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技术复习题.doc
131页第一章 概论一.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利用X线、电磁场、超声波、等能量以及成像媒介,研究人 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部分生理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门 应用学科它是普通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检查技 术、超声检查员技术以及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多门影像技术的总称 透视:是利用 X 线的荧光作用,将被检病人位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和 X 线管之间,X 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 普通 X 线摄影:是将人体放在 X 线管和屏-片组合之间,X 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胶 片上形成潜影,胶片再经冲洗得到照片影像所得到的照片称为平片 CR:是应用影像板替代胶片吸收穿过人体的 X 线信息,记录在 IP 上的影像信息 经激光扫描读取,然后经过光电转换,把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数字影像DR:又称直接数字 X 线摄影,是指采用一维或二维 X 线探测器直接将 X 线转换 为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化摄影的方法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未造影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 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 A/D 转换成数字影像,两者相减得到减影数字影像,再 经 D/A 转换成模拟减影影像。
结果消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即使浓度很低的 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结构在减影图像中也能显示出来二、填空1、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 1895.11.8 在一次做阴极管实验时发现了 X 线 2、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普通 X 线检查技术、数字 X 线检查技术、CT 检查技术、 MR 检查技术、超声检查员技术以及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多门影像技术的总称普通 X 线检查技术可分为普通 X 线检查、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 3、 数字 X 线检查技术包括__ C R ___、 D R ___、_ D S A 4、 常用 CT 检查技术有_ CT 平扫 、__增强扫描_、造 影 CT 检查_三、问答题1、叙述 MRI 的特点 答:优点是无电离辐射,安全可靠;有很多的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 息;有极好的组织分辨力;扫描方向灵活;除了用于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 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缺点是对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带 有铁磁性物质的患者不能进行检查;危重患者不能进行检查;对钙化显示不如 CT;常规扫描信号采集时间长,对胸腹部的检查受到限制;对质子密度低的结 构如肺、皮质骨等显示不佳 2、叙述超声检查的优点。
答:无创伤性的可靠的检查方法;信息量丰富;便于动态观察;对小病灶有良 好的分辨力;能取得各断面图像;可多次重复观察;及时获得结果3、简述 CT 检查的优势及局限性 答:优势:①真正的断面图像 ②密度分辨率高 ③可做定量分析 ④可利用 计算机进行各种图像处理 CT 检查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诊断图像的密度分辨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像,也 有其局限性和不足:①极限分辨率仍未超过常规的 X 线检查 ②CT 检查虽然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但并非是所有脏器都适合 CT 检查如空腔 性脏器胃肠道的 CT 扫描,还不能替代常规 X 线检查,更不如内镜 ③CT 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只能相对比较而言,其准确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④CT 检查的图像基本上只反映了解剖学方面的情况,几乎没有脏器功能和生化 方面的资料 ⑤由于硬件结构上的限制,CT 检查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尽管机架能倾斜一定 的角度,但基本上也只是倾斜的横断面,而依靠图像后处理方法产生的其他断 面图像,其像质则有所降低 4、简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含的内容 答:(1)传统 X 线检查技术 (2)数字 X 线检查技术 (3)CT 检查技术 (4) MRI 检查技术 (5)超声检查技术(6)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单项选择题1、伦琴发现 X 线的日期是 A.1895 年 11 月 8 日 B.1895 年 8 月 11 日 C .1901 年 11 月 8 日 D.1901 年 8 月 11 日 E.1985 年 11 月 8 日 2、发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装置的是 A.Forssmann B.Seldinger C .Hounsfild D.Sodder E.Marconi 3、下列哪项属于数字 X 线检查技术 A.计算机 X 线摄影 B.普通透视 C .普通 X 线摄影 D.体层摄影 E.放大摄影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缩写为 A.MRI B.CT C.DSA D.USG E.DR 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应用 X 线: A.CR B.CT C.MRI D.DSA E.USG 2、电离辐射检查是: A.DR B.DSA C.CR D.CT E.MRI 3、数字 X 线检查技术包括: A.DR B.DSA C.CR D.PET E.MRI 4、X 线透视的优点有。
