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结构设计手册.doc
49页手 机 结 构 设 计 手 册 *** 目 录 ***下篇 主机部分第一章、主机部分零部件明细图示说明………………………113第二章、主机部分元器件选型…………………………………115第三章、零部件详细设计说明…………………………………115A、 Matel Dome的设计 …………………………………115B、 按键的设计规范………………………………………118 C、 电池壳体的设计规范…………………………………126D、 屏蔽轨迹的设计规范…………………………………127E、 天线的设计规范………………………………………129F、 摄像头的结构设计规范………………………………130G、 SIM卡座的设计规范…………………………………131H、 密封性及配合元器件的结构设计规范………………132I、 主机部分部件的壁厚设计规范………………………136J、 主机背壳与背支之间卡扣与螺丝的设计布局………137K、 主机部件之间间隙的设计规范………………………138L、 主机部件拔模角的设计规范…………………………138总结………………………………………………………………138上篇 翻盖部分第一章、翻盖部分零部件明细图示说明………………………4第二章、设计进行的步聚………………………………………6A、 元器件选型阶段 ……………………………………6B、 设计输入阶段………………………………………11C、 工业设计、模型阶段………………………………11D、 零部件可行性分析阶段……………………………12E、 3D建模阶段--零部件设计…………………………12F、 正式模具开发阶段…………………………………13G、 外购件开发阶段……………………………………14H、 试产阶段……………………………………………14I、 量产阶段……………………………………………15第三章、零部件详细设计说明 ………………………………16A、 FPCB的设计…………………………………………16B、 导光件的设计………………………………………18C、 密封性的设计………………………………………19D、 翻盖壳体选材………………………………………20E、 翻盖加强肋的设计…………………………………21F、 壳体角结构的设计…………………………………23G、 翻盖部件壁厚的设计………………………………24H、 壳体注塑浇口的设计原则…………………………24I、 嵌件与螺丝载体的结构设计………………………25J、 Bosses的设计………………………………………29K、 翻盖面支与面壳之间卡扣与螺丝的设计布局……31L、 翻盖的转轴设计……………………………………34M、 翻盖LCD部分的设计要点…………………………50N、 音腔设计……………………………………………55O、 翻盖部件之间间隙的设计…………………………64P、 拔模角的设计………………………………………66第四章、表面处理 ……………………………………………67第五章、装饰件设计 …………………………………………84第六章、视窗设计 ……………………………………………93第七章、具体的设计数据……………………………………105上篇 翻盖部分第一章、翻盖部分零部件明细图示说明翻盖部件明细图示说明如下三图:其是包括零部件,装饰件,元器件。
组装后效果图零部件明细分布如上图外观面装饰件明细分布如上图翻盖内部元器件明细分布如上图第二章、设计进行的步聚A、 元器件选型阶段 元器件的选型要本着满足硬软件要求,服务于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LCD的选型从、PDA、车载DVD、GPS,到桌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不能离开LCD但是对于LCD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怎样鉴别LCD的优劣呢?对于LCD,我们通常考虑以下一些方面是否会满足我们的需要首先,分辨率指能够分辨出图象的最小细节的能力对于LCD,通常用分辨率(resolution)表示如图一:分辨率为1024×768的LCD,其象素点的总数为1024×768=786432,即其全屏显示的画面由786432个象素点构成,而每个象素点又由红、绿、蓝(R、G、B)三个亚象素点构成同样尺寸的LCD,分辨率越高,能显示的画面就越清晰,质量越高表一给出了几种常见LCD分辨率对照 图一 表一第二,响应时间如图二,分为上升时间(Tr)和下降时间(Td)上升时间是指施加电压后,透光强度由90%降到10%所需时间;下降时间是指撤去电压后,透光强度由10%升到90%所需时间非主动发光型的LCD响应时间一般为10~500ms,而主动发光型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都可小于1ms,因此响应时间长一直是LCD的一大弱点。
过长的响应时间会造成图面变换时的拖尾现象要播放快速变换的画面,LCD的响应时间至少要在20ms以下 图二第三,亮度即明亮程度,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即尼特(nit),如图三对画面亮度的要求与环境光强度有关,如:在电影院,30~45 cd/m2 就可以了;室内看显示器,要介于70~200 cd/m2 ;在室外,则至少要达到300 cd/m2 所以,高质量LCD亮度要达到300 cd/m2 以上 图三3M中国光学实验室BM-7在±60°视角范围内的量测数据黑色曲线表示参照基准LCD的量测数据红色曲线表示加入一层3M DBEF后的量测数据绿色曲线表示加入一层3M DBEF和一层BEF II 90/50后的量测数据蓝色曲线表示加入一层3M DBEF和两层正交BEF II 90/50后的量测数据图四3M中国光学实验室Eldim对LCD上同一点的全视角全方位量测从左向右数据依次为参照基准LCD、加入一层3M DBEF后的LCD加入一层3M DBEF和一层BEF II 90/50后的LCD、加入一层3M DBEF和两层正交BEF II 90/50后的LCD同时,亮度又联系着一系列关键的光学参数:1) 均匀度均匀度是指整个显示器屏幕各点亮度的均匀性,通常小尺寸显示器用9点法,大尺寸用13点法测量(如图五)。
