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编人格特质理论1.ppt
4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六编,人格特质理论,制作人,:邓维波 邵玉娟 石梅珍 毕书芬 刘震 吴军 葛伟,内容简介,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五因素模型,对特质论的评价,第一节,生平事略,高尔顿奥尔波特,1897年11月11日奥尔波特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父亲是一个,医师,192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24 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 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曾执教于卡罗来纳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直到1957年退休1963 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的金质奖章1967年因患肺癌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第一章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第二节 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人生充满希望,2、人格是安全和发展的,3、个体的自由是有条件的(坚持理,性,和自知),4、人格要面向未来(一个健康的人格能够确立并追,求未来的目标和希望),二、,人格界定,人格的含义,:,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他决定一个人独特的行为和思想。
对这句话的解释:,1、,动力组织,2、,心理物理系统,(身心合一),3、,决定倾向,(,指人格是某种存在的东西,并且作着某些事情),4、,独特性,5、,行为和思想,奥尔波特的人格界定,极,其全面,它表明人格差异既表现在外部行为,也表现在个体主观心理活动上;,人格,虽,然,看不见,但却具有决定倾向;,人格,虽,然,复杂,却是一个系统,的,组织;,人格,具有共,同,性,更具,有,独特性三、人格结构,(一)特质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 机能上等值的,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特质具有的内涵,:,1、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2、具有可推测性,3、具有概括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关联性,4、特质不是处于睡眠状态的,不用等外界刺激来激活它们二)特质类型(,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奥尔波特依据特质表现的优势和普遍性将个人倾向,区,分为,三,种:,四、人格动力,(一)倾向与动机、风格,动机,倾向,:个体倾向中最强烈的成分,风格,倾向,:个体倾向中不太强烈的成分,(二)动机理论,1、完备动机理论的四条标准,(1),当前性,(2),多元性,(3),认知特征,(4),具体性,2、机能自主,机能动机作用:任何习得的动机系统中,其所含有的动力不是 该习得系统发展,时,原有的动力,1、,首要倾向,(主导着整个人格,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2、,中心倾向,(最能描述某个体的人格特质),3、,次要倾向,(并非经常、一贯性地表现出来),五、人格发展,(一)躯体我的感觉(1岁)婴儿前期(02岁),(二)自我认同(2岁)婴儿后期(24岁),(三)自尊(3岁)幼儿期(47岁),(四)自我扩展感(4岁)童年期(712岁),(五)自我意象感(46)青少年期(1218),(六)自我理智调适感(69)成年早期(1825),(七)统我追求(12岁青年期,),成年中期(2550),(八)知者自我显露(成人期)成年后期(50岁以后),第三节 研究方法,一、合理研究人格的方法,合理的方法,:,必须在客观,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运,用高信效度的评鉴程序,搜,集资料,并对结果的意义加以解释。
人格研究的三个重要环节:,观察、评鉴和解释,二、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一)一般规律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二)个人档案技术(珍妮信件的分析研究),第四节 理论应用,一、,健康、成熟人格的标准,奥尔波特是唯一断言异常人格与健康人格没有,机,能上的类似性,而是各自独立实体的人格理论家衡量健康人格的指,标,:,(一)具有自我扩展的能力,(二)能与他人建立温暖的相互关系,(三)情绪安定和自我接纳,(四)具有,实际,的现实知觉,(五)对自身具有客观的了解,(六)具有统一整合的人生观,第五节 理论评价,一、贡献,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他的,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的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这就使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二、缺陷,“机能性自主”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关而与过去无关这样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还有人批评该人格理论总的来看,未能对人格的动态作出具体的说明,只对人格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二、价值研究量表,包含的六种价值类型:1、理论型 2、经济型 3、审美型,4、社会型 5、政治型 6、宗教型,第二章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卡特尔的生平,雷蒙德伯纳德卡特尔(19051998),1905年生于英格兰的得文郡。
16岁时,卡特尔就读于伦敦大学,19岁时毕业19271932年在英国斯特大学做讲师,19321937年,他建立英国莱塞特成学校的系统心理学诊所1945年,任伊利诺依大学研究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室主任1973年,卡特尔在科罗拉建立了道德和自我认识研究院卡特尔的主要著作有:多元实验心理学手册、人格的种类和测量、人格研究导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人格的科学分析第二节 理论观点,一、人格界定,卡特尔只对人格,做,了这样的描述:”人格是可以容许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一个情,境,中将表现的行为,人格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关不同的人在各社会和一般环境下将会做些什么的法则卡特尔对特,质,的理解:,1、他认为人格当中的基本的元素(根,源,特质)只有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才能够被区分出来2、他认为只有少数一些特质是独一无二的,而大部分的共同特质在不同的人身上将会发生出不同程度的变化3、他特别的推崇心理分析理论,4、他非常,明确地,对人格的动力,与,人格的结构进行区分,认为两者间有明显的界限二、人格结构,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因此特质结构就是人格结构,他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一)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二)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每一个表面特质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引起,一个根源特质能影响几个表面特质。
