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收入的不利影响.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5668137
  • 上传时间:2018-10-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08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收入的不利影响,目录,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不良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国民收入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不均衡,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截止2010年我国贸易额已经超越美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自1978年以来,每年两位数的递增速度让世界震惊同时中国也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比起庞大的对外贸易数量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原有的以及新的贸易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摩擦应对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38667.6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19976.9亿美元与2012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相比,再创新高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经贸格局 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2013年前三季度,中美双边贸易增长6.7%;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11.6%;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增长25.6%对欧盟、日本贸易出现好转迹象,中欧双边贸易下降0.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中日双边贸易下降7.9%,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3%,降幅收窄。

      以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为例美国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尽管数量巨大,但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如:玩具、服装和箱包等而电机、电气、音响设备及其零附件为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整体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市场替代性较强,三是消费弹性小调查可以发现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前八大类商品都具有高替代性我国国际贸易现状,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主要进出口产业的变化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机电等,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有萎缩的现象如:墨西哥这样的新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的冲击;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欧盟为了新加入的国家的利益限制进口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总之,欧美等国家不断对我国多种商品提出倾销的控诉,使我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优势产业因此出现下滑的迹象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新旧体制的交替使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性时期人民币汇率与国民收入,在我国交易中运用最多的货币是美元,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 在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至6.2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给我国国际贸易造成重要影响并且影响着国民收入,人民币汇率与国民收入,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企业生产实际成本没有变,造成以美元表示的价格成本就已经上升,到国外市场仍以当前市场价格交易,其利润率低于人民币汇率不变时的利润空间利润率下降,导致出口下降,好多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尤其在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首次降下“7”人民币汇率与国民收入,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而倒闭的企业有:山东樱花纺织集团 浙江金乌集团:浙江义乌排名第五,旗下全资子公司包括袜业,化纤、棉纱等等多个行业 浙江江龙控股集团: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 浙江飞跃集团:世界最大的缝纫机设备生产基地,占世界总产量的50%人民币汇率与国民收入,以劳动力的供需来源而言,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形势恶化下的两个最大受害群体目前返乡农民工的大约10%,超过1,000万由于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岗位不足以及部分农民工技能素质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有可能出现大量农民工无业可就的现象至于大学毕业生等新增劳动群体,原本在正常情况下,就业遇到的难度就比其它群体要大,失业率也更高。

      在当前经济增长减缓、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即使一些企业不解雇现有员工,也会大幅度减少对新人的雇用失业率上升,通常来讲,如果进口国不加限制的进口具有竞争力的廉价产品,必然会造成本国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利润的损失,甚至倒闭破产,进而增加失业对外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配不均衡,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近年来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从1978-2008年,我国整体基尼系数从0.298上升到0.65,2008年高达0.65,比1978年上升了45.8%,远远高于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国际贸易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机理分析,进口贸易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直接影响进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产生挤压,一些原本从事稀缺行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可能会随着进口的增加而减少如果进口产品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就会对本国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从而使劳动报酬明显减少,进而直接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衡。

      国际贸易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机理分析,技术进步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均技术进步是国际分工细化的直接原因,技术的差异优势会使各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不同位置国内产业自发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链高端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工资的上涨,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非技能型劳动者的收入将会降低,从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国际贸易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机理分析,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收入分配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会带动产业结构在潜移默化中的到优化升级,而这样的结构调整最总会影响到不同产业内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导致那些无法在激烈环境中生存的产业劳动者实际收入下降,拉大与优势产业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案例——我国制造业的收入分配不均,,技术密集型行业,案例——我国制造业的收入分配不均,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进口贸易的扩张对行业内收入差距的作用很明显 发达国家将略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引入中国进行生产,业务量的扩大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扩张,更多劳动力涌入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行业内原本存在的低技能劳动力产生冲击,将降低他们的收入水平实证分析1: 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朱燕玲、邓佳),一、模型设定其中,指标GINI表示基尼系数,X表示贸易出口额占GDP的比重,M表示贸易进口额占GDP的比重,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L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JOB代表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ε表示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假定的随机项。

      为了消除宏观经济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均取了对数二、实证检验结果,,,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OLS回归得到结果如下:,三、实证结果分析,1.出口依存度在10%置信度下与基尼系数负相关,表明我国出口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由于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2.进口依存度与基尼系数正相关,表明我国进口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究其原因,中国出口品相对于进口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按照SS定理,将使得非技能劳动的报酬下降,而技能密集的报酬上升由此,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差距3.在分别考察了出口和进口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后,现在综合来看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率为贸易指标,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系数高度显著且为正,表明贸易与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即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总体上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 4.对外直接投资与基尼系数显著负相关,起到了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表明我国外资对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其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外资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同时也以要素寻求型为主,即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改善了收入分配差距5.GDP指标与基尼系数显著正相关表明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假说”一致,即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一国的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不 平等究其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我国二元的城乡经济结构对此该负主要责任 6.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基尼系数显著负相关,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这与预期相反究其原因,我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常出现结构性失业和由廉价资本替代劳动引起的机器与人争夺就业的现象此外,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结构和技术方面的劣势日益显现,这些都制约了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收入的改善7.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基尼系数显著正相关有关解释如下:一,虽然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赚取了较丰厚的利润,但在实际中我国国际贸易仅仅只影响一部分对外出口的行业,可能对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有限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低下情况尽人皆知,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三,按照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变革理论,低技术员工与高技术员工的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从而恶化了收入分配。

      实证分析2: 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年~ 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孙永强, 万玉琳),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1. 考察进出口贸易对收入差距的整体影响2. 分别考察进口和出口对收入差距的影响3. 考察不同时期进出口贸易对收入差距的总体 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贸易政策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 1978 年~ 1993 年是以改市场为取向、打破旧体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 1994年~ 2001年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初步建立外贸新体制的阶段; 2002年~2008年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的外贸体制改革阶段二、指标选取,,三、实证结果与分析,(一)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运用LS- DV法对1978年~ 2008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结果如表2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 1. 从全国层面来看, 贸易因素是影响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我国贸易开放度的增大会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2. 从三大区域来看, 在中部地区, 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最大, 且影响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进口和出口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1. 进口在4个地区范围内都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 而该变量的系数为正, 说明了进口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从影响程度来看, 进口对中部的影响最大, 对西部的影响最小 2. 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较小与 进口相比, 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较小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出口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负相关, 即出口有利于东部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而出口对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是正相关三)分阶段性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1. 在1978年~ 1993年间, 全国平均范围内贸 易因素对全国平均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分地区来看, 贸易与东部和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 与中部地区表现为负相关 2. 在1994年~ 2001年间, 从全国层面来看, 贸易对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 且比整个时期的影响大(见表2中的系数); 分区域分析, 贸易对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尤其突出, 且超过了其他任何时期贸易与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 即东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可见, 不同发展阶段, 贸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同3. 在2002 年~ 2008年间, 对外贸易对全国和 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负, 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