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俊超课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4024861
  • 上传时间:2018-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6.0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13 页辅 导 讲 义教师 科目 数学 上课日期 总共学时学生 年级 九 上课时间 第几学时类别 基础 提高 培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索.知识点: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讲解: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首先我们看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中的实线)由图可知: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只给定一个角时夹角(如图中的实线).由画图可知:这三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接下来我们探索:给出两个条件时,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30°,一条边为 3 厘米(如图).第 2 页 共 13 页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30°和 50°(如图).它们看起来的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所以也不全等.(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 4cm、6cm(如图).它们也不全等.我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四种可能.即: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下面我们来逐一探索.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40°、60°、80°.能画出这个三角形,但有的能完全重合,有的不重合,所以它们不一定重合(如图).通过比较得知:给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得到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 和 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如图.第 3 页 共 13 页比较可知:这样的所有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可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则画出的所有三角形都全等.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如下图.这是用符号语言来表示该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注意:三边对应相等是前提条件,三角形全等是结论.3.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一边”如果“两角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60°和 80°,它们所夹的边为 2cm,我们来画出这个三角形(如图).经过比较,它们全等.也就是说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及其夹边,那么由此得到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我们得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条件: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第 4 页 共 13 页简写为:“角边角”或“ASA”.如图,在△ABC 和△DEF 中.在“两角一边”中,除“两角及其夹边”外,还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如: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 60°和 45°,一边长为 3cm(如图).已知两角及一角的对边画三角形时,不容易画,但如果把“两角及一角的对边”转化为“两角及其夹边”时,就可以了.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已知两个内角,那么第三个内角就可求出,这样就把“两角及一角的对边”转化为“两角及其夹边”.(1)如果 60°角所对的边为 3cm 时,画出的图形如下:经比较:这样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2)如果 45°角所对的边为 3cm 时,画出的图形如下.经比较:这样条件的所有三角形都全等.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条件: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第 5 页 共 13 页如图.在△ABC 和△DEF 中.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有两种情况: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先看第一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如: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它们的夹角为 40°(如图).经过比较,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那么所得的三角形都全等.由此我们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如图,在△ABC 和△DEF 中.第 6 页 共 13 页接下来我们研究第二种情况.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如: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长度为 2.5cm 的边所对的角为 40°(如图).按 上 述 条 件 画 的 三 角 形 不 唯 一 , 存 在 不 同 的 三 角 形 满 足 上 述 条 件 , 如 图 .由图可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所 以 , 两 边 及 其 中 一 边 的 对 角 对 应 相 等 , 两 个 三 角 形 不 一 定 全 等 .因此可知:“两边及一角”中的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图(1)是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和稳定.