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校庆感言:忆母校.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7404586
  • 上传时间:2021-07-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65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校庆感言:忆母校  校庆感言:忆母校  桥黄中学是我的母校我是一九三八年毕业离校的,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当年在校的学习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之情,也常挂心中  我于一九三五年夏入校,当时只有初中,那年我们一年级招收了两个班,我们甲班有五十多人,连同初二、初三五个班,计有学生二百余人  学校当时的校址在桥黄镇的东南隅,与镇隔河相望,由镇去学校要通过一小木桥,名曰"中学桥";桥呈弧形,两边有栏杆,桥下小木船可自由航行河的两岸长满翠绿的芦苇,真可谓静影沉碧,景色秀丽过桥走进校门,便是"工";字形教学楼,东西两侧的楼上楼下都是教室,一年级两个班在楼下,二三年级的教室那么在楼上初三的同学较少,仅十余人,安排在楼中间的小教室里,其它就是仪器、图书室和教职员的办公室了当时学生宿舍在河北面的小院内,食堂兼礼堂那么在校本部一大型平房内,学校有很大的足球场和几个篮球场,篮球场旁还有单双杠和沙坑等设施,上体育课和课后,同学们都可在这些场地尽情地活动站在"工";字楼上,俯视全校,整个校园十分宽敞,百花盛开,树木成荫,景色诱人  当时校长是丁廷标先生,他还兼任了暨南大学附中的校长,他大局部时间在上海,但每学期都要回校几次,每次回来都要给同学们作长篇讲话或报告,讲得生动形象,台下总是鸦雀无声,并时而发出阵阵掌声。

        在我的印象中,母校有非常严谨的校风,老师对待学生严肃认真,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其中语文老师何卓甫、英语老师章锦根、数学老师张康候等,更是深受同学欢迎学校的文体活动是十个活泼的,经常开展篮、足球比赛师生共同组成的学校剧团,经常在校内外演出反映抗日救亡的爱国话剧,深得观众的赞赏学校还常常组织演讲比赛,演讲内容多抨击日寇在我国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以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抗争精神  记得有次演讲会,一位女同学健步登台演讲:"?讲倒不得了?就是我的讲题";慷慨激昂,令人精神振奋,给同学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学校规定每天下午放学前要进行集体半小时的"强迫跑步";,由体育老师在前领队每到这时,镇上就会有许多人专程来校观看,夸奖我们步伐整体,有精神  当时学校看门房的是一位姓仇的老大爷,他除管传达收发外,还要管柱上悬着的一只钟,以钟声指示我们作息这位大爷快六十岁了,很胖,和蔼可亲,颇像如来佛他在家大概是排行老四,所以一些由城镇来的同学都唤他叫"四老儿";,他也不计较但我们从农村来的学生都叫他为"四老爹";,他似乎更为快乐他每次打钟,怕震耳,总要拿只空搪瓷杯,把靠近钟的一只耳朵罩住我们同学看了既想笑,又觉得他很可爱。

        教学楼过道两旁有左右两个楼梯,右边楼梯口标有"上楼";,左边的标有"下楼";的指示牌在上述文字的下边,学校又注上了英文upstairs和downstairs一次有位姓夏的县督学来校查学,离开时提意见说:"此处非华洋杂居场所,无须标上洋文";学校后来还是按他的意见抹去了洋文我们同学对此也有议论,有的说督学讲得有理,有的说督学吹毛求疵  当时学校有定期的?黄中校刊?出版,同学们都很爱看我记得有一期登了韩惠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三才者,天、地、人";"天";是介绍研究航空的韩士元先生〔黄中第一任校长〕,"地";是写地质学家丁文江,"人";是写为人造福的桥梁专家朱国洗他们都是我们桥黄一带的楷模人物,这为当时在同学中提倡"科学救国";树立了典范  我在母校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是很幸运的,我终身难忘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时期,在那样一种艰苦困难的年代,办学不是一件易事,我的母校在那个时候能办得那样好,为我以后的成长奠定了根底,我永远思念我的母校桥黄中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