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四把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21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四把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遇 见(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娜①地铁猛地停住了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④每天都是如此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
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到:“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经常住院听说父亲有过未婚妻,父亲非常爱她她以前住在这一带她艰难地忍住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哽咽着问道:“你爷爷奶奶还好吗?”年轻男子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也没有必要找个临时住所了她的心里对眼前这个孤苦伶仃的年轻男子陡然生出些许柔情她故意不看他,严肃地说:“我可以把厢房租给你们,就在花园另一头,过去看看合不合适。
年轻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机,甚至因为终于找到住处而高兴得脸色微红:“谢谢您!不然我们还要继续奔波我们这就把父亲和儿子叫过来这时她才发现,离大门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她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了她大声招呼他们:“喂,别站在那儿了过来看看房子吧他们走过来了,老人一瘸一拐地领着小孩小孩仰脸看着她,伸出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奶奶,奶奶……”我还没当过母亲,就直接成了奶奶——她如此想着,抓住了孩子的手她抬起头,透过满眼的泪水,看到了很久以前抛弃她的人谁是她孤独的源泉?谁让她铭记一生,爱恋一生?!她看着他,认出了他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人转载于2015年第2期《读者》)14.请指出第7—11段中作者运用的叙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5.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16.小说的标题是“遇见”,请指出它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14.答案:插叙的手法补充交待“她”的感情经历,也制造了悬念,“他”感情变故的原因不明,使得女主人公始终生活过在孤独痛苦之中;将多年以前的事件与多年以后的事件集中展开,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紧凑15.答案:“她”钟情于爱情,与“他”相恋,虽然“他”与他人结婚,可还是单身等待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爱情;“她”意志坚忍,在伤痛中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孤独而又宁静坦然地生活;“她”是个不幸而又幸福的人,先是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在孤独困惑中承受痛苦的煎熬,而多年以后又在意外的遇见了曾经心爱的人,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注意“答应租给房子主要是因为‘他’,‘心地善良’不突出——答了给点分”)16.答案:“遇见”主要是“她”与“他”:周五在地铁上的“遇见”,周六租房过程中“遇见”;其次是“他”在国外战争中与好心的姑娘的“遇见”2分)这“遇见”之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忠于爱情的“她”的赞美,也有对“他”能与救了自己却伤残的好心姑娘结婚的赞美,展现了所负起的责任与道义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雅斯贝斯在《智慧之路》中认为,中国文化的转折点在春秋时期,标志是老子和孔子的出现这一观点早已为文化界普遍认可现在的疑问是,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式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从“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或“上帝”的支撑有点靠不住,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而春秋执政卿大夫更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因此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儒家的那些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只是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现以后,通过《论语》以及《春秋》把这些观念加以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特别是引入了“仁”学观念,为“礼”文化找到人性基础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春秋时代诸侯分裂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却为思想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执政卿大夫们具有不同的个人气质,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职位,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处境,思想倾向就会有所差异大部分执政卿大夫的思想都近于儒家,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却以强烈思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管仲作为国相看到了“礼”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但是通过道德和舆论来支撑过于乏力,因此他把“法”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此时还崛起了另一个思想家老子老子的思想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参照,主张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讲究“无为而治”,开启了自觉的生命意识5.下列关于“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国的君主 B.执政的卿大夫C.诸侯国的贵族阶层 D.老子和孔子6.下列“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下移,“王官之学”在贵族阶层的普泛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局面的形成B.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执政者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C.执政者以“礼”行“政”,以“德”护“礼”,“礼”成为了春秋时期最核心的文化概念D.春秋时代诸侯分裂虽造成了政治的混乱,为思想的多元化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产生于春秋之前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在春秋时代都受到了挑战B.儒家形成于孔子之前,孔子通过《论语》《春秋》将“礼”的概念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并且引入“仁”的概念,从而成为儒家的集大成者C.《尚书》《诗经》等典籍,是春秋时期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D.春秋时期出现了对后世都有重要影响的三种治国理念:孔子提出的“以德治国”,管子提出的“以法治国”,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参考答案:5.B [解析]文本本身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从文本论述出现原因和每一自然段中作者陈述的主体都可以看出促成转变的主体是执政的卿大夫6.C [解析] 回答的是春秋时期最核心的文化概念,这不是“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的原因7.C [解析]A原文第三四段中只提到了“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或‘上帝’的支撑有点靠不住”,对祖先的崇拜、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都没有受到挑战;B原文的表述为“儒家的那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并不等于儒家这一学派已经形成;其次,原文“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并不能等同于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D“以孔子为代表的‘以德治国’在文本中缺少依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