均匀度=9点(或13点)中最高亮度/9点(或13点)中最小亮度 × 100%,各点亮度由亮度计(BM-7等)测量图五2)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在某一个倾角及某一个转动角度上,LCD亮状态与暗状态的亮度比较值在正常环境光强下,显示器的对比度至少要大于30:1;在暗室中的测试数据,可以达到数百比一具体量测由亮度计(BM-7等)完成3) 视角即可接受的观测角度范围对其的界定,通常有以下两种:a) 对比度10:1所围成的等对比曲线范围b) 50%最大亮度值所围成的等亮度曲线范围如图六,红色曲线围成范围即等亮度值视角范围 图六由3M中国光学实验室Eldim量测不同的显示终端,需要不同的视角范围来满足其要求,如需要高亮度、小视角,电视需要高亮度、大视角对于LCD各项能力的评测,仅凭肉眼太有限,很多问题是不可能马上被发现的,因此必须借助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对于结构而言,LCD的选型范围通常都很宽,因为针对重要器件我们都会选择宽恕的态度! 2、Speaker/Receiver/Motor/Camera/B-B Connector的选型一般在选用S/R产品时,总是希望选到尺寸规格小,价格便宜以及发声功率大的产品,事实上这样完美的产品很难找,因此如果您需要选用S/R产品的话,就看您需要的产品在哪个具体方面需要具有优势。
Speaker:/Receiver:/Speaker&Receiver二合一:/Motor:/Camera:/B-B connector:B、 设计输入阶段 即元器件及零部件确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根据功能及市场定位需要,将元器件所需位置布局好,针对翻盖部分的设计输入来说,相对简单很多,所设及到的部件大约如第一章内容所示为此需考虑的因素如下: 1) 外观目标尺寸,例如外形的长宽厚等等 2) 就是详细的器件空间,音腔空间,塑胶壁厚,视窗壁厚,螺丝位置,卡扣方位,泡棉空间,各类导线,FPC的缠绕空间,连接器的安全空间,转轴大小,camera空间等的设计需求,详细的设计说明请参见第三章C、 工业设计,模型阶段 在整体的设计输入完成后,按以往的经验都将提供给工业设计公司进行外观的设计及模型的制作,其中包括MOCK-UP及3D data的设计ID设计应严格依照设计输入完成的sketch 选 型 rendering 评审,确认 Mock up & design manual 评审,定型 线框图,最后3D dataD、 零部件可行性分析阶段 此部分是基于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的评估的可行性分析,此部分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请参加附属资料。
但需系统考虑的因素如下:1) 结构强度2) 各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良品率3) 产线组装的可行工艺性分析,量产的可行性分析4) 信赖性测试性能测试、静态灵敏度、高低温、机械跌落与振动、恒定温热、ESD、盐雾实验、砂尘实验、按键测试等等)5) 对ESD,EMI的影响6) 研发成本的控制7) 环保要求E、 3D建模阶段--零部件设计 参考第三章 零部件详细设计说明F、 正式模具开发阶段 在正式模具开发前期,我们都会与模具工程师进行模具开发的可行性作系统的分析但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对结构的自身功能需进行全面的检讨,例如:1) 各部件之间的干涉分析含静态与动态的干涉2) 组装间隙的安全设计3) 配合硬件需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例如音腔、自拍镜、EMI、安全性能的设计等等)4) 整体结构的强度分析卡扣及螺丝的设计与布局是否合理?在与模具工程师检讨时需注意的问题:1) 模具结构设计可行性模具的可行性、结构外观的影响等等2) 注塑工艺的需求是否能同时满足供应商与自已的注塑与喷涂工艺的需求3) 浇口选择,顶出设计,模号4) 对表面处理潜在影响例如双色喷涂等的可行性分析5) 模具互换性考虑。
G、 外购件开发阶段 外购件对于结构来说,可能除了装饰件、按键、FPCB比较重要以外!其它的比如胶、泡棉、转轴等工艺都相对成熟,并具替代性强据以往的设计开发的经验来看,外购件的开发,应根据外购件的加工工艺来选择供应商,选择了一个成功的供应商就等于成功开发了一半外购件的开发应考虑以下问题:1) 供应商的选择2) 目前市场上此类加工工艺是否成熟?建议选择成熟工艺来加工外购件3) 外购件自身的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分析4) 结构配合HOUSING的设计是否可行?H、 试产阶段 试产阶段对于结构来说,即为生产工艺可行性及问题点全面抛露的一个过程这一块,生产部门的工艺小组会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对产品进行系统的生产工艺问题检查,质管部会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信赖性测试但在试产之前,一般要做的事情如下:1、 备料2、 部件初期问题的改善3、 生产线组装顺序的合理化建议4、 初期文档的完善(包括3D,2D图档、产品工艺说明、样机的提供、生产制具的需求等等)5、 初期BOM的制作在试产之后,一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工艺评估、质管部测试结果进行失败原因分析及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