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8736194
  • 上传时间:2018-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服务县域经济能力的调研报告就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为域内企业培养适用型技能性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这一功能,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以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现状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分析了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促进发展的可行措施与策略,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生服务能力的调研报告一、职教中心基本情况1、学校自然情况磐石市职教中心是由磐石市第一职业高中、磐石市技工学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磐石管理站合并而成,隶属于磐石市教育局,是一所综合性、多功能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现校区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8千平方米,在岗教师137人,其中外聘教师及工勤人员23人现有在校生1110人,每年招生在500人以上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高中招生后分流出的学生和初中流失生以及部分社会青少年学制为1-3年学校办学宗旨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开设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制药技术、戏曲表演、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会计、学前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等9个专业建有焊接、钳工、车工、电工电子、学前教育、计算机室、画室、琴室等12个实训室,有实训设备800台(套),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

      2、学校服务社会状况一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磐石市职业教育中心能紧盯人才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与域内外的诸多企业建立了用工联系,域内就业的企业有18家;同时,积极拓展域外就业渠道,域外就业企业有10余家每年就业学生500余人,就业安置率达到了99℅学校就业安置工作社会满意率较高;二是承载成人培训工作市职教中心承担着教育行政部门成人培训工作任务每年都按计划要求开展“在岗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者培训”、“无偿技能培训”、“春风工程”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每年度完成20**余人的培训任务二、职教中心服务于域内企业情况1、为服务域内企业需要,加强了“涉工”专业建设近年,磐石市形成了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加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电子通讯、医药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有镍业园区、医药园区、铸锻园区等三大工业园区为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市职教中心每年都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邀请域内企业有关人员到校进行探讨交流,听取他们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调研论证和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以车工工艺、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等为主导的“涉工”专业体系,构建起以县域产业群为依托的学校专业建设格局。

      2、为服务域内产业发展,加强了新兴专业建设市职教中心组织人员经常对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进行调研,根据我市新兴产业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增设了医药、电工电子等专业,同时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为我市的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3、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建立了“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依据“学校主动、培养人才、校企双赢”的原则,建立了 “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学校每年在春秋招生工作之前,派人到企业,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实训计划,达到“按需而设、按需而教”,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为解决好“工”、“学”关系,学生前两年在校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后,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让学生进驻企业环境,增加就业竞争力近几年,职教中心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入驻的西点药业、英联药业、恒基伟业等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并成功地举办了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洽谈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目前,达成联合办学的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与吉林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农业机械化专业与明城飞跃模具有限公司和磐石市富元机械厂联合办学;仪器仪表专业与昊融集团红旗岭镍矿联合办学;农机驾驶与维修专业与三一重工集团联合办学。

      三、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1、精品专业不突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20**年始才投入资金进行全力打造,专业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精品专业,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招生工作压力大2、实训设备不足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虽然能暂时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但用人企业的设备在不断更新,现有的实训设备无法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目前,缺少工厂化的实训车间,学生实训不能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3、生源逐年萎缩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上看,职普比例还不协调其原因是:社会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完全执行,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模糊,对职业教育宣传的力度不够,社会上不重视,再加上适龄人口逐年递减(2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3775人;2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3428人;2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3248人),招生数额逐年下降生源紧张困扰职业教育的发展4、教师队伍构造不合理一是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理论课老师无技能等级证书,动手能力差,纸上谈兵实习指导老师多数是从企业一线内退的技术工人,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匮乏不能聘请到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到校任教,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紧缺。

      专业教师尤为不足,学校现有在编教师中,专业课教师仅占10%左右二是外聘教师能力弱、待遇低、稳定性差招聘的教师待遇不高,与公办教师待遇不对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都存在后顾之忧,人才引得进来,留不下来,职业学校成了“避难所”,“中转站”,“培训部”,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调查报告《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生服务能力的调研报告》因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到县级城市工作,导致聘任专业教师困难,有部分专业教师是勉强聘任外聘教师费用负担沉重,学校外聘教师每年工资支出在100万元左右5、职业教育还没有被社会所认可近几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就业或升学,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依然模糊,仍存在一定偏见,初中毕业生都是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选择到职校就读再加上“职业资格”和“准就业制度”不完善,社会用工短缺,“岗前培训”观念淡薄,职业教育还没得到社会的重视与认可6、校企对接不紧密,供需关系没达到和谐虽然市职教中心与域内企业建立了联系,但对接不紧密:一方面由于学校师资和设备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对接域内工业园区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对合作办学热情不高,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落花有意”,企业“流水无情”。

      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名为实习,但并没有与企业商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企业只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使用供需之间还没有达到和谐统一:一是供不应求职业教育招生数额逐年下降,入驻企业又逐步增多,企业需求技术人才量不断增大,逐渐出现了本地人才供应短缺现象,职校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域内企业的用工需求;二是企业留不住人才我市入驻的企业,有一部分是粗加工行业,对技术要求不高,生产流程体现不出技术人才的价值,且工资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一)地方政府积极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职业教育是“高投入性”的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技术人才,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购买相应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地方政府应该每年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重点扶持职业学校增加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还可用于支持紧缺人才引进、骨干教师培训等二)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县域企业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在受理用工登记等备案手续时,要查验相关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违反法律法规,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对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一是加大职教中心内涵建设力度,提升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促进职教中心健康发展按照我市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加大对职教中心实训能力建设的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能力提升办学品位,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二是加强学生实训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训室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对机加类等重点专业实训设施建设,提升培训能力,使其接近于nes559352E03742CF3F.html企业生产的设备要求,培养学生“企业化”操作能力;做好学前教育的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等建设,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达到地区一流水平四)围绕县域产业调整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加大专业整合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是继续加大对职教中心机加类的各个专业的整合力度,加强各专业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提升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加大机加专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对现已成型的“职农”牌玉米脱粒机继续进行产品升级和延伸,突出其环保、安全、产量高、多功能、可移动的设计优势,并逐步开发市场推广使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师资、设备实际,组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研发1-2新品种、新项目,推进研发向多品种、高层次发展2、围绕县域产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一是围绕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调整专业设置根据磐石市形成的“金属冶炼、非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子通讯”产业群的县域产业结构特点和市场需求,采取长线和短线专业相结合的形式,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加大焊接、车工、钳工、电工电子、制药技术等涉工专业的建设,并逐步积极开发新专业,专业建设体现技术含量高、招生规模大、办学质量好、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广的特点,满足域内企业需求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根据域内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达到按需而设、按需而教,使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3、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短培培训工作继续发挥职教中心短培短训基地的培训职能,根据域内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开展好技术技能培训,使短期培训从体力型逐渐向智能型转移依据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数量和培训层次(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创业者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全民创业培训)。

      对“上岗技能无偿援助计划”培训和农村科技培训有计划地拓展专业、提升层次和扩大规模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同时,针对农民时间零散、地域分散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简单、经济、便捷、实用等优势,广泛开展农民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培训五)强化教学管理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1、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文化课以实施探究的“三环六步”教学法为载体,实训课以“项目教学法”为载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体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加强产品研发,鼓励师生创作,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2、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创建独具特色的职业德育模式 针对中职生的特点,继续开展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自我锻造,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改革,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之打扮得体、举止文明、心理健康,掌握娴熟的技能,适应企业的需要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即是把素质较高、学习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派到大专院校进修,使其提升业务能力请进来”即是把企业的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聘到学校来,在承担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的同时,与校内的教师结对子,对其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指导;二是加强名优教师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