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卡特尔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根据这16种根源特质设计了著名的16种人格问卷三)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四)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动力特质划分为:,能、外能,(情操和态度)、,辅助,三、人格动力,动力格状,指人格中能、情操和态度等动力特质复杂的动 力关系卡特尔试图从动力格状中说明人类行为与人格的复杂性四、人格预测,卡特尔认为“人格就是让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所作所为的东西,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有关不同人在各种社会的和一般情境下怎样做的规律人格涉及个体的所有行为,包括外显的和,及,内部的行为”卡特尔的这一观点,可,用符号表示如下:,R=f(P,S),式中(,R,=个体的反应,,P,=人格,,S,=情,境,),第三节 研究方法,一、理论建构的方法:归纳假设,演,绎法,二、双变量、多变量与临床研究策略,三、因素分析技术,四、数据资料的来源,第四节 理论应用,一、神经症与精神病的病因与特征,卡特尔对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定义是操作性的并对两者做了特质层面的测量分析他认为,神经症与精神病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疾病种类上也不相同二、治疗方法,(一)量化精神分析法,(二)综合治疗方法,第五节 理论评价,一、学术贡献,1,、用于教育及教育,2,、用于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3,、用于人才选拔和培养,二,、理论不足,1、研究报告中有许多词较为生,涩,2、理论启发性不够,人格理论中整合理论的代表人物,艾森克,人格理论的三大类型,(一)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现代特质理论,(二)类型理论,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三)整合理论,整合理论,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人格的差异。
特质理论描述了人格量的差异,类型理论描述了人格,特,质的差异;特质差异要从心理测量来评定,类型差异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特质理论显示了下位层面的人格差异,类型理论显示了上位层面的人格差异与上面两个理论相比,整合理论把上面两种理论的特点综合起来,更全面描述人格的结构一、人格结构四层次模型,模型的最下层“特殊反应水平”是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误差因子;上一层“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特殊因子;再上一层是特殊水平,是由习惯反应形成的,属群因子;最上一层是类型水平,由特质形成,属一般因子二、人格维度模型,艾森克还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向-外向维度,一个是神经质-稳定性维度,还有一个,是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维度模型来表示人格成因,(一)人格的心理学基础,抑制理论、唤醒理论与内外向性,自主神经系统与神经质,荷尔蒙与神经质,遗传作用的研究证据,(二)社会化过程,研究方法中的人格量表,EPQ,是一种自陈式人格问卷,有,85,个题目,含三个维度四个分量表,,E,量表:,21,个条目,主要测量外显或内隐倾向;,N,量表:,24,个条目,测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P,量表:,20,个条目,测潜在的精神特质,或称倔强;,L,量表:,20,个条目,为效度量表,测受试者的掩饰或防卫。
理论应用中异常人格的治疗方法,(一)暴露疗法,暴露疗法就是让患者长时间暴露于恐怖情景中以消除恐惧症,(二)系统脱敏,理论基础是对抗性条件作用,(三)示范疗法,示范疗法是通过患者观看电影、录像或者真实情景中他人有效控制恐怖的情况达到减轻或消除恐惧症的目的第四章 五因素模型,产生背景,五因素模型或称“大五”模型是当代人格特质理论学家关注的研究主题在几代人对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其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趋向成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80年代在世纪范围内又重新兴起,被形容为“人格研究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奥尔波特、卡特尔和艾森克均为特质论中的巨擎一、大五人格模型的研究取向及理论依据,(一)研究取向,词汇研究和问卷研究,(二)理论依据,词汇学和特质论,二、大五因素模型的研究史,(一)开创性工作:建立人格词表,(二)卡特尔对词表的简缩性工作,(三)大五人格的发现,1、基于词汇研究的五因素模型,2、基于问卷研究的五因素模型,大五模型,(一)基本假设,(二)基本结构相关特征,1,、外倾性,2,、宜人性,3,、尽责性,4,、神经质,5,、开放性,三、基本特点,1,、大五因素结构提供了一套高度验证性的维度,它以简洁的方式广泛地描述了现象的个体差异。
2,、不同的人格定义导致不同的选词标准3,、大五模型中的五个因素的重要性和验证性并不等同4,、大五模型的每一个因素不是由单纯分离的特质量所组成5,、人格属性的分类须包含其意义的平行与垂直特征6,、大五模型仅是人格研究的一个重要开始4.3.1,开放性,对经验的开放和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人际意义上的开放,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包括:,活跃的相像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智力上的好奇;,也有学者用“智慧”来标志这一维度4.3.1,开放性,低分者:,墨守成规,无创造力,兴趣范围狭窄,不好奇的,不冒险的,偏好循规蹈矩的,遵从的,不分析的,思想保守的,传统的,不好艺术的,高分者:,独创的,有想像力的,兴趣广泛的,好奇的,冒险的,偏好变化的,独立的,好分析的,思想解放的,反传统的,喜好艺术的,4.3.2,尽责性,评价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动力性的程度,尽责性表示克制和严谨,与成就动机和组织计划有关,也称之为“成就意志”或“工作维度”高分者:有条理,有计划,能持之以恒;,低分者:马虎大意,见异思迁,不可靠;,4.3.2,尽责性,低分者:,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