A.价格低廉 B.即时成像 C.动态观察 D.多方位观察 E.对比度高 5、X 线透视的缺点 A.影像对比度差 B.不利于厚重部位检查 C.图像不能留存 D.不利 于细微结构检查 E.以上都不是6、X 线摄影的优点有 A.影像对比度高 B.图像能保存 C.利于疾病追踪观察 D.对细微病 变不易漏诊 E.以上都不是 7、X 线摄影的缺点有 A.价格较透视高 B.只能单方位观察 C.有利厚重部位检查 D.不利于厚 重部位检查 E.以上都不是第十三章 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第一节暗室设计及常用设备一.名词解释1、荧光现象:某物质在紫外线.X 线等激发下,可将其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形 式释放出来的现象 2、增感率:当其它照射条件不变时,在标准条件下冲洗的 X-ray 照片上产生 相同密度值 1.0 时,无屏和有屏的曝光时间之比 3、余辉:增感屏的荧光物质收到 X-ray 照射后发出荧光,当 X-ray 停止照射 后,短暂时间内荧光体可继续发光,称余辉二、填空1、暗室的设计原则是保证感光材料和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并方便各种器材及工具的放置和使用 。
暗室面积不少于 12m2 ,高度不低 于 3.5m ,墙壁厚度不少于 25cm ,暗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15~20℃ 2、大多数 X 线胶片对 红色 光线感光迟钝,所以暗室用 红灯作为安全照明, 安全灯的安全照明是相对的,其安全度与红灯光源的亮度、滤光片的色度 、 照射距离 及照射时间有关 3、利用增感屏进行 X 线摄影时,照片影像的 密度 和 对比度 提高,但是 由于荧光物质颗粒的存在,使 影像清晰度 下降 4、增感屏的主要结构有三层物质 基层 、 荧光物质 、 保护层 5、增感屏对照片密度的提高能力,取决于增感屏的 增感率 ,增感率高者所 获得的影像密度 高 6、增感屏按增感速度分低速增感屏、中速增感屏和高速增感屏,按荧光屏质地 分为钨酸钙增感屏和稀土增感屏 7、影响增感率的因素有:荧光颗粒的大小、荧光层的厚度和增感物质的类型 8、一般增感屏的余辉大于 30s 时,证明增感屏已老化,应及时更换三、简答题1、叙述安全灯的安全测试方法 答: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取一张三李四 20mm*100 mm 未感光的胶片条,放入 黑纸制成的暗盒内,按工作状态时的照射距离及光源亮度,在安全灯下分 5 次 曝光。
胶片条每露出 20mm,曝光 1 分钟,共移动 4 次,胶片条上各部门分别受到 5、4、3、2、1 分钟的安全灯的照射,然后在全黑条件下冲洗,若观察照片 无密度差别,说明所测试的安全灯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二是将上述冲 洗出来 的照片用密度计测试,得出各级的密度值然后以曝光时间为横轴、密 度值为纵轴的坐标内画出曲线以密度值为 0. 2 所对应的曝光时间为安全界限, 凡正常显影时间大于此值的表示安全灯不安全,应进行调整方法是降低光源 亮度,加深滤色片色度或增大照射距离调整后的安全灯经实验确认安全后方 可使用 2、增感屏按增感效率可分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分为低速增感屏、中速增感屏、高速增感屏三类低速增感屏:荧光物质颗 粒细小,涂层薄,故增感效率低,但荧光扩散小,因而影像清晰度高,常称高 清晰度屏;中速增感屏:荧光颗粒和涂层厚度均适中,既有足够的增感率,又 有良好的清晰度,因而通用性强而广泛用于各种摄影,标准屏采用的是中速钨 酸钙屏;高速增感屏:荧光物质颗粒粗大,涂层厚,故增感效率高,但荧光扩 散严重和照片斑点增加使影像清晰度变差,多用于体积厚或密度高的肢体摄影四、单项选择题 1、增感屏的相对感度指的是 A.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 B.增感屏之间增感率的比较 C.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发光强度 D.增感因素 E.荧光 体的光扩散 2、下列哪项不是增感屏的结构 A.基层 B.感光乳剂层 C.保护层 D.反射层 E.防反射层 3、关于增感屏对影像效果影响的正确解释是 A.降低影像对比度 B.降低影像清晰度 C.使影像层次增加 D.显示微小结构 E.减少量子斑点产生几率 4、增感屏的增感率是指 A.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5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B.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5 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C.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D.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0 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E.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2.0 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5.保管使用增感屏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防高温.防潮湿 B.防阳光曝晒 C.防止水或药液溅入 D.现灰尘即用口吹清除 E.暗盒应直立放置,避免重压变形 6、用 t0和 t1分别表示产生 1.0 密度值的无屏和有屏照射量,则增感率的表达 式是(A )A. f= t0 / t1 B .f = t1 / t0 C.f = t0- t1 D.f = t1- t0 E.f = t1+t0 五、多项选择题 1、属于增感屏结构的是 A.基层 B.反射层和吸收层 C.荧光体层 D.保护层 E.防光晕层2、增感屏的作用是 A.提高胶片的感光效应,缩短曝光时间 B.减少 X 线管消耗,并可使用小焦 点摄片 C.提高小容量 X 线机的使用范围 D.降低影像对比度 E.减少 病人的 X 线剂量 第二节胶片结构及感光特性第二节胶片结构及感光特性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同等等密度为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余辉现象:增感屏的荧光物质受到 X 线照射会发出可见荧光,且在 X 线停止照 射后,仍可持续一短暂的发光时间。
一般,当增感屏的余辉时间超过 30 秒时更 换新屏 反差系数:指照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即照片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之比. 宽容度:特性曲线上直线部分在横坐标上的投影,表示正确曝光量的范围.即产 生诊断密度(0.25~2.0)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 本底灰雾:感光材料未经曝光,而在显影后部分被还原的银所产生的密度.二、填空二、填空1、医用感光材料按照乳剂涂布情况,可分为 双面涂布 型及单面涂布型,前 者的基本结构是 片基层 、 结合膜 、 乳剂层 和保护膜层组成 2、感蓝胶片是与发 蓝紫 色荧光的增感屏匹配使用的胶片,感绿胶片是一种配 合发 绿 色荧光的稀土增感屏使用的胶片 3、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包括:本底灰雾 、 反差系数 、 最大密度、感光 度、宽容度等参数 4、胶片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 感光性能 由 起始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