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91263830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课程名称 : 环境科学与概率 专业年级:外国语学院英译 1201 班 学生姓名(学号) :李咏洁2012013210摘 要: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 人类 诞生后便开始从自然中采集和掠夺, 人类以前的发展从来都是利用环 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和保护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 的索取越来越广泛而深入, 由此引发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环境对人 类的报复 在这场对抗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无知, 并开始重 视环境保护问题关键词: 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1.引言三十年前人们只局限在对环境污染或公害的认识上, 因此那时把环境污染等 同于环境问题,而地震、水、旱、风灾等则认为全属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迅猛 发展,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受灾人数都在激增 人口激增和盲目发展生产, 致使 大量砍代林木,破坏植被及不正当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些也都是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 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 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这一 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 目的、 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 尤其是将合理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 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深入 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 有计划地保护环境, 防止环境质 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 会的持续发展2.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 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都是环境问题 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使自 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就是从狭义上理 解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许多, 按产生的先后和发生机制分类, 有 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2.1 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是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 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原生环境问题带来自然灾害,主要如地震、洪涝、干 旱、地滑、土石流失等,目前人类之抵御能力还很薄弱它不属于环境科学所解 决问题的范围 最近, 有灾害学这一新兴学科兴起, 其主要研究对象即原生环境 问题。

      2.2 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科 学的研究对象即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分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 干扰两个类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 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 境破坏,由于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 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 人类活动排出的物质进入环境, 积累到一定程度, 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 这就 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 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 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 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 间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 达到一定的程度, 便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 就是环境干扰 环境干扰容易治理, 只要停止排出能量, 干扰立即或很快就会消 失3.世界环境问题发展动向及展望3.1 温室效应及治理措施 地球上有些气体的含量如果增加,可以导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这种效应 叫温室效应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氟 氯碳等,其中以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显著3.1.1 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后果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开采并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天然气作 为动力燃烧的结果, 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另一方面森林却大量减少使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量减少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 显增多,这是温室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带来许多复杂的间接后果, 其中 有些对人类来讲是灾难 温室效应引起的间接后果有以下几方面: 由于全球气候 变暖,两极和高山的冰川融化, 海面上升, 将使沿海低地淹没, 海滩和海岸侵蚀、 沿海土壤盐碱化、 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 破坏港口及影响航运, 影响沿海水产养 殖业、破坏沿海供水和排水系统; 气候带移动使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移动 5 个纬 度,降水带变化复杂,进而对农业、牧业、林业、渔业都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各 种复杂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可能增多,气候规律可能打乱3.1.3温室效应治理措施 调整能源战略:加快以核能、 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的速度 在这方面, 最有前景的是核聚变能, 一旦可控核融合反应技术过关以后, 即可用 于大规模发电, 代替矿物燃料而占能源的主要地位 保护森林和植被: 保护好现 有森林和草原, 然后是大面积植树造林和种草, 增加地球的绿地面积, 增加光合 作用的规模和强度, 进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规模和强度也随之增加, 减少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2 臭氧层空洞及应对措施紫外线过多对生物细胞有杀伤作用, 紫外线过少对光合作用及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臭氧层的存在, 使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 只有 少量紫外线能到达地表, 非常好地解决了紫外线辐射问题, 既不毁掉生物圈, 又 有利于生物圈的存在与发展,被称作 “生命之伞 ”3.2.1臭氧层的空洞的原因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活动排放的一些气体,例如氯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 仿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因不活泼进入平流层 它们在平流层中由于受紫外线的 作用而放出氯和溴,而氯和溴在臭氧破坏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3.2.2 臭氧层空洞治理方法 一些科学家认为臭氧层减少到 1/5 时,将是地球生物存亡的临界点人类目 前正在采取联合行动, 限制、减少以至逐步取消氟氯碳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 化合物的生产联邦德国计划在 1990 年将氟氯碳产量减少 10%,北欧国家决定 在 1998 年前减少氟氯碳等的生产,比例达 50%我国也正在采取措施,参加保 护臭氧层的共同行动3.3酸雨发展趋势展望3.3.1 酸雨污染及发展趋势酸雨早在 19世纪中期就已发生, 一般情况下酸雨中二氧化硫的原因占 70%, 氮氧化物的原因占 30%。

      不过,二氧化硫的原因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氮 氧化物则在增加 酸雨最早在西欧出现, 后来扩散到北欧 北欧的瑞典自身大气 污染很少,但受到西欧、中欧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酸雨危害很重现在酸雨在 中欧、东欧都很严重, 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地区也出现了酸雨这一国 际问题,亚洲的酸雨问题也突出起来了这是全人类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3.3.2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使水体酸化, 危害水生生物; 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腐蚀建筑、 机器、设备等; 威胁人体健康,美国和加拿大在 1980年一年中即有 5 万多人死于酸雨带来的硫 化物污染制定防治酸雨的法令;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使用低硫燃料;限制烟 囱高度;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安装排烟脱硫脱氮装置;加强监测和研究3.4 土地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3.4.1 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近100年来,荒漠和干旱区的面积已从 11亿公顷增加到 26亿公顷,世界 35% 的土地处在沙化的直接威胁之下水土流失也很严重,全世界每年流失表土 250 亿吨,已超过新生成的表土量风蚀的危害也很大,土壤盐碱的现象也很严重 总之,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的速度是很快的 人口增加过快, 对土地产生过大 压力;破坏森林草原,进而毁掉土地资源;耕作制度不合理,对土地利用缺乏统 等规划。

      3.1.2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日本制定了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联邦德国、丹麦、芬 兰、瑞典、挪威、冰岛等国家也有土地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条例开展土地评价:开展土地评价工作,对保护土地资源起到积极作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美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现在已在印度、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国家推广积极治理沙漠: 苏联、 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一些 成效埃及在治理沙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防治盐碱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不少措施防治土地盐碱化, 并取得 了一些经验开展矿用土地的复垦: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家都很重视矿 用土地的复垦,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取得许多经验3.5 水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水资源是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类用水量急剧上升, 如此巨大的用水量必然导致水资源危机 为了解决 这一危机,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水资源 管理:制定水资源保护法; 建立水资源 管理 部门;实行用水经济 政策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 ;海水淡化 ;拖移冰山;治 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节约用水: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 发展不排或少排废水的 工艺;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损失;适当发展污水灌溉;发展中水道,节约城 市用水。

      3.6 森林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3.6.1.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 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 森林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巴西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林 区,但已毁掉了一半 非洲的热带森林也已砍伐了一半 亚洲的热带森林也减少 了大约一半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干扰了大气辐射平衡、影响了地球的水循环、破坏地区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土 壤沙化、洪涝灾害频发3.6.2森林的保护和 管理 已开发国家目前修正了林业经济方针,即坚持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也就是 追求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另外坚持森林分类 管理 、林业集约 化经营、大力营造人工林、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扩大自然保护区、加强林业科学 研究,这些都有利于森林的保护 开发中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森林, 例如制 定保护森林的法律、 制定保护森林的政策、 宣传森林的重要价值、 依法严惩非法 伐林者、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森林进行分类 管理 、争取国际援助,等 等这些措施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4.对于保护环境建议建议(1)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制定有关 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 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科技含量高,走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3)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保护饮用水源,加快 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 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4)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 侵等政策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参考文献[1] .朱震达,王涛.我国沙漠化土地的潜力、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A] .中 国科学院地学部. 中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研讨会文集 [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98〜202.[2] . 朱震达,王涛.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 趋势的分析 [J]. .地理学报, 1990,45(4): 430〜440[3] .朱震达,刘恕.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