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ppt
53页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第1章 总论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一组疾病★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病毒、细菌、朊蛋白、立克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病毒、细菌、朊蛋白、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8 8类 寄生虫病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寄生虫病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起的疾病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时间时间地点地点瘟疫瘟疫影响影响429 BC429 BC雅典雅典天花天花近近1/21/2人口死亡人口死亡165165--180180罗马罗马鼠疫?鼠疫?1/41/4人口死亡人口死亡211211--266266罗马罗马鼠疫?鼠疫?罗马帝国衰落罗马帝国衰落6 6世纪世纪拜占庭拜占庭鼠疫鼠疫人口减少人口减少1/41/41212--1313世纪世纪欧洲欧洲麻风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流行于欧洲各国1414世纪世纪欧洲欧洲鼠疫鼠疫死亡死亡2000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万人,人口减少约1/41/41515世纪末世纪末欧洲欧洲梅毒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败北1515世纪末世纪末美洲美洲天花、鼠疫、流天花、鼠疫、流感感90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7--1818世纪世纪欧洲欧洲天花天花1.51.5亿人死亡亿人死亡1919--2020世纪中世纪中亚、欧、美洲亚、欧、美洲霍乱霍乱7 7次大流行,仅印度前次大流行,仅印度前6 6次死次死亡超过亡超过38003800万万1919末-末-2020世纪世纪3030年年代代亚、欧、美亚、欧、美6060多个多个国家国家鼠疫鼠疫10001000万人以上死亡万人以上死亡19181918年年亚、欧、美和非洲亚、欧、美和非洲流感流感2500250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2020世纪防治传染病的辉煌成就世纪防治传染病的辉煌成就 19801980年年5 5月月2828日日WHOWHO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消灭天花。
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乙脑、白喉乙脑、白喉、麻疹、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 至至2020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比例由1919世纪的世纪的50%50%~~60%60%下降到下降到10%10%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防治等为重点 世界公众普遍认为,人们已经战胜了传染病的威胁,曾世界公众普遍认为,人们已经战胜了传染病的威胁,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瘟疫将仅仅是留在记忆中的魔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瘟疫将仅仅是留在记忆中的魔影好景不长,警钟再鸣好景不长,警钟再鸣u19811981年以后年以后AIDSAIDS的出现及流行,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的出现及流行,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传染病的乐观信念传染病的乐观信念u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20年新发现的年新发现的4040余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余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我国传染病的传染病的现状现状 有四个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有四个发病率居世界第一: 1. 1.乙型肝炎:长沙是乙肝王国的首都乙型肝炎:长沙是乙肝王国的首都 2. 2.血吸虫病:洞庭湖湖区血吸虫病:洞庭湖湖区 3. 3.性传播疾病总数性传播疾病总数 4. 4.肺结核肺结核4.4.传染病传染病的治疗的治疗 5.5.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6.6.传染病传染病患者的护患者的护理理 1.1.传染与免疫传染与免疫 2.2.传染病的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因素 3.3.传染病的传染病的特征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传染与免疫 传染即感染传染即感染: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构成传染必备条件构成传染必备条件★★一、传染的概念一、传染的概念 病原体病原体人体人体环环 境境 案例:患者女性,案例:患者女性,2121岁,因岁,因“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入院入院治疗,既往治疗,既往7 7岁时曾患水痘在门诊治疗,无明显症状岁时曾患水痘在门诊治疗,无明显症状后停药。
后停药 问题:从其感染水痘至今患带状疱疹期间属于问题:从其感染水痘至今患带状疱疹期间属于何种表现?何种表现? 显性显性感染感染 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被清除病原携病原携带状态带状态 隐性隐性感染感染 潜伏性潜伏性感染感染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二、传染过程的表现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被清除隐性隐性感染感染病原携病原携带状态带状态潜伏性潜伏性感染感染显性显性感染感染感染范围感染范围局部局部 局部局部 局部或局部或全身全身 局部局部 局部局部或或全身全身 机体损伤机体损伤 无无 轻微轻微 轻微轻微 轻微轻微 明显明显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无无 无无 无无 无无 有有病后免疫力病后免疫力 无无 有有 无无 无无 有有传染性传染性 无无 短暂短暂极大极大 无无 极强极强【【总结总结】】1.1.显性感染是最明显的、最严重的感染形式显性感染是最明显的、最严重的感染形式2.2.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形式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形式3.3.能够能够获得免疫力获得免疫力的感染形式有:的感染形式有: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4.4.具有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性的感染形式是:感染形式是: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袭力侵袭力毒毒 力力 毒力毒力= =毒素毒素+ +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数数 量量 变异性变异性定定 位位 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不同传染病,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 (侵入门户)侵入门户)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 (特异性定位)特异性定位)四、人体免疫反应四、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屏屏障障作作用用体体液液因因子子吞吞噬噬作作用用细细胞胞免免疫疫体体液液免免疫疫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一、流行过程定义: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定义: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流行过程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1 1)传染源)传染源((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3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传染源传染源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二)二)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Ø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Ø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Ø接触传播接触传播Ø虫媒传播虫媒传播Ø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Ø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垂垂直直传传播播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三)(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新生儿增加新生儿增加•外来易感人口增加外来易感人口增加•免疫人口死亡免疫人口死亡•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安定,生活水平,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文化水平, 卫卫生知识,计划免生知识,计划免疫等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季节,气温,季节,气温,雨量,洪水,雨量,洪水,河湖,生活环河湖,生活环境等第三节第三节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有病原体 3.