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图,回答24—27题24、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5、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③④⑤26、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A.12月22日北极点 B.6月22日北极圈C.12月22日南极点 D.12月22日南极圈27、若⑥地为极昼最大范围纬线,且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则当日太阳直射A.22°30′N B.23°26′N C.22°30′S D.23°26′S参考答案:B C C A 2. 读各大陆面积和平均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大陆的代号),回答①大陆是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 D.南极大陆参考答案:D3. 温州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目前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术生产泽雅屏纸所产“泽雅屏纸”品质独特上世纪末泽雅屏纸生产日渐衰落2011年,被誉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屏纸作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老造纸术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 泽雅古法造纸术成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基础条件是A. 广阔的市场需求 B. 便利的交通运输 C. 独特的自然条件 D. 廉价的劳动力2.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泽雅屏纸生产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 造纸收入较低 B. 市场需求减少 C. 生产成本提高 D. 交通运输不便3. 如今泽雅古法造纸术得以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是A. 工艺改进 B. 政策扶持 C. 需求扩大 D. 原料替换参考答案:1. C 2. A 3. B1. 由材料可知,温州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目前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术生产泽雅屏纸说明泽雅古法造纸术成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基础条件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导致当地有独特的制作工艺,故选C2.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造纸技术的进步,导致古法造纸收入较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从事屏纸生产的工人日渐减少,导致生产衰落,故选A3. 由材料可知,“2011年,被誉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屏纸作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老造纸术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说明泽雅古法造纸术得以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故选B。
4. 读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8-10题8.图中四个省区按降水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甲丁乙丙 D丁丙乙甲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甲省区发展农业的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夏季高渝多雨,雨热同期 B黑上广布,上壤肥沃 c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参考答案:8.C 9.A 10.D5. 下列叙述属于GIS系统的是( )A.需要航天传感器 B.运载工具有飞机、卫星、火箭C.运用计算机建立空间模型及数据模型 D.确定某地精确的经纬度参考答案:C6.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2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A.耕作农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旅游业2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会有所减轻,其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逆城市化造成城市空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参考答案:B A7. 右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16.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 参考答案:15.B 16.C8. 读甲、乙两岛屿轮廓图,回答14~16题14.甲、乙两岛屿气候的相同之处是A.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B.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C.受海洋影响,降水较丰富 D.受暖流影响,最冷月均温高于0゜C15.有关乙岛所属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技发达,产品多出口国外 B.矿产资源缺乏,森林覆盖率高C.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D.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16.乙岛东侧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成因主要是A.温带海区 B.暖寒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参考答案:C C B略9. 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区城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B. 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C. 整个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区坡内的经济差异减小D.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和服务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参考答案:B在工业化之初,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长缓慢,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二产业有所下降,故A错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区域内经济差异增大,故C错误;在工业化之初,劳动力主要由农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故D错误。
10. 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A. 冬小麦、棉花 B. 春小麦、水稻C. 玉米、高粱 D. 春小麦、大豆参考答案:D冬小麦、棉花在辽南各地种植;春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在东北中部地区种植较广;北部则以春小麦、大豆为主点睛】东北地区北部气候较寒冷,作物耐寒性应更强水稻、玉米等性喜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11. 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则P地可能 ( )A.位于欧洲西部B.河流汛期出现在7月前后C.气候类型与北京相同D.所处的国家独立占有一块大陆参考答案:B12.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 有界性 B. 差异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4. 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 B. 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 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D. 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参考答案:3.B 4.C【3题详解】本题主要是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等特征的差异所以是区域的差异性。
选择B项4题详解】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故答案选C项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三大区域之间的面积、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差异性的表现与区域划分的指标2)面积、人口数值的确定性,说明区域是以行政区为界线划分的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13.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14. 乙国有花园城市岛国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结读某月烟霾平均浓度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5. 该月份最可能是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16. 影响甲地农民烧荒时机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 B. 气温 C. 地形 D. 风力参考答案:15. C 16. A试题分析:【15题详解】乙地为新加坡,甲地为印尼,由烟霾浓度分布可知烟霾向东北扩散以致影响新加坡,说明盛行西南风。
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受地转偏向的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所以该月份最有可能是7月,选C项16题详解】印度尼西亚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5度-27度,温差很小,无寒暑季节变化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每年分旱、雨两季,一般4-9月为旱季,10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由于印尼农林业者,习惯用焚烧的方式清除收成后农地上剩余的草木,每年的旱季就成为农民烧荒的季节,因此,该题选A项15. 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参考答案:C16. 区位指数是综合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6-17题16.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 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17.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能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参考答案:C B16.由图可知,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向西递减,A项错;东南沿海矿产资源贫乏,B项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劣,C项正确;丙地区即江西省区位指数低,是由自然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D项错。
17.广东省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区位指数大于40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 17. 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参考答案:A18.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 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