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赏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389079271
  • 上传时间:2023-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赏析《桃源忆故人》秦观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秦观词的基本风格是雅丽,但是也有少量俚俗之作这首词既俚又雅,堪称雅俗共赏调名《桃源忆故人》,词旨与调名相应,同样在于“忆故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桃源仙洞中的故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而是指自己的夫婿词的内容是写闺中少妇的寂寞情怀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这首词上片前两句是说,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与她共度首句意谓词中的女子被“薄情郎”深锁在玉楼之中在传统的中国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情郎或薄倖,这里“薄情种”概指女子夫婿古代女子藏于深闺之中,与外界极少接触,遇到夫婿外出,自有被深锁玉楼之感了在介绍环境、引出人物之后,便以情语抒写长夜难眠的心境了清夜”,写夜间的清冷岑寂;“悠悠”,状夜晚的漫长悠悠清夜,闺人独处,倍觉凄凉而着以“谁共”二字,则更加突出了人物的孤栖之苦又以问句出之,便渐渐逗出相思之意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上片后两句是说,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成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此时她唯见一床绣有鸳鸯的锦被、一双绣有凤凰的枕头凤凰鸳鸯,皆为偶禽这对主人翁来说,无异是强烈的对比,辛辣的讽刺鸟儿尚且成双作对,人儿反而单栖孤眠,难道人不如鸟吗?因此词中说是“羞见”,羞,害怕这“羞见”二字用得特别好,既通俗,又准确;以“羞见枕衾鸳凤”烘托人物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歇拍“闷则和衣拥”中的“则”是俚语,也就是说活在人民口头上的语言,一般雅词中是不用的作者在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在这一句中,“闷”字似更为要紧,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锁,因为无人共度长夜,更怕见到成双作对的“枕衾鸳风”而更感孤单,所以心头感到很闷闷而无可排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因此这一句是上片结穴的所在下片写主人翁梦醒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下片前两句是说,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他拥衾而卧,似乎睡着了,入梦了她梦见了什么,词中未写,她似乎梦得很甜美,但刚刚入梦,就被城门楼上的画角声惊醒了这两句,从语言上看,因为它并不俚俗,而略带雅丽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末两句是说,往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结尾,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到室外。

      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清冷,但语言变得更雅丽月冷霜寒,境界何其凄清!这也是主人翁心境的写照梅花弄”,即《梅花三弄》,汉横吹曲名,本属笛中曲,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听“梅花弄”而曰彻,说明从头至尾听到最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这结尾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了主人公长夜不眠的情景,语言清丽,情致雅逸译文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注释此调汲古阁本作《虞美人影》《永乐大典》卷3005误作晏几道词,《古今别肠词选》又误作裴度词故人在此词中所指并非一般朋友,而是指恋人或夫婿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羞见:怕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亦犹云‘怕见’也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羞看,怕看也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严城,防守严密之城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月华;月光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曲终,谓之“彻”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名家点评明杨慎批《草堂诗馀》:自是凄冷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四眉批:不解衣而睡,梦又不成,声声恼杀人评:形容冬夜景色恼人,梦寐不成其忆故人之情,亦辗转反侧矣清彭孙通《金粟词话》:词人用语助人词者甚多,人艳词者绝少惟秦少游“闷则和衣拥”,新奇之甚用“则”字亦仅见此词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彭骏孙《金粟词话》云:“词人用语助……(同上略)”按此乃少游恶劣语,何新奇之有?至用“则”字人词,宋人中屡见,有“挤则而今已挤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忆则如何不忆”之类,亦岂谓之“仅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