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为高效用水倡导三峡丹江口并联引江入汉济黄.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520808
  • 上传时间:2017-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 1为高效用水倡导三峡丹江口并联引江入汉济黄——剖析南水北调中线规划设计方案的决策失误湖北省四湖地区防洪排涝协调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易贤命水利是建设现代农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根本任务是治理江河,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一代伟人构划南水北调蓝图,以“借长江水济黄”,全面解决京津华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然而,实施中线一期工程却篡改为“一泓渠水送北京” ,拖延 4 年,耗资 2013 亿元,征占 50 万亩耕地(不含丹江口大坝加高淹没湖北 12.5 万亩、河南 13.2 万亩耕地),建成纵跨江、淮、河、海四大水系全长 1432 公里的地上长河,只 给 沿 线 豫 、 冀 、 京 、 津 主 要城 市 补 水 , 使 北 京 调 水 成 本 接 近 “海 水 淡 化 ”, 还 冒 很 大 风 险 工程浩大世界瞩目,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伟大而可咀咒的长城!”究其原因,不外乎“钱多犯傻” ,搞炫耀性调水,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的决策失误一是主体工程未注重结合黄河下游治理多目标开发利用,将水资源优化配置变成单一的城市供水工程,影响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二是水源配套不结合汉江中下游航电开发,而在江汉间胡乱调水,逆自然之为伤天害人。

      如今“伟大而可咀咒的地上长河!”成了凝固的历史,惟有提前启动中线二期工程,采取三峡丹江口双库并联引江入汉济黄的规划设计方案,补齐一期工程高成本、低效用水的“短板” 下图显示出工程布局该作调整的方略引汉犯傻不搞多目标开发 耽误给黄河下游增水减淤黄河自西向东成为向西北、华北供水的总干渠因水少沙多,大范围引黄用水不堪重负,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必须跨流域调水,增加黄河的可供水量,既解决我国西北、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又维 护 黄 河 下 游 生 态 安 全 南水北调统筹规划了西、中、东三线从长江调水入黄河但是中线“先引汉、后引江”,从工程的难易、调水量的多少及对黄河下游的冲沙效果来看,具有丹江口水库扩容增加洪水资源化利用,三峡水库调蓄作水源后盾,可推进构成我国第二条南北运河,工程简易见效快等明显优势,兴利避害的综合效益最好可是,实施一期工程却杜撰中线“引汉可调水量不足”,用“丹江口水库的水量没有保证,只能以供给城市为主,难以直接向农业供水”作托辞,否决了多目标开发,将引汉总干渠修成只给沿线主要城市补水的地上长河,至今未能形成我国水资源可以通过黄河“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布局,在规划设计方案的几个关键点上决策失误,显现高成本、低效用水的“短 第六届国际亚洲大河会议 2014 年 5 月 9-13 日 陕西·西安2板”。

      1. 不先引汉入黄为下游增水黄河下 游 水 资 源 短 缺 、 悬 河 危 害 防 洪 安 全 、 生 态 环 境 退 化 三 大 问 题 ,是华 北 平 原 引黄灌溉、引黄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冀、引黄入晋等诸多引黄工程“ 透 支 ”水 资 源 造 成 的 为 保障生态安全,必须克 服 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 借 长 江 水 济 黄 ”势 在 必 行 然 而 , 在利用中线还是西线上,却贪图虚荣,不问自然条件,溢美西线在上游直接注入黄河,规模宏大、立意高远、覆盖面大、效益最大,是拯救黄河最根本的良策而贬低中线“引汉可调水量潜在不足,难以直接向黄河流域大范围供水,对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问题难有裨益” 就这样凭借主观臆断,不让引汉水量进入黄河,由黄河统一调配保障下游生态用水和给华北引黄工程补充水源无所顾忌成本,集中风险,修建地上长河直接向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供水众所周知,从解决我国西北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六省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缺水问题来看,西线是无可替代的,应统筹协调尽早实施然而,西线地理位置偏辟、施工地环境复杂、工程投资巨大、对川渝湘鄂都有负面影响。

