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军长征胜利的军事战略意义.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300310387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0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红军长征胜利的军事战略意义 红军长征告成的军事战略意义 以长征告成为标志,红军实现了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战略被动局面,此后翻开了我党军事斗争进展历史的新篇章 长征告成告成实现了红军战略转移,中国革命战役的总体态势由被动转为主动 红军长征是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斗争局势发生严重逆转的处境下,我们党为了谋取战略主动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为了探索红军新的立足点,夺取战略主动举行的大转移能不能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战略立足点,从而为争取军事斗争主动创造了条件一切军事斗争假设没有可供依托的战略后面,就没有战役的纵深与进展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后,把开发新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作战的根本目标,最终转移到陕北建立了根据地,这就使红军有了稳固的战略后面,一更正去的被动局面,拥有了军事行动的战略主动权之后,红军先后发起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此后,蒋介石再也没有组织起对红军的进击战役这些战役说明,长征告成后,红军既能根据军事斗争全局制定战略方针,又能通过概括的战役战斗实现战略目标;既能根据敌我处境寻机发起战役,又能通过切实判断战场态势有效操纵战局;既能依托根据地歼灭和击退进击之敌,又能通过外线作战扩大生存和进展空间。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告成实现,不仅解决了红军求生存、图进展的重大问题,也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放到国际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红军长征又是在中日民族冲突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举行的,这就抉择了“北上抗日”这一长征初期主要从政治上考虑而提出的策略性口号,最终必然要转换为红军长征的战略性目标,从而赋予了红军长征以积极的战略转移意义红军的战略转移是政治与军事、退却与进击、国内革命战役与民族解放战役有机结合的产物这次战略转移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战略企图,保存了红军有生气力,争取了战略主动,开启了军事斗争新局面 长征告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思想的宏伟告成,是红军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走向成熟的重要开端 红军正确军事思想的树立表现在战略战术指导的告成转变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活的灵魂,也是红军长征告成在战略指导和作战原那么上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这一科学精神支撑下的红军战略战术指导,同遵义会议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在战略指导上,实现由消极防卫向积极防卫转变遵义会议前,红军在错误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进击时采取冒险主义,死打硬拼;防卫时采取保守主义,被动挨打;转移时实行逃跑主义,消极避战。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战略指导上彻底放弃了消极防卫的路线,转而实行了积极防卫的军事指导方针,即着眼打破强敌的围追堵截,把握防卫和进击转换的关节点,寓战略防卫于战役进击之中,以战役攻势争取战略防卫主动,从而实现了进击与防卫的有机贯穿 二是在作战原那么上,实现战略的速决战向耐久战,战役战斗的阵地战、堡垒战和消耗战向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转变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在战略上看法速决战,在战役战斗上坚持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堡垒战和消耗战,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为“乞丐与龙王比宝”遵义会议后,红军坚持积极防卫的战略思想,摆脱了单纯防卫和堡垒主义的桎梏,在战略上坚持耐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坚持以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为主,擅长造 — 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