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docx
10页古诗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 一、揭题解题 (一)复习袁枚的《所见》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袁枚写过的一首诗师板书:所见) 生:齐背 师:对呀,这是袁枚的《所见》,那你们还记不记得“见”是什么意思呀? 生:看见 师:对,见就是看见的见,“牧童骑黄牛”就是他看见的师板书:看见) 师:除了看见,诗中还写了~~~ 生:听见 师:他还听见“歌声振林樾”板书:听见)“见”就是看见、听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二)解题 师:书有两种意思:书:(1)写,记录;(2)装订成册的著作出示)在诗中,哪种更确切呢? 生:(1)写,记录 师:“书”就是“写”的意思,把它的意思装进题目里,谁来试试?有点难,没关系,大胆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生: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 师: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再请生说) 师:如果把时间加进去更好夜里,他看见、听见~~~~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谁什么时候写下来就更完整了板书:叶绍翁) 生:叶绍翁写下夜里看见的、听见的。
师:你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老师给你个建议,把“写”放到前面说更顺 师:你们会说吗?就像他这样,小声地说一次 (三)读题 师:你们刚刚说的就是题目的意思,我们把题目再齐读 师:如果在这里(指“夜书”)停一下就更好了 师:夜里静悄悄的,谁来轻轻地读读 二、朗读诗歌 (一)出示自学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去读读古诗,在诗里有一个字,(师板书:挑)平常读“tiāo”,在诗里读 “tiǎo” 师:读诗之前,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做(出示自学要求: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对照注释,想想诗中哪些事物是诗人的所见) (二)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古诗 (三)交流反应 师:同学们读得最认真,有的还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 (一生读)师:你很聪明,听老师一说,马上把这个“挑”字读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读第三声吗? 学生纷纷说“捉” 师:“挑”是“捉”的一种动作,用树枝把泥土挖开,把里面的蟋蟀挑出来 (一生读)师:有个字要注意一下师板书:促)“足”的撇短短的,捺要长长的。
你再读一下生读对了)师:掌声送给他 师:能放到词语里读吗?再请刚刚这个同学 师:“促织”就是蟋蟀、蛐蛐,古时候人们叫“促织”还有一个故事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愿意听吗?秋天来了,蟋蟀叫得特别欢,冬天来了,冬天来了,你们赶快纺织要准备过冬啦! 师:还有谁愿意读吗? 师:刚刚听了这几位同学,都能把古诗一字不差地读下来,真能干 师: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些“|”就表示停顿,你们试试看! 师:你把停顿读得特别棒,有诗的味道了 师:相信每个孩子都读得很棒,我们先请男生读读诗(男生读)我给你们打总分值,女孩子试试看,加油女生读) 师:读得越来越有诗味了,也给你们打总分值,老师也想读了,想听吗? 三、解词品句读诗 师:读得有点诗味了,我们还可以读得更好,理解了古诗就能读得更好 师:哪些东西是诗人所见呢? 生:捉蛐蛐 师:用诗里的话就是——儿童挑促织还有吗? 生:动客情 师:动客情是诗中的感觉,见,看见、听见 生:他住在江上听见一阵秋风吹过 师:你听见了“江上秋风”,但要注意他不是住在江上,是住在江边。
