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法:15%.docx
11页心中有法:15% ------专题复习专题三 心中有法 凤庆县第一中学 张莲华 2019、03、20考 点 聚 焦考点15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识记)1.法律的含义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法律的三个特征答:(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联系人大的职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法律,地方人大没有权力制定法律,而宪法只有全国人大可以修改)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我国,所有的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注意:(1)不是全体人民也不是全体公民,而是全体社会成员 (2)法律最主要特征:靠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3.我国法律的本质答:我国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4.法律有哪些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答:(1)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5.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区别?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通过人们的自律或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考点16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理解)1.违法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1)违法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划分违法行为分类违反的法律要承担的责任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民事违法行为国家的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责任: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国家的刑法刑事责任: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 (2)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3)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是违法行为,也要受到追究 (4)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要受到追究考点17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1.我国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答:(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哪些保护?答: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3.什么是家庭保护?答: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和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4.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含义: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2)内容: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5.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含义: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也不同于学校环境,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指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内容: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6、什么是司法保护?答:司法保护的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国家司法机关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机关部门7.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分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怎样办(建议或者措施)在家庭生活中① 暴力殴打未成年子女②遗弃未成年子女③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④让未成年子女辍学外出打工等 首先,和父母协商,协商不成找有关人员或部门调解,调解再不成,可以请求司法保护在学校生活中① 校园暴力事件②收取保护费③学校设施存在安全隐患④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① 食物中毒等① 及时向家长、老师相关部门反映② 寻求其他人的帮助、③及时报警③ 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在社会生活中①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不健康书籍②营业性歌舞厅向未成年人开放③营业性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④ 遇到不法分子殴打、抢劫等①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者② 净化社会环境③ 加大执法力度④ ④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8.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③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④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⑤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⑥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9.如何避免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提建议、措施)答:(1)国家明确立法,加强执法 (2)社会有关部门净化社会环境 (3)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4)父母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 (5)青少年自己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拒绝不良诱惑,谨慎交友10.青少年如何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答:(1)作为一个合格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划清是非界限 (3)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考点18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理解)1.犯罪的含义。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犯罪与非犯罪的标准3.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答:(1)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3)刑罚的分类: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4.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只受到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判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2)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5.犯罪有什么危害答:(1)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而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违法犯罪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胡作非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他们自以为占了便宜、图了痛快,其实他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3)危害:①对社会的危害: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给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上的损失。
②对他人的危害:给他人带去身心上巨大的痛苦;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他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③对家庭的危害:带去经济损失;带去巨大沉痛的身心上的打击;甚至导致家破人亡④对自己的危害:影响学业、事业的发展;要受到刑罚的处罚;影响自己之后的路犯罪不仅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巨大危害,也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6.如何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 答:(1)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3)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7.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答:不良行为:一般不属于违法行为,它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