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复习考试笔记管理学.doc
25页管理学原理一、 B类 管理的历史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的假设)(1) 早期管理思想从早期的管理积累和近代管理理论突飞猛进的发展来看,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训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劳资双方由对立变合作、计划与执行分开、工长制、例外原则科学管理之父3)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主流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管理是一种具有一般性的、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组织的一般职能4) 马克思.韦伯的理想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在人类管理历史上,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曾经有不同类型的权威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早期组织管理中多依靠个人权威,以传统的权威和“神授”的超凡权威为基本控制手段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2、 近代管理理论(社会人的假设)(1) 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a、 组织论的管理理论: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b、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c、 组织平衡理论: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d、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2)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a、 霍桑试验b、 工人是社会人c、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既要有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也要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d、 行为科学3、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5个流派)(1) 管理过程流派:“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组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2) 管理科学流派: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学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3) 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4) 行为科学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5) 经验管理流派:重视管理经验的流派古已有之4、 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线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大的阶段性变化的最终力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发端与技术变化,然后是劳动生产方式改变,再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后,才是结构制度层面的变化,最后是意识形态、文化层面的变化线索:科学化、理性化线索;人道主义线索;管理过程线索二、 B类 决策1、 “决策人”的管理模式≈管理人的假设西蒙为代表按照关于人的假设将管理理论分为三类:“机械人”模式(经济人)、“动机人”模式(社会人)、“决策人”模式(管理人)决策人”模式把追求组织决策的合理性作为主要课题追求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决策的“决策人”模式才是更现实的合理模式有限理性→满意2、 决策的过程(1) 信息收集阶段(2) 拟定计划阶段(3) 选定方案阶段(4) 对已选定方案进行评价3、 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如订货、材料出入等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有一定结构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完全清楚、结构上下不甚分明的问题属于例外问题4、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状态,可以程序化出制定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他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理它们5、 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针对那些新颖、无结构问题的这类决策又可称之为“结构不良”的决策这类决策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律可以依据,需要单独做出处理。
6、 群体决策的优点(个体决策的缺点)(1) 任何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2) 能提供完整的信息3) 能够更严格地分析所制定的方案4) 当参与与决策制定的群体还负有实施决策的责任时,可增加群体每个成员对决策许诺的可行性7、 群体决策的缺点(个体决策的优点)(1) 消耗时间(2) 其成员之间的影响常导致低效3) 群体思维(4) 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被冲淡了三、 B类 激励1、 激励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如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2、 激励的功能(1) 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 激励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轨道(3) 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3、 人的需要具有哪些基本特性(1)多样性 (2)结构性 (3)社会制约性 (4)发展性4、 动机是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5、 动机在激发行为过程中的具体功能表现(1) 始发功能 (2)导向和选择功能 (3)维持与强化功能6、 需要激励模式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种需要在员工的需要体系中处于不同层次地位;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行为的基本动力,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转而追求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更为强大、持久。
7、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1) 生理需要:食物、水、御寒、睡眠(2) 安全需要:人身、财产安全、工作保障、医疗保险(3) 社交需要:友谊、感情、归属(4) 尊重需要:自尊、受尊重(5) 自我实现需要:成就、创造性8、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使员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故称为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提升、任务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等9、 动机—目标激励模式 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激励=效价*期望值10、 权衡激励模式 源于美国管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他认为在企业环境中,员工更为关注的不是报酬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以及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公平与否的结论源于员工对多付代价与多的报酬的比较。
11、 强化激励模式运用强化激励模式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强化模式所依据的激励原理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的强化理论1) 正强化法,又称积极强化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2)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管理手段3) 消退,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以至自然消退12、 激励原则(1)系统性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3)差异化四、 B类 领导1、 领导领导是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是管理者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领导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2、 领导的功能(1) 能够给下属以有效的激励(2) 不同凡响的鼓舞能力,即能够激发下属自动地把他们的才能和力量用于其工作目标3) 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转水平3、 领导权力的表现形式(1) 外在:法定权、奖励权、强制权(2) 内在:统御权、专长权4、 领导的影响方式(1) 外在影响: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定)、利益满足的影响(奖励)、恐惧心理的影响(强制)(2) 内在影响:理性崇拜的影响(统御)、感情的影响(专长)5、 构成领导环境的五个相对独立因素(1) 集权程度和对工作的评价。
2) 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与此相应的对成员的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3) 企业组织的整体规模4) 工作群体的结构5) 企业组织的层次和信息传递6、 领导的有效性一个企业或群体的领导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1)下级的支持 (2)相互关系 (3)员工的评价 (4)激励程度 (5)沟通的效果 (6)工作效率 (7)目标的实现7、 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1)品德高尚 (2)个性完善 (3)富于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4)博学多识 (5)多谋善断 (6)知人善任 (7)沟通协调能力强8、 领导方式(1)集权型 (2)民主型 (3)任务型 (4)关系型 (5)兼备型9、 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感情与互通信息的过程10、 人际沟通过程的特殊性(1) 人际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2) 人际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和观点的交流3) 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4) 在人际沟通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是由于信息渠道(传递)的失真或错误,而且还是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11、 沟通的形式(1) 正式沟通a、 上行沟通优点:下级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上级反映,激发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下级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
缺点:在沟通过程中,因上下级级别不同而造成心理距离,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可能抑制或歪曲反映情况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最终导致信息失真b、 下行沟通优点:使下级主管部门和组织及时了解总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协调组织各层次之间的活动缺点:如果企业的结构包括多个层次,则通过层层转达,其结果往往是下行信息发生歪曲甚至遗失c、 横向沟通d、 斜向沟通正式沟通的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组织中重要的信息与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一般都采取正式沟通的形式正式沟通的缺点:由于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缓慢也存在着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2) 非正式沟通: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12、 沟通的原则(1)关注准确性 (2)保持完整性 (3)确保及时性 (4)充分运用非正式组织五、 B类 组织文化1、 企业组织的目标表现形态(1) 一种是具体的、物质的形态;一种是抽象的、理念性的形态2) 经营目标解决企业物质追求方面的问题;企业经营理念解决企业精神追求方面的问题2、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好坏善恶的认识和看法价值观的确立对组织文化的其他要素具有决定作用,其他要素如制度规范、习俗仪式等,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和形成的。
3、 组织文化已组织基本目标和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包括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一整套观念和行为方式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还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4、 组织文化的构成包括抽象意义和具体表现两个方面在抽象意义上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两个组成部分在具体表现形态方面是行为的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