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7篇).docx
6页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7篇)在小学数学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辨析,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对比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四边形的关系图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若干 2.学具:直尺,三角板,粗水笔,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谁想来 面向全体:请同学们提供准确的信息 面向猜者:请你根据大家的描述来猜是什么图形,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大家的描述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描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有些同学的描述就不够准确了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导学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2、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及时纠错 3、反思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