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案(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
5页哈市第41中学七年级历史教师导案课题课型活动课第 课时备课人dll备课时间 年 月 日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从艺术的角度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听后、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教学重点学唱爱国歌曲,感受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培养合作学习,掌握探究方法教 学 流 程时间导入古人说:歌以言志在抗日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产生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一首首抗日据亡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唱这些抗日救亡歌曲,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和感知这段历史讲授新课主持人:介绍活动小组:(1) 义勇军小组(2)青年学生小组(3)游击队小组 【说明】以情景导入新课,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第二板块:学生表演,从艺术的角度展现抗战风貌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歌,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请欣赏: 第一乐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 1、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全体起立,合唱 教师点拨:《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创作年代?唱歌时的感受?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富有动感,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后定为国歌 教师点拨: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有人提出《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但有人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疑问,认为:保留这样的歌词是否过时?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师归纳:当时,大多数代表认为,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这首歌并不过时同时,这首歌雄壮豪迈,节奏鲜明,深受群众喜爱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因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都需要这支 教 学 流 程时间讲授新课 2、表演唱:《河边对口唱》(义勇军小组) 主持人: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国抗战的号角,面对着用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中国军队,组成大刀队,奋起反抗,浴血苦战。
请听《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创作于1937年 3、合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小组 MTV伴奏)第二乐章,“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毕业歌》 1、小合唱:《毕业歌》(青年学生小组 MTV伴奏) 2、小合唱:《长城谣》(青年学生小组 MTV伴奏) 教师点评:青年学生的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自强不息,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主持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在敌后战场艰难而又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请欣赏:第三乐章:“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 1、小合唱:《游击队之歌》贺绿汀词曲,作于1937年 游击队小组 MTV伴奏) 2、小合唱:《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作于1938年 游击队小组 MTV伴奏)本乐章表演者为游击队小组全体同学,着力表现抗战时期,游击队和广大民众百姓,深入敌后,机智英勇,为把鬼子赶出境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第四乐章:血肉筑长城——《黄河大合唱》 1、大合唱:《保卫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作于1939年全体师生 MTV伴奏) 2、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作于1943年。
第三板块:活动小结,公布竞赛成绩,布置作业 小结学唱抗日救亡歌曲,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从艺术的角度具体感知这段历史,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民族的灾难和先辈们的抗争,让我们团结起来,为建设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课堂反馈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学生获得以下体验: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板书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