      显然,指望西线为黄河下游增水并不现实,尤其用于冲沙是不适宜的黄河下游增水减淤宜利用中线先引汉、后引江解决,并置换出黄河下游引黄水量,让黄河水源尽量用于上中游缺水地区,避免上中游地区用水过度紧缩,也使西线可以适当缩小规模,降低实施的难度和对川渝湘鄂的不利影响,促成早日开工建设如今陕西不指望“引江济渭”而实施“引汉济渭” ,并通过水量置换来增加黄河取水指标,减轻对西线的依赖就是明智之举2. 不让引汉水量由黄河调配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编制《黄河流域规划》就提出从汉江或其他邻近河流引水补充黄河水量随着京津华北地区用水需求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黄河水资源短缺将更趋严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都会面临极大的压力一代伟人构划南水北调蓝图,制订了“先引汉、后引江”,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应对方案,旨在利用黄河贯穿东西的天然优势,构建引汉与引江水量由黄河统一调配的水网,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中线先引汉入黄就能显著增强水源调蓄能力,提高黄河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既保障黄河下游生态用水,推进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又以补源模式供水保障引黄地区用水的需求,从根本上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也可避免重复建设。

      可是,实施中线一期工程并不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执意修地上长河,重复建设配套工程直接向豫、冀、京、津四省市的主要城市补水,只是置换出部分被挤占的生态用水份额,丧失了水资源的多种功能3. 不引汉入黄补偿引黄济京解决北京缺水问题,毛主席在 1958 年成都会议上就指出:“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明显主张引汉入黄济京当时水利部门考虑由引汉入黄补充水源,规划了万家寨引黄入晋济京和西霞院引黄济京工程,以及从河北山地水库调水入京等多条引水路径,多方“借外来水”保障北京供水安全可是,实施中线一期工程却将引汉补充引黄济京水源篡改为引汉直接给北京供水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使调水成本接近“海水淡化”,供水水价攀升,还置于暴雨洪灾和人为破坏的恐惧之下,未来很可能成为防不胜防的难题因中线直接引汉济京一再延期,冒很大风险,不得不率先实施从河北 4 座水库调水入京应急供水后来,还筹划从西霞院开挖 60km 的连接渠“引黄济京”作备用水源无疑会挤占黄河下游生态用水,加剧水危机,显然不如从崔家营水库开挖鄂豫运河“引江补引汉”作备用水源4. 不构建中部南北水运干线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 3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梦想沟通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结束中原腹地“南船北马”的历史。

      周总理指导编制新中国第一部《长江流域规划》就提出了“南北运河计划”,由湘桂运河—湘江—两沙运河—汉江—引汉总干渠构成西线京 广 大 运 河 从 振 兴 水 运 讲 , 引 汉 总 干 渠 沟 通 黄 淮 汉 航 运 可 大 大 缩 短 运 距 , 构 成 我 国 中 部 的 南 北 水 运 干 线 , 寄托着豫鄂湘人民的共同企盼改革开放以来,湖 南 省 积 极 开 发 湘 江 水 运 资 源 , 已 建 成 衡 阳 以 北 439 公里 千 吨 级 航 道 , 将 升 级 为 2000 吨 级 航 道 接 长 江 ; 衡 阳 以 南 建 设 1000 吨 级 航 道 接 西 江 湖 北 省 也 利 用外 资 建 设 崔 家 营 航 电 枢 纽 积 极 推 进 汉 江 中 下 游 渠 化 , 并 利 用 内 荆 河 ( 四 湖 总 干 渠 ) 开 通 了 174 公 里 誉为 “江 汉 平 原 水 运 新 干 线 ”的 江 汉 航 线 , 让 汉 江 上 中 游 船 舶 直 达 湘 江 , 不 必 等 待 开 通 淞 虎 航 线 绕 道 洞庭 湖 到 长 沙 河 南 省 上 世 纪 50 年 代 就 规 划 “淮 干 通 航 到 信 阳 , 沙 河 通 航 到 叶 县 , 利 用 引 汉 总 干 渠 沟通 黄 、 淮 、 汉 三 大 河 道 的 航 运 。

