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温饱是谈道德的须要条件.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150879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1.2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视频】【正方】一、自问自答:1)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2)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温饱3)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4)什么是道德 ?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5)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温饱6)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 准则当然不要7)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 当然不能8)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9)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10) 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11) 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温饱12) 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二、问题:1、我想问下对方辩友:一个社会是不是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 !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

      )2、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如果只有 少数人做得到,这种道德在社会上能推行得了吗?(超道德)3、我们李光耀先生当初在新加坡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4、越穷的人是不是道德就越好?是不是就是让穷人去穷吧?5、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请问对方,那么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6、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请对方回答不是,但按对方逻辑下去:“ 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 ?故,二者皆可抛)7、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8、有理性的人类存在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温饱论点小结】1、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2、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3、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4、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

      5、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6、教育与养育 (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7、“饥寒” 的理解: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8、新加波 例子驳辩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 9、圣人英雄 例子驳辩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2 行为,这不是道德10、中国工农红军的例子驳辩:在抗日时生活是不是温饱的,希望为人类解放而牺 牲的历史伟人的生活是不是温饱的11、道德 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请辩友不要将个人道德凌驾于社会道德至上不要扼杀社会道德12、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还来不及。

      )13、道德的产生 :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人类学的研究)14、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关系 看, 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15、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来逼人更不应该用别人的超道德 行为凌驾于我们 的社会道德至上16、《礼运 ? 大同篇》 驳辩:您的《礼运 ?大同篇》上边 “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请问 “ 皆有所养 ” 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17、从 *** 的逻辑来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 —— 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很虚伪的做法18、法律与道德 :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 (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19、二次大战 英国民众 的例子驳辩: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

      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在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 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也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20、公平性 :你设身处地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也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理性VS 人性 (人道))21、小结 :您所谈的道德如果不能够帮助人马上解除饥寒的状况,您还能够谈这个道德吗?如果您已经三年、五年长期处于饥寒状态之下,今天你哪有这个地位、身份和心情坐在这个台上跟我们大谈道德呢?今天我们要谈道德必须承认在人类生存的条件下谈才有意义 而人类求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温饱确实是人类为求个体的生存, 为了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最基本的需要道德不能实现的话, 光谈有什么用呢?你饥饿的时候很想谈道德,但是,你做不到啊!22、论证四个层次 :①逻辑关系: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小娃娃刚生下来,他就想吃想有温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才产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还怎么谈道德呢?所以,谈道德不能离开温饱这个前提②政府施政的角度:道德建设当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为我们要把道德建设建筑在坚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们主张道德的提倡必须与经济建设双管齐下才能相得益彰。

      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三餐不济、衣衫褴褛的人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实际③对于饥寒的人:我们也认为他们应该也可以谈道德,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将心比心,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谈的道德更应是能帮助他们解除饥寒,再进一步过上好日子的道德从这个角度看,温饱仍然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④整个人类需要繁荣发展的最高原则:少数人或许为了个人的理念可以鄙视甚至放弃温饱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但是,整个社会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能够实践像颜回那样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种超道德行为,并不能够被视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综合以上的论述,对方一直在强调少数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社会的道德21、温饱的重要性:①温饱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物质基础说白了,就是只有在吃饱了穿暖了的前提下,才有思考问题的可能②温饱是谈道德的充分条件,解决温饱,良好的教育能让道德成为人们意识中的自觉自愿行为③温饱乃五大需求之首,道德之根本 解决不了温饱, 就谈不上别的需求,对吧?3 ④贫困 →温饱 →小康 →富裕, 这是发展规律, 没有温饱, 就无法实现后两个阶段,没有物质文明,就没有精神文明,道德就是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解决温饱,怎么能谈道德呢?⑤温饱是基本生存权利的满足,基本生存权利都丧失还要道德干哈?还不如回归原始森林的动物世界呢⑥如果你为了谈道德,将温饱置于不顾,那不出几天,你就会饿死那你还拿什么去谈温饱?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温饱就是身体的关键,没有了本钱,你还怎么去谈温饱?⑦我的意思也不是只顾温饱不顾道德,道德是人类立足之本,可是如果没有了人类,那还有道德吗?道德只有在确定了温饱后再谈,才会发挥它的最佳效用。

      ⑧温饱是人生存的最基本元素⑨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他还有没有条件去考虑关于行为准则的问题?⑩温饱是描述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状态,它包括物质温饱和精神温饱两个层面,前者是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后者是指人们是否能够就社会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而其中起关键因素的是其科学文化水平只有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说是温饱!现如今,我国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11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当有一个共识,即“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也就是说,实现温饱,并不一定就能谈道德,而要谈道德就必须要实现温饱12一个人想要有道德就得有生命吧,温饱是生命生存下去的基础,只有有了生命才能有机会拥有道德22、相关论点的文章:1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缺乏食物,那么人吃人算不上不道德;但当食物充裕之后,人吃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了我们很显然看到,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以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先决条件的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维持人民的生存因此,当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来讲道德,他们又怎么会去施行道德?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

      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时安分守己的人一旦成为饥民就会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的最好解释了,正是因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此不难看出在你饥寒交迫时,能脱离温饱来空谈你的道德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饥寒交迫的你,我们更应该是满足你目前的温饱,而不是谈道德就能满足你目前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你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之下,连生命所需要的基本元素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之下,谈那些道德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你谈道德时,温饱显而易见是必要的条件说到这里,也许对方辩友就会举出很多仁人志士在不温饱的情况之下建立起非常崇高的道德人格的例子,是的,这样的例子不少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流传下来的仁人志士之所以为“仁人志士”,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一些普通人不能做到的事情,究其本质,他们其实只是在实现一种个人人格的途径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因为普通人在饥寒的状态下,没有施行“仁人志士”的这种行为,而把他们归为不道德的范畴历史的进程中个人的道德素养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人民以温饱,才能有更多的人来谈道德,因此,我方认为这样的行为不能作为所有人的道德衡量标准引用他人的一种定义:这种行为应当归结为超道德,而不是道德,也就此我们再次证实了没有温饱这个必要条件,根本没法谈道德。

      个人品德 VS社会品德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的主要观点如下图:在他的图中不难看出,马斯洛把第一阶段的生理需求和第二阶段的安全需求定义为温饱阶段他认为,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时候,人们便不会去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温饱是最基本的需求,而道德,当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在具有温饱这样的条件下,你所谈的道德应该才是最正确或者最直接的;反之,追求道德则会背离人的初衷或者更脱离现实生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也从人性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方的观点,即: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2 在面对别人因饥饿而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时:我方辩友 (从 人性 的角度出发)很有爱心,她举了一个小孩子因饥饿而偷面包的例子而对方辩友....是从 理性 出发,用文字意义来阐述没有温饱也要讲道德文字是冰冷的,但人是有情感的对方辩友还说,这个小孩子虽然饿的很可怜,但也不能允许和默认他的行为,不能大发善心当对方辩友举例:小时侯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时,我方驳辩:我只想说,带着红领巾的您,温饱了吗?温饱了 五讲四美 ” 的您, 温饱了吗?温饱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