生: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师板书:—灯)这里的“一灯”是哪里的一灯呀?(师板画篱笆)篱笆里,小朋友在捉蛐蛐,点在一盏灯,它的里边不可点灯,旁边可以 师:“篱落”,我们在哪些诗见过? 出示:月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生齐读 师:这些“篱落”都是“篱笆”的意思看到的说了不少了,还有听到的吗? 师:“萧萧”是什么呀?(师板书:萧萧)对了就是风的声音继续说,还有什么? 师:刚刚小朋友说的这句不仅有萧萧的'风声,还有什么? 师:对了,“梧叶”就是梧桐的叶子 师:老师还有个疑问:“儿童挑促织”是作者亲眼所见吗?不管是不是,都要从课文里找依据 生:“知”就是“知道”的意思,不是肯定有 师:他到底是看到什么,才知道有“儿童挑促织”? 师:他看到篱笆旁有一盏亮着的灯,才知有儿童在捉蛐蛐呀原来后一句,要先解释“夜深篱落”,再解释“儿童挑促织”呀 生:他看见篱笆旁边亮着一盏灯,知道了儿童在挑促织 师:说得真好,你们也来试试! 学生自由说 (一)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 师: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一定会读得更好!接下来,我们逐字逐句来读,肯定会把这首古诗读好、读得美美的 师:萧萧是一个拟声词,是风的声音,风有时候很柔和,比方说习习的凉风;风有时候很凛冽,比方说呼呼北风秋天的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温柔 师:温柔?又跟夏天的风一样吗? 师:秋风不那么凛冽,但已有一点冷冷的感觉那这样的风怎么读出来呢? 师:可以读得轻,还可以把音节拉长一点 师:带着一丝凉凉的秋风吹过梧叶,会怎么样呢? 师:秋风像蝴蝶一样落下来,也许它们在树上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风吹过树叶,它在沙沙地响也许像同学们所说,树叶落下来,发出“蔌蔌”的声音,这就是“萧萧树叶” 生读 师:你看,秋风的韵味出来了 生读 师:把这个词再拉长一点!(手指:萧萧) 2、江上秋风;理解,诵读 师:你们把秋天的寒意都带过来了,加上“江上秋风”,谁也能这么读 生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已感到秋意 生齐读 3、讨论:为什么诗人觉得萧萧梧叶送来寒声? 师:江上秋风带来阵阵秋的寒意,诗人感受到这些,他想到了很多。
叶绍翁的家乡在**,可是这个时候他居住在***,他已经好多年没回到家乡了住在西湖江畔,他很思念自己的家乡,对于这个村庄来说,叶绍翁是谁? 生:客人 师:对,他只不过是这里的一个客人,这里不是他的家乡,这样的夜晚,他怎能不动感情? 你知道他动了怎样的情? 生:想念自己的故乡 生: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 …… 师:怪不得他觉得这树叶这秋风都送来了阵阵寒意同学们,他仅仅是身体寒吗?还有什么? 4、诵读诗句 师:是呀,身体寒一直传到了他的心里,谁能把诗人的心情送进去,萧萧……江上…… 生读 师:你有情,把“动”和“情”重音! 练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二)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联系实际体会诗情 师:对于诗人来说,自古逢秋悲寂廖,秋天是个悲伤的季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个美丽的季节小朋友捉过蛐蛐、扑过蝴蝶吗?在扑蝴蝶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谈自己的心情 师:紧张、高兴、激动的时候,我们说话的速度就会——快 师:真不错可是我就是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他只不过是看到了篱落、一灯;他怎么就猜到儿童在挑促织呢? 生:这个时候,大人都不出来了。
师:他怎么知道小孩会出来? 生:因为小孩比较贪玩 师:他可以猜他折纸飞机啊什么的,为什么非猜他们是捉蛐蛐呢? 生:因为秋天是他们快乐的时候 师:看来,他小时候肯定也捉过蛐蛐他想到小时候也捉过蟋蟀,心情怎么样? 师:想到往事那么开心,却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可是陪伴他的只有那孤孤单单的篱落一灯陪着他,还有其他体会吗? 2、诵读诗句 再次齐读 师:都把这种感情带进去读好吗? (三)诵读古诗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把整首古诗都连起来,老师配上音乐,谁来试试,你来! 生读 师:读得很好! 另一生读 师:对,也读得很好,你来! 师:在这样一个秋夜,诗人忽喜忽悲,所以读的时候也有快有慢愿意听我读吗? 师范读 师:学我的样子,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很不错平时回家多读、多写、多动笔,你们的语文一定能学得更好! 以上内容来自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