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小城镇规划期末复习重点.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67338377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2.1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城镇一、名词解释(5 个 15 分)1、小城镇体系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由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职能而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小城镇组成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小城镇体系是由县城镇及县城镇以外的建制镇和集镇构成2、劳动构成 :也称小城镇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小城镇总人口中的比例主要用于劳动平衡法的人口规模计算中年龄构成: 指小城镇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 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小城镇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家庭构成:反映小城镇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别分组合等情况职业构成: 指小城镇人口中社会劳动者d 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3、基本人口 :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小城镇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4、服务人口 :指在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5、被抚养人口 :指小城镇中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6、小城镇用地 :是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规划范围内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包括 2 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行政管辖区划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镇域或建成区;二是规划建设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小城镇规划区,包括建成区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即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运输、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7、居民点 (聚落) : 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居地点,是组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是由居住、工作、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园林等多种设施系统及其空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8、镇域村镇体系:是指在镇域范围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镇(乡)行政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聚居点群体网络9、人口规模 :是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 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 1 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以一年内城镇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年初城镇人口数(或年平均人数 )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增速,称自然增长率2 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迁入城镇的人口与迁出城镇的人口的净差值。

      10、 建筑密度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敞地率 :就是旷地率,即敞地(空地)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容积率 :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绿地率 :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建筑高度 : 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冰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二、简答( 3 个 15 分)1、简述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答: 1) 城市型居民点:城市指的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其中市区和镇区即为城市型居民点2)乡村型居民点: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农村地区一般称为乡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设立村的建制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的区别:1)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2)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3)设施水平不同4)环境质量优劣各异5)社会人际关系不同两者从质上理解,城市的功能特征是以非农业第二、三产业为主。

      生活节奏快,内容丰富城市关注商品的流动和交换而不仅是加工从量上将,城市人口多,密度大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2、小城镇性质与小城镇职能的区别与联系答:小城镇性质是指小城镇在地区(甚至国家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小城镇职能是指小城镇在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相互关系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反映城镇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镇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镇职能分析1、小城镇职能可能是多变的,而小城镇性质则相对稳定;2、小城镇职能可能有好几个,其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小城镇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功能;相互区别1、小城镇职能分析一般是利用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小城镇性质则表示规划期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2、小城镇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小城镇性质则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3、小城镇的公共中心的布置方式答: (1)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2)结合原中心及现建筑;(3)结合主要干道;(4)结合景观特色地段;(5)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或一条街等形式4、小城镇对外交通的类型及各自特点答:小城镇对外交通运输5、简述区域整体论的基本内容答:区域是一个整体,城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主张城镇与乡村结合。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城镇规划须从更宽阔的区域角度出发,在整个区域统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统一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确定小城镇的职能分工6、简述小城镇客运站布置的要点答:客货合一的中间站、客运站应靠城镇边缘,位于居住建筑用地一侧,站场距城镇中心2~3km 以内比较适宜三、论述题(2 个 20 分)1、试述小城镇布局的原则答: 1.旧城改造原则:利用现状、依托旧城、合理调整、逐步改进、配套完善2.优化环境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条件,科学布局, 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保护生态3.用地经济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相对集中,布局力求紧凑完整、节省工程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4.因地制宜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居民住宅、乡镇工业及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突出小城镇个性及特色5.弹性原则:合理组织功能分区、统筹部署各项建设,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关系6.建设速度和建设标准2、小城镇布局的空间形态模式及各自的特点答:从总体空间布局概括,可以分为集中布局与分散布局的两种模式,又具体细分为以下集中块状模式:第二种为块状模式,是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常见形态模式尤其在平原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区,小城镇由中心逐渐的向周围自由扩散演变,大多具备用地紧凑、中心单一、生产与生活连片的特点,在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形成新的中心。

      集中带状模式: 第二种为带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受交通条件、山体与沿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必然的形成了带状的空间布局形态这种模式具有主要道路交通组织各项生活生产用地的特点,且周边环境效益良好但是受条件限制,大多由一条或两条道路承担生活性与交通性的功能,各个综合组团之间的纵向交通成为规划要重视的主要问题,规划还应着重发挥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形成自身的特色 这种布局模式受自然条件限制,容易产生基础设施配套输配距离过长的缺点,甚至需要两套输配系统的问题集中组团模式: 第三种为相对集中组团式,因为地形条件、 用地选择或用地功能组织的关系,城镇由自然地势或道路交通划分为几个组团川各组团有独立的功能,通过几条主要道路形成联系,具备紧凑用地的优势,但要注意各项用地的合理服务半径问题,应综合各组团统一从区域角度考虑各职能用地的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在远期发展过程中,注意各组团的适当规模,互为补充,并做有机的联系多点分散模式: 分散空间布局方式主要为多点分散式分散空间布局最大的特点是在一定空间距离上有多个分散的组团此种模式若针对大城市,则会体现出有机疏散的优势但针对小城镇因发展建设投入资金相当有限,会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标准,在建设投入上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该模式不适合小城镇布局。

