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锐角三角函数.doc
21页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知识回顾】1.请把三个三角函数公式写出来;2.几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新课引入】一、仰角、俯角的定义 如右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右图中的∠2就是仰角,∠1就是俯角.二、坡角、坡度的定义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 (或坡比),读作i,即i=,坡度通常用1:m的形式,例如上图的1:2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总结归纳】在解答三角函数应用题时,通常都能把它们化归到以下几个几何模型:通过作高,把一般三角形或梯形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在两个三角形中分别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精选例题】(一)仰角与俯角例1 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30°,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5°.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精确到0.01m)解析:1、由题目可知道,气球的高度就是CD的长加上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2、假设CD为h m,BD为x m,在Rt△ADC和Rt△BDC利用正弦列出两个方程求出.解答:设CD为h m,BD为x m, 在Rt△ADC中, ① 在Rt△BDC中, ② 整理①、②得方程:(x+50)=x 解得:h=x=≈68.31 68.31+1.6=69.91 答:气球的高度约为69.91米。
前思后想:此题是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函数列出边角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两个方程求解的但是它也可以设一个未知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运用边角关系(三角函数)分别把AD、BD用含h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等量关系:AD—BD=AB,得到一个方程,进行求解例2 坐落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数学活动小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们去测量太子灵踪塔的高度,携带的测量工具有:测角仪、皮尺、小镜子. (1)小华利用测角仪和皮尺测量塔高.图1为小华测量塔高的示意图.她先在塔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用测角仪测出看塔顶(M)的仰角,在点和塔之间选择一点,测出看塔顶(M)的仰角=45°,然后用皮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为18.6m,量出自身的高度为1.6m.请你利用上述数据帮助小华计算出塔的高度(tan35°≈0.7,结果保留整数).BCANMβD图1PNM图2(2)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的一员,正准备测量塔高,而此时塔影的长为am(如图2),你能否利用这一数据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如果能,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你设计的测量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②要计算出塔的高,你还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解析:(1)设CD的延长线交MN于E点,MN长为x,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其公共边构造方程求解.(2)根据题目中的情景,结合解三角形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法.解答:(1)设CD的延长线交MN于E点,MN长为x,则ME=x-1.6.∵β=45°,∴DE=ME=x-1.6.∴CE=x-1.6+18.6=x+17.∵=tanα=tan35°,∴=0.7,解得x=45.∴太子灵踪塔(MN)的高度为45m.(2)①测角仪、皮尺;②站在P点看塔顶的仰角、自身的高度.前思后想:该题是一道关于测量的操作实验题,它一共告诉我们两种测量方法:①当AN的长度不能测量时,采用在A、B两点处进行测量,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运用边角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②当AN的长度能够测量时,采用在A点一处进行测量,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运用边角关系直接求解。
牛刀小试:CAB1.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某单位在如图所示的办公楼迎街的墙面上垂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AE,张明同学站在离办公楼的地面C处测得条幅顶端A的仰角为50°,测得条幅底端E的仰角为30°. 问张明同学是在离该单位办公楼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进行测量?(精确到整数米)(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0,sin30°=0.50,cos30°≈0.87,tan30°≈0.58)2.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6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ABCD6米52°35°3.