
哲学基础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oc
10页第二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提纲1 .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木属性,静I上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 把握发展的概念2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1) 把握量变和质变的概念2) 量变、质变的形式3.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1)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 事物发展的道路乂是|〕1|折的,不可能岚线发展4.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而理解和掌握发展观点的关键是对发展 的实质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才能划清发展与运动、变化Z间的界限,明确如何 促进事物的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难点]区分新I 口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新|口事物并不容易区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受I口观念的影响, 或者是各种I口事物冠以新事物的名称,难免鱼目混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木规律z—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青 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冇意义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中,事物在总体 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这 种情形较难理解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乞种挫折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要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 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光明的前景,有无限发展的机遇,必将在新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 的业绩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稈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从而坚泄社 会主义信念,在教学上有一定难度二、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习“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第二课时学习“量变和质变”及“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第三课时,学 习“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可以采取进行理论讲授,也可以采取进行讨 论的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大量材料和事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会掌握适 度原则”的惠义,并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对理论的阐述上三、教学步骤(一)关于“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问题的教学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区分新I口事物是木课时的教学难点(1) 应设计一些学生易模糊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木标 准。
如: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 新事物都是比较完善的事物吗?等等2) 让学生列举不能作为区分新I口事物标准的情形及事例如,情形有:出现时间的先 后、形式是否新奇、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等事例有:计算机算命问题、资木主义国家 的阵营不断扩大等二)关于“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问题的教学1. 导入新课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1)采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等导入见“教学参考资料”)⑵采用事实材料导入参见“教学参考资料”)(3) 用寓言典故导入如:“一钱斩吏”的故事《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 事,说崇阳有一县令,见管仓库的一名库吏从库内出来时,手中总有一个钱,便要杀库吏, 库吏不认错,生气地说:“拿一个钱算什么!你能打我,不能杀我!”县令拿过笔在判决书上 写道:“一 1_1 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杀了这个库吏我们应该怎样认 识县令和库吏的思想方法呢?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道理,就能得出满意的答案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也是木课时教学的难点可以引用“舍罕王在小数字面前吃大 亏”的例了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彖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 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了、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 照这样每一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
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后便欣然答应设问:⑴这位发明人的胃口真的不大吗?请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答⑵从这个例了中我们 可以悟出什么哲学道理?学生解答:1+2+22+23+24+-+262+263=264-1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 运用等比数列公式计算的结果是18 446 744 073709 551 615(粒)老师点拨分析,聪明的国 王犯矿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星变与质变的辩证法,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 字面前吃了大亏其实,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40()亿蒲式耳(一蒲式耳约合35.2刃・,共约 5()力颗麦粒)相当于当时全世界在20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上述例了的讲解,伴随着数 学演算和理性思考,水到渠成,易使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是木课时的教学难点列举典型事例:(1)“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 上马与上马赛,中马与中马赛,下马与下马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 忌岀了个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二胜,反操 胜券由败到胜,是一个质变,但这一质变并不是由增加马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由上、中、 下三匹马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2) 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组成方式不同,会导致胜利或失败的不同质的结果; 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的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羌异;我国现在 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备种政治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方式的变 化,一个僵化的经济活动的组成方式与一个有活力的组成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质的经济效 果3)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乐符号1、2、3、4、5、 6、7,木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如同木头、砖头等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后就构成房屋一 样,音符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既能组成雄浑、美妙的旋律,也能纟H•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 音26个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纟R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词,并且还能进一步构成 鸿篇巨制,流传千古显然,这种质变绝非仅仅由音符、字母的数量增减所决定,而是由排 列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4) 运用这一道理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可以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 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学校广为流传的“4+4V8” 和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X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 岀1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
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但 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纟R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很难使自 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有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应 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 关于“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问题的教学教学方法上采用:①搜寻素材,创设情境②提出富有启辿性的问题议论探究,引起学 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③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可以讨论、协作, 初步找岀问题答案④教师总结,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或揭 示知识联系,让学生把握知识Z间的内在联系⑤联系实际,升华提高,运用知识去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1. 提供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⑴采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等导入法参见“教学参考资料”)(2)采用事实材料导入,参见典型材料可引用人类征服太空发射运载火箭的事例播 放“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2. 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冋答1) “总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吗?是否指每一步的方向?“总趋势”是指它的总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备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 步的方向,而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方向,事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总的趋势。
2) 新事物为什么一定会战胜1口事物?从复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入手推导出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I 口事物的原因,并结合事 例证明第一个原因是根木的,正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才显示出生命力和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才会最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第二个原因要将“扬弃”解释清楚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树立群众观点,联系我党的性质,中 国共产党始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木质就是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 )) 关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问题的教学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播放并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 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 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描绘的我国社会的变化,如何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应该怎样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实际,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⑴想一想:“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以前的我?是现在的我?是将来的我?还是……有 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制约着我?我该怎么办?师生共同总结:一切事物部是变化发展的,每个人也是如此。
我”是一个发展过稈, 是以前、现在、将来的综合体三个阶段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 以前的“我”如果是先进的,现在的“我”应争取更加先进,使将来的“我”发挥更大的作 用;以前的“我”如果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现在的“我”应努力追赶,将来的“我”可以 发挥更大的作用总Z,要总结过去,珍惜现在,创造美好的未来2) 怎样正确认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师生共同议论示总结:应当全面地看待我国进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既要 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又要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3) 结合(创新故事六则)(详见“教学参考资料”中的典型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培养 创新精神?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II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一 个民族如何才能屹立于批界先进民族之林?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立于不败Z地?一个人如何才 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以上六则事例启示我们,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 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其实质就 是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I口观念,去促进 I口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创新要求人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对于中职生来讲,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 维,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国家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参考资料1. 关注亚健康亚健康是健丿隶与疾病间的临界状态,主要是指人体经过备种仪器(含最先进医学仪器)的 检杳结果均为阴性(即无病症),但却仍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包括疲劳困乏、精力不足、 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抑郁、惊恐、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性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精神紧张、工作效率低、遇事焦虑、紧张,总Z是一个“累”字 亚健康最终会拖垮人体,导致“过劳死”、无病兆猝死等随着无病因猝死发生率的逐年攀升,亚健康问题已逐渐引起全社会关注据联合国的一 项调杏显示,目前全世界有7()%的人都处于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