      ”后 来 又 建 议 京 广 大 运 河 从 与 中 线 工 程 平 交 处 沿 白 河 至 襄 阳 入 汉 江 ,缩 短 绕 道 丹 江 口 水 库 航 程 100 公 里 , 并 避 开 过 坝 的 难 题 还 规 划 过 由引汉总干渠从方城开口修桐柏支渠引水到湖北枣阳,只要连接引唐干渠南伸到崔家营水库,便可构成鄂豫运河输水通航然而 , 实施 中 线 一 期 工 程 , 竟 杜 撰 “通 航 会 增 加 工 程 的 投 资 和 技 术 难 度 、 会 造 成 渠 水 的 水 质 污 染 ”而 取 消 了 航运 功 能 开 挖 人 工 河 道 , 占 用 了 大 片 土 地 , 航 运 污 染 又 可 防 可 控 , 却 单 一 供 水 不 藉 水 行 舟 为 子 孙 后 代造 福 , 只 会 留 下 永 久 的 遗 憾 5. 不从淮汉上游引洪水冲沙从 搞 好 黄 河 下 游 治 理 讲 , 做 好 上 中 游 水 土 保 持 , 坚 持 小 浪 底 水 库 调 水 调 沙 、 防 洪 减 淤 运 用 , 推 进下 游 河 道 整 治 工 程 减 少 输 沙 用 水 , 对 减 轻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都 是 行 之 有 效 的 措 施 。

      张 红 武 、 李 殿 魁 等 治黄 专 家 还 提 出 要 注 重 实 施 洪 水 资 源 化 策 略 , 为 黄 河 下 游 增 水 冲 淤 早 在 上 世 纪 末 就 建 议 引 汉 总 干 渠 黄河 以 南 建 成 与 汉 江 水 系 、 淮 河 水 系 平 交 的 运 河 , 将 汉 江 、 淮 河 上 游 洪 水 直 接 调 入 黄 河 , 冲 沙 减 淤 , 改善 生 态 环 境 , 达 到 以 洪 治 黄 的 目 的 [1][2] 可 是 , 实 施 中 线 一 期 工 程 偏 要 修 建 “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调水穿越大河”的穿黄隧道工程,让引 汉 调 水 “穿 黄 不 入 黄 、 输 水 不 通 航 ” 后 来 , 张 红 武 教 授 只好 再 建 议 在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方 案 线 路 以 东 , 开 挖 沟 通 黄 淮 汉 的 “河 南 运 河 ”, 作 为 黄 河 下 游 “减 沙 增 水 ”的 战 略 措 施 之 一 [3]显 而 易 见 , 如 果 河 南 运 河 连 接 鄂 豫 运 河 就 可 从 唐 东 南 伸 至 崔 家 营 水 库 , 将 从 三 峡坝 下 “引 江 入 襄 ”抽 入 崔 家 营 水 库 的 长 江 水 中 转 调 入 黄 河 , 就 可 从 根 本 上 扭 转 黄 河 下 游 水 资 源 过 度 开发 的 局 面 。

      6. 不有序实施提前调水入黄1998 年 163 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唤!如果当时决策顺序实施,引 汉 总 干 渠 先 建 黄河以南一 段 , 早 就 可 引 汉 水 入 黄 河 提 高 黄 河 水 资 源 调 配 能 力 和 沟通黄淮汉航运,并 引 淮 、 汉 上 游 洪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可 在 实 施 中 偏 要 先 开 工 黄 河 以北 工 程 , 倒 序 实 施 , 致 使 引 汉 调 水 不 能 提 前 生 效 , 延 误 搞 好 黄 河 下 游 治 理 引江犯傻在江汉间乱调水 延误汉江中下游航电开发新中国两部《长江流域规划》针对引汉造成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制订了“采用修建下游渠化梯级、两沙运河和引长江水等措施”的补偿方案1998 年 2 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也通过了先建碾盘山枢纽和引江济汉工程,滚动开发兴隆等四个梯级的补偿方案但 在 推 进 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