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认知实习报告.doc
16页大理-丽江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学 院: 班 级: 资源勘查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格式 实习报告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会计实习报告 计算机IT实习报告 目录 一.前言.................................................................................................4 (一)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及组织情况;...............................................4 (二)实习目的、实习主要过程和实习内容;........................................4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附实习区交通位臵图)......................................5 二、区域地质概况.....................................................................................6 (一)区域地层 ...............................................................................6 (二)区域构造 ...............................................................................6 (三)区域岩浆岩 ............................................................................9 三、大理-丽江实习区不同成因类型岩石的野外识别 ........................................ 10 (一)沉积岩(以大理海东地区碳酸岩、碎屑岩为例说明) ..................... 10 (二)变质岩(以大理西岸苍山群为例说明)....................................... 11 (三)岩浆岩(以大理海东岩脉和剑川盆地周缘玄武岩为例说明) ............ 11 四、大理-丽江实习区典型地质作用............................................................. 12 (一)风化作用(以剑川盆地南缘玄武岩风化剖面说明) ........................ 12 (二)河流地质作用(以西洱河、苍山十八溪、金沙江地质作用及古金沙江河道地质特征和弥苴河河口沉积作用(三角洲)、黎明大型斜层理、黎明格子村五级阶地为例说明) ............................................................................. 13 (三)湖泊地质作用(以洱海地质作用为例说明)................................. 15 (四)冰川地质作用(以玉龙雪山的冰川地质作用说明) ........................ 17 (五)地下水地质作用(以塘子铺温泉为例说明) ................................. 17 (六)构造地质作用(以向阳断层、千龟山、石鼓至潍西公路56公里界碑处小型褶皱为例说明) .......................................................................... 18 (七)地震地质作用(以大理三塔、丽江古城地震遗迹为例说明) ............ 19 五、大理-丽江实习区地质资源 ................................................................... 19 (一)矿产资源(以大理之大理石等为例说明) .................................... 19 (二)地下水资源(以塘子铺温泉为例说明) ....................................... 19 (三)地质旅游资源(以大理、黎明、丽江地区为例说明) ..................... 20 (四)水电资源(以金沙江、西洱河水利发电为例说明) ........................ 20大理-丽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前言 (一)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及组织情况; 2011年12月5日-12月9日,昆明理工大学XX学院资源勘查工程2011班全体28名同学在范柱国教授、院长助理吕建国、贾福聚博士、班主任郭君和赵虹5名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大理、丽江实习,实习5天。
实习前期,由带队老师召开院、系领导参加的实习动员会,向学生讲清野外实习的目的、要求及重要性,野外工作方法、实习区的基本情况及所能观察的地质现象 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准备实习所需资料及仪器设备、个人生活用品 由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预定车票、联系住宿,为实习作出周密的准备 (二)实习目的、实习主要过程和实习内容;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室内理论学习所获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理解 通过野外对地球的外表特征、物质组成、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观察,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加深拓宽学生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了解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观察分析,教育学生认识地质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加深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从事的专业热情和责任感 实习主要过程: 5号:下关—海东镇—罗荃寺 6号:下关—塘子铺温泉—天生桥—感通寺喜洲镇—大理古城—下关 7号:下——上关—剑川—白汉场—石鼓 8号:石鼓—中兴镇—黎明乡—中兴镇—石鼓镇—丽江古城 9号:丽江白沙跑花场—昆明 实习内容: 1.野外常见矿物:石英、方解石、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2.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橄榄石、辉长石、闪长石、花岗岩、各种斑岩、玢岩 (2)沉积岩: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及过渡性岩石 (3)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石英岩、变粒岩及过渡性岩石 3.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三大类岩石风化作用的特点 (2)西洱河、金沙江等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演化现状侧重观察金沙江石鼓段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特征,包括心滩、河漫滩、河流阶地的观察分析,长江第一弯的形成原因下关天生桥的成因及演化 (3)苍山东麓十八溪洪积扇,洪积裙及洪积平原详细观察万花溪洪积扇的形状、坡度、组合和组构、水系特征、演化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断裂活动和现代地貌的关系 (4)洱海形状、面积、水深、水质、湖水的补给及排泄状况、地质作用特征、成因及类型、演化特点侧重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洱海东西两岸地质作用的特点②上关弥蒩河三角洲③喜洲海舌、金陵岛、观音阁侵蚀和沉积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5)下关塘子铺温泉,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地下水(热水、冷水)的生成及运移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6)玉龙雪山的冰川作用及冰蚀地貌 (7)沿途观察大理—丽江地区夷平面的变化情况。
4.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向阳下奥陶统剖面观察:岩性、古生物化石、岩层产状、解除关系、沉积岩原生构造依据地层层序和岩层产状分析褶皱特征作向阳乡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信手剖面图仔细观察其中的小断层特征:断层破碎带特征、两盘运动方向等 (2)向阳、温泉等地断层的分析,详细分析向阳断层,要求: ①确定向阳断层存在的证据 ②确定向阳断层的性质 ③初步掌握描述断层的方法:断层产状、断层两盘地层及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特征等 ④学会画向阳断层素描图 (4)各种小构造的观察西洱河及石鼓镇两地变质岩系中线理、劈理、节理、原始层理的鉴别和褶皱构造的观察详细观察江风寺附近片麻岩中的两组节理 (5)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中辉绿岩脉的观察辉绿岩脉出露的形态、产出特征和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时代等 (6)点苍山和石鼓镇变质岩系的岩石类型、变质程度、变质类型及原岩分析,侧重石鼓镇附近公路旁下泥盆统变质岩剖面的观察 (7)大理三塔寺、丽江古城地震遗迹的观察参观国家地震局滇西地区地震预报试验场 5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①大保公路西洱河段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边坡护理方法 ②莫残溪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的问题。
③引洱入宾工程等自然生态旅游区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6.地质工作方法的初步培训 (1)地质罗盘原理及使用方法,岩层产状的测定、定向、定点学习 (2)地层层序划分基本方法及信手剖面的作法素描图要求和格式 (3)标本的采集和整理 (4)地质现象的记录方法和格式 (5)野外及室内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6)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书的编写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附实习区交通位臵图) 大理-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横断山系或三江流域中段,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南部弧形构造转折出,岗瓦纳古陆和亚欧大陆的拼合带的边缘,也是扬子准地台和滇西地槽褶皱带交接区(此处附图交通图片)二、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大理洱海周缘地层发育,从元古界到新生界除部份系、统、组缺失外均有出露,元古界苍山岩群和沟头箐岩群分布于西部点苍山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为一浅至深变质岩系下古生界下、中奥陶统、志留系主要分布于海东向阳地区,下、中奥陶统由一套泻湖、滨海相-陆棚边缘相碎屑岩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由一套陆棚边缘相-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均发育,主要为台地-深海盆相碳酸盐岩及玄武岩,大多出露于洱海之东。
中生界三叠、侏罗、白垩系,以红色陆相地层为主,部分为煤系,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新生界见有上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出露,前者为一套裂隙型喷发式喷出-溢出产物,分布于云浪村、挖色两地,受断裂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