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四章_第一、二、三节.ppt
49页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建构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类型 第三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 过程模型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建构,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所谓理论模型或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谨的网络或框架意义: 1、可以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有效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关于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P226) 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括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 1)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 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模型的性能倾向的性能须尽可能准确地表示原型,而且原则上须对应于原型的某些特征,所以就有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型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预测; 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2)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性 3)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一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的还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从认识论上揭示政策过程的实质,基本上是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分析的框架或者理论模型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使用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政策结果这个模型嘉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则被赋予以下特征: 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理性主义被赋予了工具理性的本质,其内涵包括: 抽象还原、定量计算的标准化逻辑; 预测和控制外部对象的基本旨趣; 追求最佳方案、最佳手段、最佳效率的有效思维; 人类物质需求相对于其他需求的绝对优先性。
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 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决策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与收益)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 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既定的目标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 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 理性人的公正,客观和理智是有限的; 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而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公共政策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 理性人在决策中拥有的知识,信息都是有限的;,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德的修正:西蒙提出决策有限理性的命题,对其批评和改进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确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方案评估预选优、政策执行;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调查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析以及计算机等手段和方法,依靠信息、评估、咨询、监控和反馈等各个政策子系统的决策支持,进行科学决策。
二)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林德布洛姆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德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由此形成的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 (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该模式的缺陷:其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三)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规范最适模型的含义:德洛尔是以四项假设前提把政策过程分为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 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埃齐奥尼试图保留理性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的缺陷 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些模棱两可;,(四)政治系统模型,政治系统模型: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 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戴维伊斯顿; 即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 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的系统运行过程; 其特点是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 缺陷:适合宏观分析的模型,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类型,(一)机构制度模型 特点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 含义是建立在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上的一种分析模型。
如人们对一项决策的好坏,有无总是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起来,或自然而然的在两者间建立某种因果关系或相关性); 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二)集团模型: 戴维.杜鲁门,莱瑟姆; 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的作用;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 特点: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 缺陷: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德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三) 精英模型 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和米歇尔斯,经由熊彼特和拉斯韦尔进行民主改造;戴伊和齐格勒 概况、总结的命题: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统治下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相对来说,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决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机构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真题,(01.4、03.4)单选题 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渐进主义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 规范最适模型 D 政治系统模型 答案:A (02.4)单选题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申农 B 维纳 C 贝塔朗菲 D 韦伯 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西蒙 C 拉斯韦尔 D 韦伯,(02.4)多选题 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理论”的学者是( ) A 戴维伊斯顿 B 戴维杜鲁门 C 莫斯卡 D 帕累托 E 莱瑟姆 (03.4)单选题 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史于1951年出版的政策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 托马斯戴伊 B 戴维伊斯顿 C 詹姆斯安德森 D 戴维杜鲁门,(04.4)单选题 美国学者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 ) A 精英模型 B 集团模型 C 机构-制度模型 D 规范最佳模型 答案:A (05.4)论述题 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判的原因。
第三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一 中国经验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类型,,二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 第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 第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三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 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领导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个别一般性模型; 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式,它能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式和决策手段;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式,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我国“上下来去”模型的某一个亚模式中去的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一 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强制力。
二 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 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一是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意见; 二是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三是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四是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诊断能够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三 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 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事实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四 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 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历年真题,(02.4)多选题 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 A 戴维伊斯顿 B 戴维杜鲁门 C 莫斯卡 D 帕累托 E 莱瑟姆 (03.4)单选题 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西蒙 C 林德布罗姆 D 贝塔朗菲 (05.04)单选题 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力的一个模型是( ) A 政治系统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 混合扫描模型 D 规范最适模型,,(05.4)单选题 “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 A 决策现代化 B 本土化 C 民族化 D 科学决策 (06.4)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