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者行为理论培训教材.ppt
75页•生产理论(四章) (产量最大) •成本理论(四章) (成本最小) •市场理论(五章) (将产品以好价格卖出去),生产者行为理论 (利润最大),第4章 生产者行为,目标:产量最大,成本最小 途径: 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确定 4.1 生产理论 4.2 成本理论 4.3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4.1 生产理论,4.1.1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的生产要素组合(Xl,X: Xn),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 Q=f(X1,X2,……Xn) 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如果用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Q=f(L,K),,,4.1 生产理论,4.1.1 生产函数 2. 生产函数的分类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可变的 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考察时间足够长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都可以变动4.1 生产理论,4.1.1 生产函数 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投入比例固定 U:生产一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 V:生产一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量。
特点: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4.1.1 生产函数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简单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4.1 生产理论,4.1 生产理论,4.1.2 短期生产理论 1.经济学上的短期和长期 经济学中,根据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动情况,把生产分为短期(Short Run)和长期(Long Run)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时期 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的4.1 生产理论,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关系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表4-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TP上切线的斜率),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TP上和原点连线的斜率),APL达到最高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
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三个产量之间关系的特点:,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图中H)MPAP时,AP上升; MPAP时,AP下降 1.三条产量曲线都是先升后降,4.TP、AP曲线之所以先升后降都是由MP曲线决定3.MP=0时,TP最大 MP0时,增加要素投入能增加产量MP0, 增加要素投入反使产量减少Q,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原因:,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 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4、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一个和尚挑水吃),合理区域:MP和AP最高点之间,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生产三阶段理论说明,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应当始终保持合理的比例 不变要素量相对过多或可变要素量相对过多,都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1 生产理论,4.1.3 长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4.1 生产理论 4.1.3 长期生产理论,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规模收益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变动的三个阶段: 生产要素投入量按照相同比例增加时,总产量: ◆先是以递增的幅度增加→规模报酬递增 ◆其次以不变的幅度增加→规模报酬不变 ◆最后以递减的幅度增加→规模报酬递减,1.规模报酬 规模收益的三个阶段:,,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和产量增加的比例相同●,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超过了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适度规模,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行业的技术特点。
(2)市场条件Q = f(L、K),4.1 生产理论 2.等产量线 Isoquante Curve,4.1 生产理论 2.等产量线 Isoquante Curve,1.等产量线: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K,L,,K2,,,,,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O,b,a,L1,K1,Q,L2,图4-6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2.等产量线 Isoquante Curve,图4-6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可以为负,也可以为正,●,OH:K=∞的点的轨迹 OR: K=0的点的轨迹 脊线的经济含义: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 生产的经济区域:两条脊线之间等产量线斜率为负2.等产量线,,脊线,图4-6 等产量曲线,生产的经济区域内,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原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2.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式中加负号是为了使MRTS为正值,以便于比较如果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为无穷小:,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2.等产量线,L,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绝对值)=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MRTSLk=MPL/MPK,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产量不变,一种要素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K,L,L2,K1,K2,,,,,,,,a,b,c,d,K3,L3,L1,,,,L4,K4,O,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3.等成本线,图4-7 等成本曲线,假定既定的成本为C,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PL和PK C=PLL+PKK,4.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的均衡) 以最小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4.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C1 无法实现产量 ◆ C3可实现产量,有待优化 ◆ 最小成本C2 E(Le,Ke)最优选择,目标:产量既定,成本最小要素组合,●,●,◆ 无法实现Q3 ◆ 可实现Q1 ,有待优化 ◆ 最大产量Q2 E(Le,Ke)最优选择,目标:成本既定,产量最大要素组合,4.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长期生产理论小结:,1如果企业所雇佣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工人分别导致总产量增加了24、18和9个单位,由此可知:( ) A第二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18个单位 B三名工人的总产量是51个单位 C三名工人的平均产量是17个单位 D以上都对 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可变的 3下述哪一种情况表示的是一种长期调整( ) A农民向其种植的农作物追施一次化肥 B钢铁厂压缩其购进的煤炭和铁矿石的数量 C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某手表厂卖掉了它的一个分厂 D某超级商场多雇了四名职员,4.2 成本理论,4.2.1 成本的含义和分类 1.成本的含义 企业生产一定量产量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两个因素: 产量Q、生产要素价格P 一般情况下,成本函数记做: C=f (Q),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 会计成本 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各项支出费用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 厂商自己提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思考:老张开店,老张开店,一间自有房屋做门面房,自己管理 显成本: 隐成本:,3机会成本,某资源在其它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理解 1、次佳选择的收益 2、做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之一,知识拓展:机会成本定价法,4.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 – 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 – 总成本=总收益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活学活用:老张开店(一年收入25万),经济利润=25万-10万=15万 会计利润=25万-6万=19万,长期与短期划分:要素是否全部可变,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短期,,5、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总成本(Total Cost,TC),厂商的固定总成本和可变总成本之和TC(Q)=TFC+TVC(Q),,+,=,4.2 成本理论,4.2.2 短期成本分析 1.短期成本的分类 (1)总成本 在短期内,总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4.2 成本理论,(2)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AC: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平均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短期内平均生产 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AVC:短期内平均生产 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变动成本 平均成本AC:,4.2 成本理论,(3)边际成本 厂商在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成本思考:MC还可以如何求得?,总结:短期成本的分类 总成本(TC) TC=TFC+TVC 总不变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总成本(AC) AC=AFC+AVC 平均不变成本(AFC) AFC = 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 AVC= TVC/Q 边际成本(MC),,,表格,短期成本的关系(一)、(二),(一) STC与TFC、TVC STC=TFC+TVC 1、STC与TVC平行。
二者 垂直距离等于TFC 2、在每一Q水平上,STC 与TVC斜率相等 (二)STC、TVC与MC 1、MC值是STC与TVC曲线 的斜率值 2、在STC与TVC拐点,MC 达极小值,,,,,,,,,,,C,Q,C,Q,MC,TFC,STC,TVC,,短期成本的关系(三),(三)TFC与AFC AFC=TF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