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处测得广告牌B点、C点的仰角分别为52°和35°,则广告牌的高度BC为__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52°≈0.79,cos52°≈0.62,tan52°≈1.28)30°60°BADC海面4.如图,一艘核潜艇在海面下500米点处测得俯角为正前方的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继续在同一深度直线航行4000米后再次在点处测得俯角为正前方的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求海底黑匣子点处距离海面的深度?(精确到米,参考数据:,,)答案:1.作DF⊥AB于F点.在Rt△DEF中,设EF=x,则DF=x.在Rt△ADF中,tan50°=≈1.20,∴30+x=×1.20,x≈27.8,∴DF=x≈48.答:张明同学站在离办公楼约48米处进行测量的.2.如图,过点A作AD⊥BC,垂足为D.根据题意,可得∠BAD=60°,∠CAD=30°,AD=60在Rt△ADB中,BD=AD×tan60°=60,在Rt△ADC中,CD=AD×tan30°=20,∴BC=CD+BD=60+20=80≈138.4.答:这栋楼高约为138.4m.3.根据题意:在Rt△ABD中,有BD=AD•tan52°.在Rt△ADC中,有DC=AD•tan35°.则有BC=BD-CD=6(1.28-0.70)=3.5(米).4.由C点向AB作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点,并交海面于F点.已知AB=4000(米),∠BAC=30°,∠EBC=60°,∵∠BCA=∠EBC—∠BAC=30°,∴∠BAC=∠BCA.∴BC=BA=4000(米).在Rt△BEC中,EC=BC•sin60°=4000×=2000(米).∴CF=CE+BF=2000+500≈3964(米).答:海底黑匣子C点处距离海面的深度约为3964米.(二)坡度与坡比例3 如图,斜坡AC的坡度(坡比)为1:,AC=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AB相连,AB=14米.试求旗杆BC的高度. 解析:如果延长BC交AD于E点,则CE⊥AD,要求BC的高度,就要知道BE和CE的高度,就要先求出AE的长度.直角三角形ACE中有坡比,由AC的长,那么就可求出AE的长,然后求出BE、CE的高度,BC=BE—CE,即可得出结果.解答:延长BC交AD于E点,则CE⊥AD.在Rt△AEC中,AC=10,由坡比为1:可知:∠CAE=30°,∴CE=AC•sin30°=10×=5,AE=AC•cos30°=10×=5.在Rt△ABE中,BE===11.∵BE=BC+CE,∴BC=BE-CE=11-5=6(米).答:旗杆的高度为6米.前思后想:本题是由“坡度i=tanCAD=1:”求出∠CAE=30° ,再分别在Rt△AEC和Rt△AEB中运用边角关系和三边关系求解的。
例4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BC为6m,坝高为3.2m,为了提高水坝的拦水能力,需要将水坝加高2m,并且保持坝顶宽度不变,迎水坡CD的坡度不变,但是背水坡的坡度由原来的i=1:2变成i′=1:2.5,(有关数据在图上已注明).求加高后的坝底HD的长为多少?解析:应把所求的HD进行合理分割=HN+NF+FD,可利用Rt△MHN和Rt△EFD中的三角函数来做.解答:∵BG=3.2m,∴加高后MN=EF=5.2m,ME=NF=6m,在Rt△HMN和Rt△DEF中, =, =,∴HN=2.5MN=13m,DF=2EF=10.4m,HD=13+6+10.4=29.4m.答:加高后的坝底HD的长为29.4m前思后想:此题严格按照“坡度i=”,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列式计算的,它把梯形分割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牛刀小试:1.如图,小阳发现电线杆AB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8米,BC=20米,CD与地面成30º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求电线杆的高度 2.城市规划期间,欲拆除一电线杆AB,已知距电线杆AB水平距离14m的D处有一大坝,背水坡CD的坡度i=2:1,坝高CF为2m,在坝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为2m的人行道.试问: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行人安全,是否需要将此人行道封上?请说明理由(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1.732,≈1.414)3.同学们对公园的滑梯很熟悉吧?如图,是某公园新增设的一台滑梯,该滑梯高度AC=2米,滑梯着地点B与梯架之间的距离BC=4米.(1)求滑梯AB的长(精确到0.1米);(2)若规定滑梯的倾斜角(∠ABC)不超过45°,属于安全.通过计算说明这架滑梯的倾斜角是否符合要求?4.我市某区为提高某段海堤的防海潮能力,计划将长96m 的一堤段(原海堤的横断面如图中的梯形ABCD)的堤面加宽1.6m,背水坡度由原来的1:1改成1:2,已知原背水坡长AD=8.0m,求完成这一工程所需的土方,要求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提供数据:)答案:1.如图,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E⊥BC的延长线与点E.∵∠DCE=30°,CD=8,∴CE=CD•cos∠DCE=8×=4,∴DE=4,设AB=x,EF=y,∵DE⊥BF,AB⊥BF,∴△DEF∽△ABF,∴=,即=…①,∵1米杆的影长为2米,根据同一时间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②,①、②联立,解得x=14+2(米).故答案为:14+2.2.如图:作CM⊥AB于点M,则MBFC为矩形.∴BM=CF=2,BF=CM∵背水坡CD的坡度为i=2:1,∴=,∴DF=CF=1.∴CM=BF=BD+DF=14+1=15.在Rt△AMC中,∵tan∠ACM=,∴AM=CM•tan∠ACM=15•tan30°=15×=5.∴AB=AM+BM=5+2≈10.66(m).而BE=BD-DE=14-2=12(m).∴AB<BE.故不需封闭人行道DE.3.(1)由题意AB==2≈4.5m,因此滑梯的长约为4.5m.(2)Rt△ABC中,AC:BC=1:2,∴tan∠ABC=.∴锐角∠ABC≈27°<45°.这架滑梯的倾斜角符合要求.4.分别作DM⊥AB交AB于M,EN⊥AB交AB于N.∵=,∴∠DAM=45度.∵AD=8,∴DM=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