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扶贫开发综合方案.doc
13页三农扶贫开发综合方案第1章 引言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 三农问题现状分析 32.1 农业发展现状 32.2 农村经济现状 42.3 农民生活现状 4第3章 扶贫开发政策概述 43.1 国家扶贫政策 43.2 地方扶贫政策 5第4章 扶贫开发战略规划 54.1 总体思路与原则 64.1.1 总体思路 64.1.2 基本原则 64.2 战略目标与阶段性任务 64.2.1 战略目标 64.2.2 阶段性任务 6第5章 农业产业扶贫 75.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5.1.1 优化种植结构 75.1.2 发展畜牧业 75.1.3 推广农业科技 75.2 优势特色产业培育 75.2.1 发挥资源优势 75.2.2 创新经营模式 75.2.3 培育品牌效应 85.3 农业产业链构建 85.3.1 延伸产业链 85.3.2 深化产业融合 85.3.3 加强产业扶贫政策支持 8第6章 农村基础设施扶贫 86.1 交通基础设施 86.1.1 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86.1.2 提升农村公路质量 86.1.3 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86.2 水利基础设施 96.2.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6.2.2 农村饮水安全 96.2.3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96.3 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 96.3.1 农村电力设施提升 96.3.2 农村能源建设 96.3.3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96.3.4 农村广播电视设施 9第7章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7.1 教育与培训 97.1.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97.1.2 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107.2 医疗卫生 107.2.1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7.2.2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107.3 社会保障与救助 107.3.1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7.3.2 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 107.3.3 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10第9章 农民创业就业扶贫 119.1 创业环境优化 119.1.1 政策环境 119.1.2 资金环境 119.1.3 服务环境 119.2 创业项目支持 119.2.1 项目筛选与评估 119.2.2 项目扶持政策 119.2.3 项目跟踪与指导 119.3 就业技能培训与转移 119.3.1 技能培训 119.3.2 转移就业 119.3.3 培训与就业一体化 119.3.4 创业带动就业 12第10章 扶贫开发保障措施 1210.1 政策保障 1210.1.1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 1210.1.2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1210.2 资金保障 1210.2.1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 1210.2.2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210.2.3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210.3 组织保障与监测评估 1210.3.1 加强组织领导 1210.3.2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 1210.3.3 强化考核问责 13第1章 引言1.1 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国家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三农扶贫开发综合方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布局,以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对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带动等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 目标与任务(1)目标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3)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4)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2)任务为达成上述目标,本方案确定以下主要任务:(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3) 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5)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第2章 三农问题现状分析2.1 农业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农业生产效率总体偏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 农村经济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农村经济总量较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2.3 农民生活现状尽管我国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二是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农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农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四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活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叠加,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至此,本章内容结束,末尾未添加总结性话语第3章 扶贫开发政策概述3.1 国家扶贫政策我国国家扶贫政策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导,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国家扶贫政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扶贫开发目标国家扶贫政策明确提出了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二)扶贫开发重点(1) 贫困人口脱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证脱贫成果稳定可持续2) 贫困村提升: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3) 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发展能力三)扶贫开发政策手段(1) 财政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扶贫资金投入2) 金融扶贫: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3) 社会扶贫: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3.2 地方扶贫政策地方扶贫政策在国家扶贫政策框架下,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扶贫开发措施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扶贫政策:(一)产业扶贫地方各级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
二)就业扶贫(1) 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2) 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3) 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三)教育扶贫(1)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 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3) 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四)健康扶贫(1) 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减轻就医负担2) 加强贫困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 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五)住房安全扶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证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通过以上国家扶贫政策和地方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第4章 扶贫开发战略规划4.1 总体思路与原则4.1.1 总体思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布局,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4.1.2 基本原则(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保证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精准到户到人2)坚持主导、社会参与发挥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合力3)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4)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培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保证稳定脱贫4.2 战略目标与阶段性任务4.2.1 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以下战略目标:(1)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4)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4.2.2 阶段性任务(1)20182020年: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各项工作2)20212025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3)20262035年: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20362050年: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第5章 农业产业扶贫5.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为实现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5.1.1 优化种植结构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加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1.2 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草山草坡、水面资源,加大畜牧业投入,发展牛、羊、猪、鸡等养殖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5.1.3 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重点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节水、节能等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2 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是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要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5.2.1 发挥资源优势根据贫困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高山蔬菜、特色水果、优质茶叶、道地药材等。
5.2.2 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