      3、小城镇基本特点答: 1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结合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因而它应该具有上接城市、下引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2 数量大、分布广在我国小城镇数量大,分布广3 区域性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东强西弱,乡村产业化进程和乡村市场经济发展东快西慢,乡镇企业东多西少4 人口结构复杂小城镇人口结构复杂,城镇用地与农田用地交织在一起,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相互穿插 城镇流动人口多, 瞬时高峰集散人口多给城镇和用地管理增加了难度5 基础设施不足、建筑质量较差小城镇的交通特点是与外部联系频繁而内部交通组织较为简单,道路系统分工不明确,路面质量较差4、小城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及特点答: 1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其特点是道路以直线型为主,呈方格网状,适用于平原地区优点是街坊排列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车流分布均匀 不会造成小城镇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其缺点是交通分散,不能明显的划分主干道,限制了主次干路的明确分工,对角方向的交通联系不够方便,布局较呆板2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由放射干道和环形干道组合形成,各自担负对外交通和各区间的交通联系,平原地区适用。

      一般由小城镇的公共中心或车站、码头作为放射道路的中心,向四周引出若干条放射性道路优点是,对外交通联系便捷,线性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现状有利形成强烈的小城镇景观缺点是在中心地区易引起交通堵塞,交通的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在小城镇中心区易造成不规则的校区和街坊3 自由式道路系统一般依地形而布置,路线弯曲自然,多用于山区优点是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小城镇干道,节省建设投资,街道景观丰富多变缺点是道路弯曲不易识别方向,不规则形状的地块较多,影响工程管线的布置4 混合式道路系统由前几种形式组合而成,适用于各类地形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考虑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 ,可以集中其优点,避其缺点,并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规划5、小城镇绿地布局的形式及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1 块状绿地布局 指大小不等、 封闭而常常独立存在的绿地可以灵活安排,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对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有一定作用,但对构成城镇整体艺术面貌意义不大2 带状绿地布局指呈直线或曲线且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常用于城镇的道路沿线、湖河水系沿岸或旧城墙沿边的绿化,结合各自防护林带交织构成绿色网络,一般以乔木为主,配以灌木, 有条件时布置一定的游憩设施和小品,形成花园式林荫道或江河湖海滨的带状公园绿地等。

      能体现城镇的艺术外貌,且与居民接触面广,对小城镇绿化美化有显著作用3 楔形绿地布局利用穿过城镇的河流、山林、干道等,从城郊由宽而狭,形成绿色廊道,使郊外大面积的林地与镇区内各类绿地相互联系具有能够较好地改善城镇小气候、体现城镇艺术面貌等优点4 环状绿地布局城镇环形道路系统、旧城墙、护城河等通常呈环形,对其沿线因地制宜加以绿化, 并使之与城镇各类块状绿地相串联,即可自然形成环状绿地其布局有利于城镇旅游路线的组织和安排,常见于江南水乡一些古镇5 混合绿地布局是指由块状、带状、环状、楔形绿地相结合而构成的绿色网络,容易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这种绿地布局有利于城镇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也有利于丰富小城镇的景观6、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答: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华尔特首次提出的,将各级城镇看作是由合理的供应、行政管理和交通关系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是相互有机联系的居民点的网络1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2 应当力求使小城镇成为当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其他公共设施结合,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3 努力探索小城镇规划新思路、新方法, 采取更加灵活的市镇结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4 规划方案应强调战略性,对未来发展应避免过分具体化,应允许地方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5 小城镇应具有多种功能,这是增强小城镇吸引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选择填空(10 个 20 分、 10 个 10 分)1、小城镇发展的历程1 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2 产生了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 3 第二次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2、规划相关理论:区域整合思想、中心地理论、城乡融合论、可持续发展论3、小城镇的性质: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小城镇在地区(甚至国家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4、小城镇的职能:是指小城镇在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一是小城镇在区域中的作用;二是小城镇为其自身发展(包括农村 )服务的作用5、小城镇的分类:行政中心小城镇: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型小城镇: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大等农业型小城镇: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多数是商品粮、经济作物、禽畜等生产基地渔业型、牧业型:P5(什么叫行政中心、工业型、畜牧型等)6、人口计算综合平衡法、劳动平衡法7、规划的审批、成果、级别、附件、审批制度小城镇的规划实行分级审批8、镇域村镇体系评价方法:多因子标准赋值加权评分法9、小城镇的职能等级结构(五个等级与人口规模呈倒三角形)10、风向玫瑰图、图例、图号、色块、表示方法11、 重要布置类型、布置要点(居住、仓库、工业、交通):1 居住建筑用地一般布置在大气污染的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

      符合朝向和日照间距系数、通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要求,建筑的间距离2 公共建筑: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3 工业生产用地应选择在靠近电源、 水源,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4 仓库及堆场用地的选址,应按存储物品的性质确定,并应设在村镇边缘、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粮、棉、木材、油类、农药等易燃易燃和危险品仓库与厂房、打谷场、居住建筑的距离应符合防火和安全的有关规定①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②仓库用地必须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③尽可能把同类仓库集中,紧凑布置,兼顾发展;④注意小城镇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小城镇卫生安全12、 小城镇交通基本特点: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的道路,不应穿越集镇的中心地段 位于文化娱乐、 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前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人流集散场地、绿地和停车场地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禁止机动车穿越;路口处应设置停车场地汽车专用公路,一般公路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从村镇内部穿过;对于已在公路两侧形成的村镇,应进行调整。

      13、各种用地简写表示五、计算题综合平衡法、劳动平衡法、城市化水平法2、某镇区人口5 万人,服务人口13%,被抚养49%,确定期末规划的基本人口数将增达3万 8 千,现有服务人口偏低,调整后服务人口比率19.5%,被抚养人口43.5%,用劳动平衡法计算规划期末镇区的人口数劳动平衡法:城镇人口规模 =规划数 /百分比=1- 基本人口 /1-(服务百 +被抚百)=1- 38000/1- (19.5%+43.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