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总结+讲义+练习).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912425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2.6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依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探求空间轨迹与求平面轨迹类似, 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对于较为复杂的轨迹,常常要分段考虑,注意特定情况下的动点的位置,然后对任意情形加以分析判定,也可转化为平面问题.对每一道轨迹命题必须特别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是指有关距离的最值、角的最值或面积的最值的问题.其一般方法有: 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的值; 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值.轨迹问题【例1】如图,在正四棱锥S—ABCD中,E是BC的中点,P点在侧面ASCD 内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PE丄AC.则动点P的轨迹与ASCD组成的解析:如图,分别取CD、SC的中点F、G,连结EF、EG、FG、BD•设AC与BD的交点为O,连结SO, 则动点P的轨迹是ASCD的中位线FG.由正四棱锥可得SB丄AC, EF丄AC.又•:EG//SB:.EG 丄 AC:.AC丄平面EFG,•:PWFG, EG平面EFG,:.AC 丄 PE.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快速求解.B中P在D点这个特殊位置,显然不满足PE丄AC; C中P点所在的轨迹与CD平行,它与CF成n角,显然不满足PE丄AC; D于中P点所在的轨迹与CD平行,它与CF所成的角为 锐角,显然也不满足PE丄AC.评析:动点轨迹问题是较为新颖的一种创新命题形式,它重点体现了在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知识交汇处设 计图形.不但考查了立体几何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又能巧妙地考查求轨迹的基本方法,是表现最为活跃 的一种创新题型.这类立体几何中的相关轨迹问题,如“线线垂直”问题,很在程度上是找与定直线垂直的平面, 而平面间的交线往往就是动点轨迹.【例2】 ⑴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E、F、G、H分别是CC「CR、D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 时,有MN〃平面B1BDD1.⑵ 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P在侧面BCCQ及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APIBD1,则动点P的轨迹 是 线段B£ .⑶ 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1B1, BC上的动点,且A1E=BF, P为EF的中点,则点 P的轨迹是线段MN(M、N分别为前右两面的中心).(4)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的侧面BCCQ上到点A距离为专的点的集合形成 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形状是 ,它的长度■—EC(1)C1(2)CCCC1C(4)C1(3) 「若将在正方体的侧面BCC1B1上到点A距离为呼的点的集合”改为“在正方体表面上与点A距离为斗3的点【例3】(1)(04北京)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C内一动点,若P 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D )A. 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变式:若将“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改为“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 距离之比为1: 2(或2: 1)”,贝y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椭圆一(双曲线).(2) (06北京)平面a的斜线AB交a于点B,过定点A的动直线l与AB垂直,且交a 于点C,则动点C的轨迹是(A )A. —条直线B. —个圆 C. 一个椭圆 D.双曲线的一支解:设l与l是其中的两条任意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且斜线AB垂直 这个平面,由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可知过定点 A 与 AB 垂直所 有直线都在这个平面内,故动点C都在这个平面与平面a的交线上,故选A.(3)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1,M在棱AB上,且AM=|,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点P的轨迹为 抛物线. '(4)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3,长为2的线段MN点一个端点M在 DD1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在底面ABCD上运动,则MN的中点P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n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6--3BC【例4】(04重庆)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例5】 四棱锥 P-ABCD, AD丄面 PAB, BC丄面 PAB,底面 ABCD 为梯形,AD=4,BC=8,AB=6,ZAPD= Z CPB, 满足上述条件的四棱锥的顶点P的轨迹是( )D.抛物线的一部分A.圆 B.不完整的圆 C.抛物线分析:TAD丄面PAB, BC丄平面PAB:、ADIIBC 且 AD丄PA CB丄PBTZAPD=ZCPB : tanAPD=tanCPB.AD=CB…~PA =PB: PB=2PA在平面APB内,以AB的中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3, 0)、B(3, 0),设 P(x, y)(#0),则(x-3)2+y2=4[(x+3)2+y2](yt0)即(x+5)2+y2=16(y^0): P 的轨迹是 (B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教师版)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内有一点P到直线AB与到直线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 的形状为(D).A.