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恒业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恒业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8.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0.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参考答案: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
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所宜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学者、诗人)、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在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受手追”,摇笔整理成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
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他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
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纾虽然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但“狂生”的名声使他仕途坎坷,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B.中法之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督办福州军务后,林纾和好友拦马告状,控告有关官员掩盖败绩的罪行,表现出林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林纾的诗集《闽中新乐府》以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成为向人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流传很广D.林纾十分喜爱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的举动在当时的杭州传为佳话,他也高兴地自号“西湖补柳翁”E.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材料融记叙和评论为一体,记述了一代翻译家林纾的突出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记叙清楚,评价公允2)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请简要分析6分) (4)林纾是怎样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20分)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的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糖,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生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真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能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