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立法调研专栏引介.doc
2页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立法调研专栏引介 胡彬彬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胡彬彬 (1959—) , 男, 湖南双峰人,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湖南省首批智库领军人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首倡者, 中国村落文化理论研究体系的创建者, 研究方向:文化学、宗教学、历史人类学等古城、古镇、古村落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独具特质的民俗民风, 承载与传续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发展历史、文化精神与集体记忆它的发展演变是一个民族文明兴衰的历史见证, 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 7000 年农耕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在其广袤悠远的历史时空中, 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创造性建设和积累, 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特色独具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它们不仅拥有大量以建筑为主的物质文化遗存, 而且汇聚了极具地方与民族特色的生产方式、节日习俗、方言俚语、家法族规、精神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 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带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同时, 古城、古镇、古村落的存续与发展也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大量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更是难以在拆、改、建这类“毁真造假”的工程中幸免, 以致面目全非, 名存实亡, 其文化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 我国遗存较好的古城已经寥寥无几, 古镇也所剩不多, 古村落的消亡速度正在不断加快2008 年至 2010 年,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曾先后组织 20 个调查组, 集中对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 17 个省 113 个县 (含县级市) 中的 902个乡镇的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整体摸查调查发现, 这些地域中, 在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 以平均每年7.3%的速度递减换言之, 每天就有 1.6 个传统村落“消亡”2014 年、2016年, 中心又连续两次组织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国传统村落专项田野考察, 考察内容涉及传统村落的方方面面, 并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已将传统村落保护列入到了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保护细则, 社会各界也采取了积极的保护与发展措施, 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突出的问题。
而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 立法保护工作严重滞后针对这一现状, 2017 年 7 月, 受中宣部委托,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了以“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立法调研”为主题的针对性考察, 共派遣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组成的 13 个调研组, 对“ (长) 江 (黄) 河流域”的 18 个省级行政区域的 200 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进行了为期数周的调查, 对这些地区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此次田野考察, 共采集各类有效基础研究数据 6 万余条, 拍摄照片6 万余张, 影像资料总量达 5000G各组从文化现场发回各类田野考察札记 200余篇, 共计 100 余万字, 内容涉及历史建筑、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历史变迁、地域风格、生产生活、精神信仰、风俗习惯、非遗保护等诸多方面我们针对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现象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择选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进行刊发, 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