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doc
1页腧穴虽然位于体表的不同部位,但是由于脏腑经络之气输注、渗灌到这些位点,因而它 们都通过经络与其相应的脏腑形成了表里沟通、内外相应的功能联系所以,每当脏腑阴 阳 气血功能失调或有偏盛偏衰等病理变化时,也必然会在其相关的某些体表腧穴有所反映 表 现为有关腧穴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压痛敏感度升高,或出现阳性反应物如结节、条索等 变 化,以及穴位局部的某些声、光、热、电及其他特性(皮肤电位、皮肤电阻、皮肤温度及皮 肤 pH 值)的异常变化因此,有可能将对某些腧穴的异常反应的检测,作为协助诊断疾病 的参考依据兹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一、扪穴检查诊断疾病这是通过对穴位的触摸、循按或点压等手法结合病人的反应和陈述,寻找穴位局部的压 痛敏感点或其他的皮下阳性反应物,用以判断脏腑经络疾病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在古代 已 经用于临床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已经指出:“五脏有疾也, 应出 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这说明古人早就发现,人体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在十二经相应的原穴上出现一些病理反应据此就可以根据出现 病 理反应的原穴的脏腑络属而判断有病的脏腑和经脉。
人们进一步还发现不仅是原穴有这种 病 理反应,体表还有许多特定穴(如背俞穴、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五输穴等)均有 反映本脏或本经疾病的病理变化的特性,其中又以压痛反应最为多见例如肠道疾病患者 常 在其大肠募穴天枢出现压痛反应,肝病患者则多在其肝之背俞穴肝俞出现压痛反应,肺病 患 者在其肺经募穴中府有压痛反应,而急性阑尾炎患者,往往在其足三里下 1—2 寸的位点 (即后来被列为奇穴的阑尾穴)或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找到压痛反应点此外,还可以在有 病脏腑相应的背俞穴、募穴或其他有关腧穴触摸到阳性反应物,如结节、隆起、凹陷、条 索 状或圆形反应物等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压痛反应点和阳性反应物所在腧穴的经脉脏腑对 应 规律推断何脏何经发生疾病,从而为协助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二、检测穴位诊断疾病这是利用各种测量仪器或测试方法,通过对有关的各种特定穴或耳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 测量以发现左右失衡或异常经脉与脏腑疾病的诊断方法这些方法客观性强,灵敏度高, 在 国内外均有较快发展国内采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电阻抗测定法探测体表原穴、募穴等相应的特定穴或耳穴阻抗值的异常变化, 以推断相关脏腑与经脉的病理变化,从而协助诊断。
2,测量十二经井穴的知热感度(也称赤羽氏指数)以判断人体经络气血失衡状况3.其他方法还有冷光测量、辐射场摄影等,尚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还应当考虑到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脏腑的病变并非绝对孤立,而是互相牵制、相互影响的一脏有病常可累及他脏,这时常可能出现相应的两条或更多经脉的腧穴 发 生病理反应由于其间必有表里沟通或病机联系,所以,在应用腧穴扪压或测量诊断时还 必须在经络学说和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