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证有效性分析.doc
9页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大纲要求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 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论证有效性分析评分标准 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综合评分,满分30分,其中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 15 分,需指出和分析题干论证中存在的若干缺陷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占15分,又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 12-15 分: 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流畅 二类卷 8-11 分: 结构尚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 4-7 分: 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 0-3 分: 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书写清楚整洁,酌情加 1-2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30 分论证有效性分析是什么? 论证有效性分析实质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分析给定的论证是无效的,逻辑上是成问题的具体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主要的四到五个逻辑问题。
2.中肯并且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论证有效性分析必须注意的七个要点:1.论证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证明题干材料论证无效,是找茬——找逻辑缺陷(错误、漏洞)2.文体要求:一手抓题干论据(前提),一手抓题干论点(结论),在尽量肯定和接受题干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缺陷,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避免写成驳论文、文学评论;立场鲜明:不得对原文支持、赞美3.找准、找全逻辑缺陷或错误,尽量指出逻辑错误类型详见青松老师的《33种常见逻辑谬误》)4.选择4-5个主要逻辑缺陷,每段分析一个,少于4个要扣分,多于5个难以分析透彻、有力;选择缺陷原则:不同类型,不同段落,有发挥空间5.每个析错段落,针对漏洞讲理由,讲准确,解释好为什么你找出的缺陷称其为缺陷,在分析的时候从考题本身找缺陷,不要做过多的引申,尽量避免用材料外的假设来指出错误;120字(6行)左右6.少假设,尽量避免如果、未必、可能、说不准、不一定、不必然“等字眼7.严禁套模版,不需要文采,朴实、合理、卷面整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即可 2013年1月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
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真题论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要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向世人展示”可能产生影响力,但也有可能没有影响力;可能是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2、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不出“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增强“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本国的文化建 设并向世人展示”也不能混为一谈3、“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其中的结果只具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换言之,文化具有普同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文化具有特异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4、能引起他国的关注,推不出“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更推不出“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5、“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影响力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正面的影响力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而负面的影响力会减弱国家的软实力6、文艺作品虽然“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但其影响力还取决于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接受能力假如受众对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无法认同或缺乏接受能力,那么文艺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未必会被接受或关注,也不一定“能产生文化影响力”7、“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如果只创作而不传播,就谈不上“文化影响力的扩大”8、“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文艺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不一定同步,因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还受制于其他条件9、“软实力”是上文的一个核心概念,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究竟何为软实力,包括哪些方面 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回答这一核心概念都没有明确,后面的一系列关于软实力的推理论证就 缺少逻辑基础,论证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质疑10、东方、西方两种具有不同背景的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不代表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 值观念。
此处有以偏概全的错误11、“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和“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 过于绝对和极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论证的严密性、公允性、客观性12、对于他国的文化并非只有“接受”和“关注”,还可能是既不接受,也不关注,此处人为制造了两难,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13、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和其前文所述的“文艺作品”是混淆概念14、小说、歌剧、电影代表不了所有的文艺作品形式,有以偏概全之嫌15、其他逻辑缺陷,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33种常见逻辑谬误释义(1)混淆概念(含偷换概念)我们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性,即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改变如果概念没有保持同一性,通常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2)转移论题(含偷换论题)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3)自相矛盾或两可矛盾律(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
4)模棱两可或两不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肯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否定,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两不可”的逻辑错误5)不当类比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在有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进行类比推理比较容易出现类比不当的逻辑错误,即仅仅看到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之间表面上的相似,而忽略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致使推理整体失当6)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时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其客观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样本(实例)数量,或者没有足够的样本分布空间(即样本代表性不足),其结果是导致了归纳推理的前提对于结论的支持度不足7)概念不清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没有清晰界定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概念不清8)论题不清论证中没有全面、准确表达论题的含义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论题不清如果理由和推断之间在结构上没有必然联系,即论据与论题之间在逻辑结构上不正确,推理形式无效,这种错误就称为“推不出”9)论据不足指从论据不足以能推出论题来以下各种错误都可以看成是论据不足的具体表现10)论据虚假论据虚假是指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的论据本身不成立,即论证的理由不真实。
11)期望论据期望论据是指在论证中使用真实性还没确定的论据(理由),并且主观地期望该论据(理由)为真,以证明某一结论 (12)循环定义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定义A时定义项中包括B,而B又由A来定义,这就是循环定义13)循环论证在一个论证中,论题的真实性就是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来的,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还要靠论题来论证,就会形成论题和论据互为论据互为论题的情况,这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14)推不出充足理由律要求,我们断定某个命题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由必须真实,二是理由和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15)诉诸权力诉诸权力也称诉诸强力,是指论证者借助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其一般情形是“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理 (16)诉诸人身诉诸人身是指用论证者自身或别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优势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一个命题的真理性论据与论题之间只具有心理上的相关性,并不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17)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指用某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缺陷或不足作为反驳他所持的某一个论点的论据人身攻击也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18)诉诸权威诉诸权威是指在论证中以本人或他人的权威为根据来论证某一论题。
诉诸权威也可以看成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其公式是:因为某人是权威,所以他的话是正确的19)诉诸无知诉诸无知是指以人们对某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据,从而断言该命题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换言之,因为尚未证明A假,所以A是真的;或者因为尚未证明A真,所以A是假的20)诉诸怜悯又称诉诸情感即借助于打动人们的怜悯心、同情心,以诱使人们相信某一命题21)诉诸众人诉诸众人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等来进行论证其一般公式是:因为众人都这么认为,所以是正确的22)诉诸起源通过评价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来源好与不好,来论证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23)诉诸传统仅仅以传统和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为根据还判断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24)诉诸信任不依靠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而是凭借自己的人格、品德、资历、威望或者与受众的密切关系等等,来要求对方信任自己25)强置因果原因与结果具有空间共存性和时间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