线段 B. —段椭圆弧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简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线面垂直及抛物线的定义.因为B1C1丄面AB1,所以PB1就是P到直线B1C1的距离,故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段,从而选D.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之比为2: 1,则动 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B).A.线段 B. —段椭圆弧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之比为1: 2,则动 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C).A.线段 B. —段椭圆弧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4.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的中点,点P在其对角面BB1D1D内运动,若EP总与直线AC成等 角,则点P的轨迹有可能是(A).A.圆或圆的一部分 B.抛物线或其一部分 C.双曲线或其一部分 D.椭圆或其一部分简析 由条件易知:AC是平面BB1D1D的法向量,所以EP与直线AC成等角,得到EP与平面BB^D所成的角都相等,故点P的轨迹有可能是圆或圆的一部分.5. 已知正方体ABCD - ABC D的棱长为a,定点M在棱AB上(但不在端点A,B 上),点P是平面ABCD1 1 1 1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AD的距离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a2,则点P的轨迹所在曲线为(A).11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直线 D 圆简析 在正方体ABCD - ABCD中,过P作PF丄AD,过F作FE丄A.D.,垂足分别为F、E,1111 1 1连结PE.则PE2=a2+PF2,又PE2-PM2=a2,所以PM2=PF2,从而PM=PF,故点P到直线AD与到点M的距离相 等,故点P的轨迹是以M为焦点,AD为准线的抛物线.6. 在正方体ABCD - ABCD中,点P在侧面BCC.B,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AP丄BD.,则动点P的轨迹为1 1 1 1 1 1 1简析 在解题中,我们要找到运动变化中的不变因素,通常将动点聚焦到某一个平面.易证BD]丄面ACB1,所以满足BD1丄AP的所有点P都在一个平面ACB1上.而已知条件中的点P是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 上运动,因此,符合条件的点P在平面ACB1与平面BCC1B1交线上,故所求的轨迹为线段B1C .本题的解题基 本思路是:利用升维,化“动”为“静”,即先找出所有点的轨迹,然后缩小到符合条件的点的轨迹.7.在正四棱锥S-ABCD中,E是BC的中点,点P在侧面A SCD内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PE丄AC,则动点P 的轨迹为 答案 线段MN (M、N分别为SC、CD的中点)8 .若A、B为平面a的两个定点,点P在a夕卜,pb丄a,动点c (不同于A、B)在a内,且pc丄AC,则动 点 C 在平面内的轨迹是 (除去两点的圆)9.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棱A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 ABC 组成的图形可能是:(D)ACBD简析 动点P在侧面ABC内,若点P到AB的距离等于到棱BC的距离,则点P在ZABC的内角平分线上.现在P到平面BCD的距离等于到棱AB的距离,而P到棱BC的距离大于P到底面BCD的距离,于是, P到棱AB的距离小于P到棱BC的距离,故动点P只能在ZABC的内角平分线与AB之间的区域内.只能选D. 10.已知P是正四面体S-ABC的面SBC上一点,P到面ABC的距离与到点S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 在的曲线是(B).A. 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解题的要领就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把一些重要元素集中在某一个平面内,利 用相关的知识去解答,象平面几何知识、解析几何知识等.2^3已知正方体ABCD - AiBiCiDi的棱长为],在正方体的侧面BCC1B上到点A距离为亍的点的轨迹形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形状是 ,它的长度为 兀简析以B为圆心,半径为一且圆心角为一的圆弧,长度为=兀.32612. 已知长方体ABCD — ABC D中,AB二6, BC二3,段BD、A C上各有一点p、Q,PQ上有一点i i i i i iM,且PM = 2MQ,则M点轨迹图形的面积 .提示 轨迹的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13. 已知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 ABCD中,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在DD ]上运动,另一个端点1 1 1 1 1N在底面ABCD上运动,求MN中点P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简析 由于M、N都是运动的,所以求的轨迹必须化“动”为“静”,结合动点P的几何性质,连结DP,因为MN=2,所以PD=1,因此点P的轨迹是一个以D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面在正方体内的部分,所以点 1 1 4 “ 兀P的轨迹与正方体的表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球的体积的石,即$ Xg兀x 13=.8 8 3 614.已知平面a //平面卩,直线1 ua,点P e l,平面a、卩间的距离为4,则在卩内到点P的距离为5且到直9线1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是()A. —个圆 B.两条平行直线 C.四个点 D.两个点简析:如图,设点P在平面卩内的射影是O,则OP是a、卩的公垂线,OP=4.在卩内 到点P的距离等于5的点到O的距离等于3,可知所求点的轨迹是卩内在以O为圆心,39为半径的圆上.又在卩内到直线1的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直线m、n它们到点O的距离都等于”(*)2-42 =乎 < 3,所以直线m、n与这个圆均相交,共有四个交点.因此所求点的轨迹是四个点,故选C.16 .在四棱锥P - ABCD中,AD丄面PAB, BC丄面PAB,底面 ABCD为梯形,AD=4, BC=8, AB=6, ZAPD = ZCPB,满足上述条件的四棱锥的顶点P的轨迹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