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那么要使图(2)的框架不能活动,在相对的顶点上钉一根木条,使它变为两个三角形框架即可.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去建筑.就是用到了它的稳定性.第 7 页 共 13 页小结: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我们常用来解决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依据主要是“SSS”、“ASA”、“AAS”、“SAS”.第 8 页 共 13 页AB CDE课堂练习考点一:全等及性质 (2010 北京顺义中考)如图, AB= AC,点 D 是 BC 的中点, AB 平分∠ DAE, AE⊥ BE,垂足为 E.求证: AD= AE.证明:∵AB=AC,点 D 是 BC 的中点,∴∠ADB=90°,∵AE⊥EB,∴∠E=∠ADB=90°,∵AB 平分∠DAE,∴∠1=∠2;在△ADB 和△AEB 中, ,∴△ADB≌△AEB(AAS),∴AD=AE.变式训练(2008 宜昌中考)如图,在△ ABC 与△ ABD 中, BC= BD.设点 E 是 BC 的中点,点 F 是 BD 的中点.(1)请你在图中作出点 E 和点 F;(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2)连接 AE, AF.若∠ ABC=∠ ABD,请你证明△ABE≌△ ABF.解:(1)能看到“分别以 B, C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M、 N,(1 分)连接 MN,交 BC 于 E”的痕迹,(2 分)能看到用同样的方法“作出另一点 F(或以 B 为圆心, BE 为半径画弧交 BD 于点 F)”的痕迹.(3 分)(凡正确作出点 E,F 中的一个后,另一个只要在图上标注了大致位置DABC第 9 页 共 13 页即可评 3 分)(2)∵ BC= BD, E, F 分别是 BC, BD 的中点,∴ BE= BF,(4 分)∵ AB= AB,∠ ABC=∠ ABD,(5 分)∴△ ABE≌△ ABF.(6 分)考点二:全等的判定(2010 苏州中考).如图,C 是线段 AB 的中点,CD 平分∠ACE,CE 平分∠BCD,CD=CE.(1)求证:△ACD≌△BCE;(2)若∠D=50°,求∠B 的度数.【分析】根据 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与 的度数,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13及平角的意义求出所要求的角.【答案】(1)∵点 是线段 的中点,CAB∴ ,AB又∵ 平分 , 平分 ,DECD∴∠1=∠2,∠2=∠3,∴∠1=∠3.在 和 中,CBA31∴ ≌ .CDE(2)解:∴∠1+∠2+∠3=180°,∴∠1=∠2=∠3=60°.∵ ≌ .AB∴ 50°,ED∴ .180370第 10 页 共 13 页变式训练(2006 莱芜)两个全等的含 30°,60°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 ABC 如图所示放置,E,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 BD,取 BD 的中点 M,连接 ME,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 MA.∵∠EAD=30°,∠BAC=60°,∴∠DAB=90°,∵△EDA≌△CAB,∴DA=AB,ED=AC,∴△D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 M 为 BD 的中点,∴∠MDA=∠MBA=45°,AM⊥BD(三线合一),AM= BD=M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1∴∠EDM=∠MAC=105°,在△MDE 和△CAM 中,ED=AC,∠MDE=∠CAM,MD=AM∴△MDE≌△MAC.∴∠DME=∠AMC,ME=MC,又∵∠DMA=90°,∴∠EMC=∠EMA+∠AMC=∠EMA+∠DME=∠DMA=90°.∴△M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第 11 页 共 13 页考点三: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2010 重庆潼南中考)(10 分)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点 G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G,点 E、F 分别在 AG 上,连接 BE、DF,∠1=∠2 , ∠3=∠4.(1)证明:△ABE≌△DAF;(2)若∠AGB=30°,求 EF 的长.解:(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AD在△ABE 和△DAF 中3412DAB∴△ABE≌△DAF-----------------------4 分(2)∵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1+∠4=90 0∵∠3=∠4∴∠1+∠3=90 0∴∠AFD=90 0----------------------------6 分在正方形 ABCD 中, AD∥BC∴∠1=∠AGB=30 0在 Rt△ADF 中,∠AFD=90 0 AD=2 ∴AF= DF =1----------------------------------------8 分3由(1)得△ABE≌△ADF∴AE=DF=1ACBDEFG1423题 图4第 12 页 共 13 页∴EF=AF-AE= -----------------------------------------10 分13变式训练(2010 百色中考)(本题满分 8 分)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 BC,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 O.(1)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2)写出你认为全等的一对三角形,并证明. 【课堂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2)全等三角形性质:(1) 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3)周长相等 (4)面积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4)、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5)、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H L )【达标测试】1. (2011•江苏宿迁,7,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A、AB=AC B、BD=CD C、∠B=∠C D、∠BDA=∠CDAA DOCB第 13 页 共 13 页2. (2011 安徽省芜湖市,6,4 分)如图,已知△ ABC 中,∠ ABC=45°, F 是高 AD 和 BE 的交点, CD=4,则线段 DF 的长度为(  )A、 B、42C、 D、323. (2011 湖北十堰,6,3 分)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