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传染病(共23页).doc
2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病理学:传染病 第十六章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第二临床学院病理教研室 2 概论 传染病是由 病原微生物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 进入 易感人群 的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 引起流行 3 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4 流行过程中三个基本环节: : Ø 传 染 源: : 受感染的人和动物 Ø 传 播 途 径: 消化道 、 呼吸道 、 虫媒 、 接触 、 母婴传播等 Ø 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5 本章节主要内容 结核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 性传播疾病(STD) 6 第一节 结核病 (Tuberculosis) 7 一、概述: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8 结核杆菌 : 人、牛二型 抗酸染色(+)呈红色 扫描电镜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9 1. 传播途径: 主要呼吸道 少数消化道 偶尔皮肤伤口感染 2. 发病机制: 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
由菌体和胞壁成分致病,如脂质,蛋白质,多糖 10 11 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 病变 病理特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菌量 毒力 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性或浆液 纤维素性炎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 12 渗出 增生 变质 与菌量、毒力及机体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二)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13 1 1 、 以 渗出 为主病变: 炎症早期 出现时机----机体抵抗力低 菌量多毒力强 变态反应强 病理特征----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好发肺、浆膜、滑膜、脑膜等 14 2 2 、以 增生 为主的病变: 出现时机----菌量少毒力较低 人体免疫反应较强 表现----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 15 Ø 结核结节的形成: 巨噬细胞 吞噬细菌 上皮样细胞 郎罕氏巨细胞 结核结节 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 融合 上皮样细胞 郎罕氏巨细胞 16 结核结节 ★ : 由上皮样细胞、朗罕氏巨细胞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17 结核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 18 结核结节 19 结核结节 20 上皮样细胞 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伊红色,境界不清,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少或呈空泡状,核内有1 1- -2 2 个核仁 21 上皮样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22 Langhans 巨细胞 : 体积很大 , 胞浆丰富 , 核数多 环状 、 马蹄形或密集在胞体的一端 23 3 3 、以 坏死 为主的病变: 出现时机----菌量多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 渗出或增生为主的病变转变而来 表现----干酪样坏死 24 干酪样坏死: 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 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 镜下特点为 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25 大体特征: 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26 + - + +为机体免疫力增强或变态反应减弱 -为机体免疫力减弱或变态反应增强 总 结 增生为主的病变 坏死为主的病变 渗出为主的病变 - - 27 1. 转向愈合 (1 1 ) 吸收消散 : 吸收好转期 渗出性病变、较小的坏死及增生性病变 (2 2 )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 :硬结钙化期 纤维化: 增生性病变、小的干酪样坏死 纤维包裹钙化: 较大干酪样坏死 (三)结核病的转归 28 2. 转向恶化 (1 1 ) 浸润进展 : 浸润进展期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或坏死 (2 2 ) 溶解播散 : 三通道 自然管道、淋巴道、血道 29 我国结核病有六大特点: 1.感染人数多。
2.患病人数多 3.新发患者多 4.死亡人数多 5.农村患者多 6.耐药患者多 30 二、肺结核病 31 (一)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机体 第一次 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儿童 Ø 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或变态反应 Ø 病程短,大多自愈 32 1 1. . 病变特点 (1)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 Ø 原发灶 --- 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直径1 1- -1 1. .5 5 cm , 灰白色 , 圆形灶 , 中央多为干酪样坏死; Ø 结核性淋巴管炎 Ø 肺门淋巴结结核 哑铃状病灶 原发灶 肺门淋巴结结核 结核性淋巴管炎 33 原发灶 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34 35 (2)转归 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 ( 愈合) ) 少数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少数恶化进展 ----- 扩大、坏死、空洞形成,甚至播散形成粟粒性结核 36 2 2. . 临床: 常无明显的症状、体征 少数倦怠,食欲减退,潮热,盗汗 结核菌素试验(+) X-ray: 哑铃状阴影 37 ( 二 ) 继发性肺结核 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 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或变态反应 病理特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 38 主要类型 Ø 局灶性肺结核 Ø 浸润性肺结核 Ø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Ø 干酪性肺炎 Ø 结核球 Ø 结核性胸膜炎 39 1 1. . 局灶型肺结核: Ø 非活动性 Ø 部位: 肺尖下2 2- -4 4 cm 处 , 0 0. .5 5- -1 1 cm Ø 病变以 增生 为主 ØX X- - ray : 肺尖部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阴影 40 41 。
结局: 免疫力强 纤维化 、 钙化 痊愈; 免疫力低 浸润型肺结核 42 2 2. . 浸润型肺结核 : Ø 最常见类型 , 多见于青年 Ø 活动性 Ø 病变以 渗出 为主 , 有坏死 Ø 部位: 锁骨下 Ø 临床: : 结核中毒症状及咳嗽 、 咯血 ØX X 线: : 锁骨下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43 及早发现 , 合理治疗 吸收好转期 硬结钙化期 ( 愈合) ) 浸润进展期 急性空洞 溶解播散期 干酪样肺炎; 急性空洞经久不愈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结局 44 洞壁参差不齐 大量干酪样坏死 有大量结核杆菌 周围少量结核肉芽组织 [ 急性空洞特点 ] ] 45 3 3.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Ø 成人常见类型,晚期类型 Ø 多由浸润型发展而来 Ø 病变: 1 1 )肺内厚壁空洞形成; 内层为干酪样坏死 中层为结核肉芽组织 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2 2 )新旧病灶并存 3 3 )后期肺纤维化明显 46 洞壁分三层 层 47 48 急性空洞 慢性空洞 比较 49 临床: 发热 、 盗汗 、 咳嗽 、 咯血 、 呼吸困难或气短 , 肺心病 ; 病程长 又称开放性肺结核, , 重要传染源 X X 线: 上中肺野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互相重叠呈蜂窝状 。
50 4 4. . 干酪性肺炎 : 又称 百日痨 奔马痨 机体免疫力低 , 变态反应过强 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或由急 、 慢性空洞经支气管播散所致 分 小 叶性 和 大叶性 镜下: 大片干酪样坏死灶 51 52 5. 结核球 : 又称结核瘤 ( Tuberculoma ) 是 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直径约2 2- - 5cm ,单个或多个 常位于肺上叶 为相对静止的病变 53 结核球: 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约2 2- - 5cm 54 结核球可来自: 1 1 )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 2 2 )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堵塞; 3 3 )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55 l 临床: 难与周围性肺癌鉴别 抗结核不佳,多手术切除 l 转归: 多年无进展,或愈合,无症状 坏死灶扩大,播散 56 6 6. . 结核性胸膜炎 : Ø 多由原发灶或肺门 LN 病灶中的病原菌播散所致 Ø 多见青少年 Ø湿性结核性胸膜炎: 以 渗出 为主-浆液纤维素性炎 血性胸水 Ø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以 以 增生 为主 局部胸膜纤维化、增厚、粘连 57 结核性胸膜炎 58 常 常 见 见 症 症 状 状 59 表 15- -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染 再染 发病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