有流行性有流行性 4.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 一、基本特征一、基本特征2.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流行流行类型类型散发:发病率<年发病率散发:发病率<年发病率流行:发病率>年发病率流行:发病率>年发病率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暴发:大批同类病例出现,往往来自同暴发:大批同类病例出现,往往来自同 一个传染源或一种传染途径一个传染源或一种传染途径3.有流行性有流行性 再燃:再燃:患者体温下降至接近正常时再次出现初发患者体温下降至接近正常时再次出现初发症状症状复发:复发:传染病进入恢复期或痊愈初期,体温已经传染病进入恢复期或痊愈初期,体温已经降至正常,再次出现初发症状降至正常,再次出现初发症状4.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的时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1.潜伏期:潜伏期:((1 1)定义)定义((2 2)意义)意义①①是确定传染病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检疫期的重要依据的重要依据②②协助临床试验诊断协助临床试验诊断2.2.前驱期:前驱期:从起病至典型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从起病至典型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具有传染性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具有传染性3.3.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症状典型、病情危重症状典型、病情危重并发症多、传染性极强并发症多、传染性极强特点特点4.4.恢复期恢复期特点特点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机体免疫力建立机体免疫力建立传染性消失传染性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相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二)常见症状与体征(二)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发 热热皮皮 疹疹毒血症状毒血症状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皮疹分为充血性和出血性;斑,丘,疱疹;皮疹出现时间,顺序,分布,形态,退疹后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临床表现为肝,睥,淋巴结肿大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单核单核- -吞噬细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胞系统反应传染病的特征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暴发型典型,非典型典型,非典型依据临床病程依据临床病程长短,轻重及长短,轻重及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三、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三、传染病的临床类型第四节第四节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综综合合治治疗疗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Ø一般及支持治疗一般及支持治疗Ø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Ø病原治疗病原治疗 Ø其它治疗其它治疗 第五节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病人——及时上报及时上报•甲类(强制管理)甲类(强制管理) 鼠疫、霍乱鼠疫、霍乱 城镇城镇<<2h2h,农村,农村<<6h6h•乙类(严格管理)乙类(严格管理) 2626种种 城镇城镇<<6h6h,农村,农村<<12h12h•丙类(监测管理)丙类(监测管理) 1111种种 2424小时内小时内•接触者接触者–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二、切断传播途径二、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针对主要针对 呼吸道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 消化道消化道传染病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消毒(物理消毒(物理/ /化学)化学) 预防性预防性消毒消毒 疫疫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三、保护易感人群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睡眠睡眠 、情绪、情绪 、运动、运动 、维生素、维生素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特异性主动免疫主动免疫 —疫苗、菌苗、类毒素疫苗、菌苗、类毒素•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被动免疫 —抗毒素、特异性抗体抗毒素、特异性抗体* * 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第六节第六节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身体评估身体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心理、社会评估 护理护理评估评估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1.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2.2.组织完整性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 3.3.有传染的危险有传染的危险 4.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5.5.腹泻腹泻 6.6.体液不足体液不足 7.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肠出血、肠穿孔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肠出血、肠穿孔常见护理诊断常见护理诊断/ /合作性问题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措施Ø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Ø及时报告疫情及时报告疫情 Ø休息休息 Ø病室环境病室环境 Ø注意营养、水分的摄入注意营养、水分的摄入 Ø注意口腔、皮肤护理注意口腔、皮肤护理Ø病情观察病情观察Ø及时采集标本及时采集标本一一般般护护理理 高热护理高热护理 l通风和降低室温通风和降低室温l冷敷冷敷 l冰水或乙醇擦浴冰水或乙醇擦浴 l药物降温药物降温 常见症状护理常见症状护理皮疹护理皮疹护理 l皮肤清洁皮肤清洁l勤换衣被勤换衣被l修剪指甲修剪指甲 l涂碘伏等涂碘伏等隔隔 离离ØA A系统隔离系统隔离ØB B系统隔离系统隔离(AFB(AFB隔离隔离 Ø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行A A类隔离方法。
类隔离方法Ø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Ø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Ø严密隔离(黄色标志)严密隔离(黄色标志)Ø接触隔离(橙色标志)接触隔离(橙色标志)Ø血液、体液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红色标志红色标志) ) Ø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Ø结核菌隔离(结核菌隔离(AFBAFB隔离隔离, ,灰色标志)灰色标志)隔离类别隔离类别消消 毒毒 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包括包括垃圾粪便的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括括随时消毒、终末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常用消毒方法常用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 u机械消毒机械消毒u热力消毒热力消毒 u辐射消毒辐射消毒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 u氧化消毒剂氧化消毒剂u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u醛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u碘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u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u杂环类气体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u其他消毒剂其他消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