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天津市滨湖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2页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3. “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少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100g 糖溶于 300g 水中,制得 400g 溶液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剩余物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5.下列试剂瓶标签无误的是( )A. B. C. D.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变红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白色沉淀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生石灰放入水中 B.蔗糖放入水中C.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白醋中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8.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CaCl2、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B.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NaHCO3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NaClD.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9.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Na比Na+多一个电子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10.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图2为蒸发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A 管产生的气体为___,A、B两管气体质量比为______(3)双氧水(H2O2)和水都含有相同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研究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进行以下两个主题的研究:I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___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a.静置沉淀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蒸馏(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具有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5)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 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II 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下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3属于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2)如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 (填序号) 环节,还需要_________来进行验证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表达与交流(3)如图5对应于如图中_________ (填“甲”或“乙”)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成氧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实验室制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码,下同,该装置不足是______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_____6)用2Ng的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ag;如改用加热Ng高锰酸钾和Ng氯酸钾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bg:则a______填“、或”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下图是一种氮肥的标签: 净重 50kg主要成分: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密封阴暗处保存请计算:这包化肥的纯度(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杂质中不含氮元素)16.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大型的、复杂的虹形病毒,现在还没有治疗措施或者有效的疫苗来控制该病,因此,被认为是危害较大的全球性动物疾病被污染的猪粪可以用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来处理,请你完成下列计算:(1)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钙中钙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克氢氧化钙中含有氧元素?(请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2、C【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3、D【解析】分析:从图示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改变,只是重新进行了组合,判断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解:A、反应前后,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此说法正确.B、从图示看出,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此说法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重新组合,故才说法正确.D、如果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则生成后的物质中原子数和反应物中的不相等,故此说法错误.答案:D点评:认真阅读图示,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4、C【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普遍遵守的规律,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A. 煤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白磷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糖溶于水中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符合题意;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5、C【解析】A、该物质的名称的是硝酸铵而不是硝酸氨,其化学式为NH4NO3,故A错误;B、SiO2读作二氧化硅,故B错误;C、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3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C正确;D、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Na2SO4,故D错误点睛】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D【解析】A.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B. 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描述正确;C. 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描述正确;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现象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描述错误故选:D7、B【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蔗糖放入水中得到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白醋中,白醋与石蕊反应显红色,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