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docx
5页2018年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双培生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本方案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系统的掌握数理知识与本方案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获得本方案良好的思维与工程训练,具备良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相当部分毕业生应以直博、本硕连读或报考国内外研究生为具体目标同时,通过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也能够适应到各类IT公司、企业、研究所就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有关的研究、开发或管理工作二) 培养规格1. 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4〜6年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修读,第四学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修读2. 学位学生须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36学分,准予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3. 学分136学分:基础课程45学分;通识课程35学分;专业课程56学分;毕业设计可以在北京航空航大大学教师指导下完成,需要在首都师范大学参加答辩4. 毕业要求(1) 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与计算机职业道德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和敢于争先的创新意识。
具有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修养,能正确评价自我与他人2) 知识方面:掌握扎实的数学与物理等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了解信息化对技术及社会的影响(如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等)了解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3) 能力方面:具有初步综合运用理论与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及开发工具开展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检索、资料查询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与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能力及适应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阅读、交流与写作能力,初步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课程模块课程类别学分小计备注I基础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27数学、物理工程基础类10语言类8英语II通识课程思政类10军理类2体育类4核心通识类121)所有人文通识类课程均不得低于2学分(含2学分);2)经济类课程至少1门;3)科技文明类通识课程至少1门;4)其余学分建议涉猎历史、艺术、哲学、法律等内容,但不做具体课程方向及数量的要求一«通识类4至少选择2学分国内外暑期学校全英文课程博雅类3文化体验、时事与科技思辨、科技实践、社会实践与相关成果展示III专业课程核心专业类37专业必修课及课程设计(含毕业设计)一般专业类1610门专业尚课。
其中,至少1门国际课程和1门跨学科课程职业素养类3各类讲座总学分136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语言类课程:最低45学分(1)本方案要求至少完成45个学分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技术及语言相关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B1A09104A工科数学分析(1)(校外)6961北航B1A09106A工科高等代数(校外)6961北航工科数学分析(2)(校外)6962北航B1A09204A概率统计A(校外)3483北航基础物理学(1)(校外)4.5802北航B1A19203B基础物理实验B(1)(校外)1.5283北航B1B321010工程认识(校外)0.5161北航B1B322040电子工程技术训练(校外)2622北航B1B061050程序设计基础训练(校外)1.5321北航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校外)4802北航B3I061120离散结构(校外)2321北航B1C12105A大英A1(校外)4641北航大英A2(校外)4642北航(2)语言类课程至少修读8学分允许语言类课程可以使用TOFELIELTS、GREffi绩代换,具体认定办法见北京学院语言类课程学分认定办法1. 思政、军理、体育类课程:最低17学分本方案设置此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基本能力。
本方案要求至少完成17个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B2D2810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外)2321北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外)2322北航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校夕卜)3483北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校夕卜)3484北航B2E331010体育(1)(校外)0.5161北航B2E331020体育(2)(校外)0.5162北航B2E332030体育(3)(校外)0.5163北航B2E332040体育(4)(校外)0.5164北航B2E333050体育(5)(校外)0.5165北航B2E333060体育(6)(校外)0.5166北航B2D511020军事训练(校外)0112北航B2D511010军事理论(校外)2321年级暑假北航2100002形势与政策1167首师大3700023形式与政策实践1167首师大2. 博雅类课程:最低3学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辨展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学生从1年级至3年级,每年通过参与实践的第二课堂、文化的第三课堂获取学分该环节为必选,三年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形成了递进性能力培养环节。
1)学生在一年级时,每学期要参观两个博物馆、一个公园、欣赏一场高雅艺术,期末要分组展示并汇报体会2)学生在二年级时,每学期要针对设定的科技前沿问题或时事时间做出思辨,每个学期四个议题,每组选题两个,做展示交流或进行组间辩论3)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选择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如冯如杯、挑战杯等)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等)或各种创业行为(如兴办公司等)获取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B2H181010文化体验与交流展示(1)(校外)0.5321北航博雅类课程B2H181020文化体验与交流展示(2)(校外)0.5322北航博雅类课程B2H182010时事与科技前沿思辨(1)(校外)0.5323北航博雅类课程B2H182020时事与科技前沿思辨(2)(校外)0.5324北航博雅类课程B2H183010科技及社会实践(1)(校外)0.5325北航博雅类课程B2H183020科技及社会实践(2)(校外)0.5326北航博雅类课程3. 核心通识类课程:最低学分12为使得学生在本科阶段进一步塑造其自由人格、加强其思考力与想象力,形成公民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并从科技发展历史等角度认知科学方法、科技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本方案对人文通识类课程具体要求如下:4)所有人文通识类课程均不得低于2学分(含2学分)5)经济类课程至少1门6)科技文明类通识课程至少1门7)其余学分建议涉猎历史、艺术、哲学、法律等内容,但不做具体课程方向及数量的要求4. 核心专业类:最低37学分专业必修课程属于专业核心类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识,获得本学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计算机核心系统能力训练为了培养本科生独立开发“1个CPU1个操作系统、1个编译器”的系统能力,本方案设置了3门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B3I062110计算机组成(校外)4643北航B3I062410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校外)3483北航与计算机组成配套B3I061130离散数学(2)(校外)3483北航B3I062120算法设计与分析(校外)2323北航B3I062140操作系统(校外)4644北航B3I062320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校外)1.5504北航与操作系统配套B3I063110编译技术(校外)3485北航B3I063410编译器课程设计(校外)1.5505北航与编译技术配套生广实习(校外)31203年级暑假北航毕业设计127-8首师大5. 职业素养:最低3学分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方案开设了相关的讲座系列,贯穿大学四年。
职业素养课程是必修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B3I062610职业规划与选择讲座(校外)0.583北航学科技术前沿讲座(校外)1166北航B3I064610求职系列讲座(校外)0.585北航B3I064110研究方法论(校外)1165北航6. 一般专业类:最低16学分1)用5门课程(大致约10个学分)在其专业方向相对集中学习,以建立该专业方向的系统级知识体系;2)学生必须完成1门2学分以上国际课程的学习所学课程必须为专业课程如果是暑期课程,学分不低于2学分;如果是MOOCI程,则须在学院认定课程范围内3)其它课程,6学分至少1门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非讲座类课程)五、本研一体规划为进一步延伸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获得我校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本方案在如下方面鼓励继续实施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培养1)学生可以继续选修北航计算机学院或我校的研究生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计入本科学分和研究生学分2)鼓励我校教师与北航计算机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具体研究方向及内容由双方导师共同确定3)鼓励学生以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为背景开展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期,完成硕士开题报告。
六、其他1)本方案是指导性方案,具体毕业学分要求、课程要求等以实际执行计划为准2)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解释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3)因学生个人原因退出“双培计划”并返回首都师范大学继续学习者,按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取的学分,经审核部分可置换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案内课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