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2篇).doc
29页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1) 一、试卷分析:1. 试题结构试题内容涉及图形与变换(占 3%).因数和倍数(占11 %).长方体和正方体(占15 %).分数的意义(占2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占38% ).统计(占 3%).数学广角(占 7%),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覆盖了教材所有的知识点,注重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试卷难易度试题分低.中.高三个不同档次比例按7:2:1安排合理试卷难易比例比较恰当,有层次、有梯度立意明确,题量适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能力立意既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考察他们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试题形式能够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解题规律,题型主要是“计算”、“填空”、“判断”、“选择”、“实践操作”、“综合应用”等六大类3.试卷特点:命题立足课本,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熟悉的)内容;试卷内容基本扣紧教学重点.基础知识部分,是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数学情况的考察,其内容大多来自数学教材,并注重在生活情境中考察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试卷从题目选择到测试范围,都能紧扣课标、依据教材,测试的视角放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达到比较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试卷卷面分析第一大题: 基本计算此题共有4个小题此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第二大题:基本概念此题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填空有10个小题出得较好,能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涉及本学期每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但遗憾的是没有涉及“打”问题判断和选择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灵活掌握情况,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此题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第三大题:操作与实践这个题包括图形与变换和统计图形的变换方面的知识,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统计 此题出得也很有技巧,即考察了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但这道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出现点小遗憾 设计到了兰州的气温,我们这的学生对这个城市还是挺陌生的把它当成了一个高温城市,所以在对两个城市的气温统计图的分析上正确率很低从这道题上也反映出 我们学生在自然常识 方面的不足第四大题: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此题共有6个小题。
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四、试卷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六个大题中,做得较好的题型是计算题中的口算和解方程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判断题与操作题这些题平时练习较多,计算数目不大,因而正确率较高,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口算中的0.5+1∕3好些学生将 1∕3转化成小数来计算,简算中的2∕3+4∕5-(4∕5-1∕3)不会去括号,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看不出31和93是倍数关系,因而错误率较高操作题中画图,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地画出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它的对称轴,但对于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图形,画法有误,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旋转的含义,旋转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正确率最差要数该套试卷中填空题与解决问题,其中填空题中“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成8段,每段长( )米,占全长的( )”难住了不少学生不是老师没有讲清楚,只是这种题学生理解与分析起来较难,分率和对应量始终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难点, 另外失分较多还有在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而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应用一题上,如,如果自然数a是b的6倍。
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从这道题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灵活性上较差在解决问题这部分中和差应用题数量关系分析与正方体钢锫锻造成长方体钢条在这个过程中体积不变地理解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第6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时3分米,宽是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7.5升的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测得容器内的水面高度是13.4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这道题是书本上的原题只是把数据改变一下但还是正确率较低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审题不认真,造成丢分;2、学生不懂得画草图来帮助理解题意;3、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4、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所欠缺,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改进措施:1、 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充实自己,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 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学生平常要独立思考,自已完成,书写规范,作业工整,学会思辩,相互交流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3、加强计算能力训练,训练步骤为先简单口算,接下来较复杂口算,再四则混合运算,最后简便运算,重点在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个学困生上4、加强对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地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加深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此乃列方程解答文字题、应用题的基础6、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运用应大力强化7、在教学中重视优生培养,同时不要忽视辅差工作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2)一、年段成绩概况 这次期末考试,共有369名学生参加,总分为28920分,平均为78.37分;及格人数为318人,及格率为86.18%;优秀人数为224人,优秀率为60.7%二、试卷部分试题分析(一) 填空共32分第5题.( )÷24=6/( )=0.375=( )/( )=( )÷( )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把各部分内容孤立起来,前后算式1/4、3/8各不相等第14题.一个最简分数,分母比分子的2倍少1,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0,这个分数是( )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应用猜测的方法,诸不知可以运用“和倍关系”解决问题,把问题简单化二) 选择共5分第1题.24个小正方形纸板摆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不同的摆法。
A.2 B.3 C.4 D.6分析:选A.B.D的学生说明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比较差, 还有胡乱猜测第5题.制作长方体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长方体的( )A.表面积 B.体积 C.侧面积 D.侧面积+底面积分析:选D的学生把通风管看作铁桶选A的学生只要是长方体就认为都求6个面主要原因也是没有认真审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较差三) 计算20分1. 化简2. 比较大小3. 计算4. 解方程分析:计算题部分,虽然没有了口算题,但是突出了分数的约分和通分而且约分和通分的数字又不大,既能真正地考核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让学生较好地完成错误率比以往降低了许多大部分学生做得较好,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四) 操作 画一画共8分1. 在方格纸上按图中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形2. 画出梯形沿着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分析:这题的得分率高达90%以上,少部分同学画成后的图形位置有偏差,今后要加强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做题的习惯五) 解决问题共35分第2题.粉刷会议室的四周错例:(16×8+16×4+8×4)×2-30 16×8+(16×4+8×4)×2-30 分析: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慎,没抓住重点字、词,只粉刷会议室的四周,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死搬硬套,做成5面或6面。
第3题.语言类节目时间占几分之几?错例:2-2/5-3/10分析:主要原因是分率与数量混淆2小时没有看作单位“1” 三、今后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双基”训练,其中概念、公式、法则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本身,更要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一定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加强计算、简算能力的培养,养成约分的习惯3.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学生多思考,使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3)一、整体情况: 全班有45名学生,参考率100%,积分1.689,总分3715分,平均分82.56分,不及格人数是5人,不及格率0.11%,优秀人数31人,优秀率68.89%。
二、命题分析:本次期末检测的命题,能根据《教学大纲》,围绕课本,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命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包含的知识有:一、填空题包括:图形的转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和容积单位、二、判断题包括:图形转换、奇数与质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三、选择题包括:数学概念、单位的应用、解决问题四、操作题包括:图形的转换、长方体的表面和体积计算五、按要求填一填质数、合数、3和5的倍数六、解决问题包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方形面积计算、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容积的计算这份试题知识面较全,难易合理,能全面考查学生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突出本册内容的重点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设繁、偏、怪试题,而是将难点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时间一共90分钟 三、试题分析第一题: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第1、2、4、6、7、8、9、10、11、12小题答卷较好,第3、5、13小题失分较严重第3小题错因:写成平移的次数第5小题错因:对质数和合数两概念不熟悉,无法正确判断最小质数和最小合数。
第13小题错因:找不准正方体的棱长第二大题判断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1、2、3、4、6、7小题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答卷很满意第5小题,失分严重第5小题错因:学生对正方体的体积掌握不好,无法正确判断第三大题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有25人满分, 第1、2、4、5、6题,学生答卷较好只有个别学生选择错,主要是没有认真理解题意第3小题,有6℅学生选择A,主要是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有的学生选了其他答案,主要是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太差了第四大题操作题第1小题轴对称图形掌握很好,学生们没有失分现象第2小题图形的转换,有16人失分,错因:顺时针和逆时针分不清;格子数错了第3小题,画对称轴,还有8个学生失分,原因:画得不全第4小题数小方块,有2人失分,原因:空间想象力差,数不对第5小题,有38人满分,7人失分,错因:期中5人计算错误,2人对表面积或是体积计算掌握不好第五大题:按要求填一填有30人得满分,15人有失分现象,错因:对质数和和合数这两个概念掌握不好或是对同时能被3、5整除的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