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20311126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3.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诗歌赏析。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5. 课外阅读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1)凉月如眉挂柳湾A.圆圆的月亮  B.新月2)越中山色镜中看A.越过中间B.周代诸侯国名3)兰溪三日桃花雨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读诗词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黑云/翻墨/未遮山B. 白雨/跳珠/乱/入船C. 卷地风/来忽/吹散D. 望胡/楼下/水/如天[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A.主人没有在家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4]补充诗句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8.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点字1)黑云压城城欲摧2)甲光向日金鳞开3)霜重鼓寒声不起[2]用原句填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9. 阅读与理解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白头搔(sāo  shāo)更短,浑(hūn  hún)欲不胜簪[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_____[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___________[4]填一填,记一记诗仙”是指    朝诗人    ,写过《        》;“诗圣”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 “诗鬼”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汹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A. “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B. “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C.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1]解释词语莫:_____   彻:____________闻:_____   闲:____________[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