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与知识产权保护.docx
17页物联网被提出后不久就在世界上掀起了一阵研究热潮国内中科院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初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本设施,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觉得IBM公司的这一设想极有也许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畴内引起轰动物联网研究是世界上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的将来信息技术,在世界传感网领域,国内是原则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之前,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社会,科技引领时代,做好物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国内政府实行将来国家战略显得特别重要 一.国内物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种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确切的定义,是指通过射频辨认(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商定的合同,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互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辨认、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自诞生时就显示了其在信息化时代的潜力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种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种发展机遇”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将来变化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随着物联网研究的进一步,世界上某些重要国家已经意识到物联网将来应用的潜力 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办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初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本设施2月24日,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IBM论坛上发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方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觉得IBM公司的这一设想极有也许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畴内引起轰动 理论界有一条定律即每隔十五年世界会发生一次大的信息革命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公司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乱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限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筹划用时间,耗资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本构造,发明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觉得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她们觉得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同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获得了某些科研成果,建立了某些合用的传感网业内专家表达,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国内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原则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予以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行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重要方向之一,对若干核心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予以支持 国内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国内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本原则体系、核心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原则、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国内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品位成为也许。
在原则方面,,国内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原则化制定工作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原则化大会在国内举办第2次会议上,国内代表ISO/IEC传感网原则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原则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原则构成员国的承认国内已成为国际传感网原则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原则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记录,截至底,国内申请的有关传感网的专利数是378件,基本和核心专利分别是10项和211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1]国内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状况类似为了提高国内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原则、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公司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播、信息解决、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国内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在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顾客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伙,环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谋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重要完毕于八十年代1990年11月,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合同》草案,它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原则的形成 针对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时间较短,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单薄等状况,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宣教,并加速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员的培训在中国各地,近年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现象增多,从一种侧面阐明了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为了加速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中国政府还同有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伙,组织有关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参与多种培训班和研讨会。
中国已逐渐形成涉及第二学位、研究生生、博士生的培养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一批批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正在向社会不断地输送 物联网将启动一种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日本政府即制定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策,取代先前“技术立国”的定位;美国政府也出台了21世纪专利发展纲要,建立以市场为驱动的知识产权制度这些政策都对物联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在高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在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变化了老式的资产构造,使原先居于主导地位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有形资产在资产构造中已退居另一方面,而相应的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版权等知识产权类资产对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产权所发明的经济价值已经占高新技术公司的很大比重 中国目前正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大国过渡,但是这显然还不够,还应当向创新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迈进中国公司在专利上,可谓教训深刻中国的DVD产量曾占全球市场的80%,但在专利战下,每出口一台VCD、DVD要交纳专利金12美金,中国品牌在海外曾一度沦为挣取血汗口粮、依赖资源和环境透支的国际DVD代工商。
据记录,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公司仅占大概万分之三,99%的公司没有申请专利,60%的公司没有自己的商标[3]对于国内物联网已获得的技术和过去的历史经验表白,目前社会不仅仅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自己的知识产权例如,中草药本是国内的强项,目前却有900多种由国内研发并完善的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在每年上百亿元的中草药专利许可贸易中,国内不仅拿不到专利费,还不能向拥有这些专利的外企所在国家出口此类专利产品[4] 中国应当运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增进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又称财产权劳动学说),每个人对她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那么她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她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应当属于她,其她任何人则没有这种权利根据这一理论,作为智力劳动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形成是必然的的确,正如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所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外化(通过从劳动动作到工具和从思维到有声语言的转化,人补充和强化自己的生理机能)使劳动与具体的个人相脱离,并成为可以转移、互换和积累的客体。
"并且历史地看,对知识界定以一定产权的法律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鼓励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产权交易所形成的鼓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来实现的由于高技术所具有高回报、高效益的特点,自然可以鼓励公司的技术创新(高投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而更深层次的,由于高技术所具有的尖端或复杂技术的特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伙,正所谓“科学进步有赖于科学思想的有效交流”[18];而产权明晰又是这种“有效交流”的前提出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19- )就明确指出,“专利制度在这一阶段的长处是,它不仅保护专利的所有者,并且鼓励她公开她的发明,从而维护科学概念的自由交流因此,高技术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进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无论在什么地方存在着进步或进步的也许性,几乎都是由于科学的应用科技的应用是一种经济的过程,其重要特性是“波及与那些控制着生产要素的人达到合同,引导她们自己或容许别人把她们的资源应用于经济目的”。
而经济过程则重要是通过市场来完毕的在这里,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市场在如下三个方面增进了高技术的转化:(1)使高技术成果有明确的市场主体;(2)高技术有利的市场地位诱发了科研成果的应用;(3)增进科研--开发--应用一体化的形成 最后,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这里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高技术所具有的复杂性、前沿性特性,往往会引起某些既有法律体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才有也许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技术,从而使我们的高技术产业可以挺立于世界强者之林在法律制度与观念层面上,必须对民族产业保护问题有一种对的的态度虽然观念历来不被作为进口项目,但法律条文与制度的渗入却很类似于贸易商品的进口进口也许损害民族经济,但是,在评价这种不平衡时还要与闭关自守很也许带来的匮乏相比照,况且这种不平衡还也许是临时性的 三.展望将来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对中国技术革命的影响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步,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
权威机构预测,到,物物互联业务与既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1,物联网产业将有也许成为下一种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