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14页DOC).docx
222页……………………………………………………………最新资料推荐…………………………………………………目 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4计算机应用基础 28大学英语 32高等数学B 34物理学C 38物理学实验C 40线性代数B 43管理学基础 46机械认知实习 48工程图学A 50机械CAD 55理论力学 A 57机械基础实验 61材料力学 B 68工程训练A 71电工电子技术A 73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77机械原理 82电工电子综合实验 86机械电子工艺实习 87机电传动控制 88液压与气压传动 B 92机械设计 95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 102工程测试技术 B 105数控技术A 10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11专题讲座(双语) 113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115林业与园林机械(双语) 117名师讲堂 123C语言 1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2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3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 133信号与系统C 136嵌入式系统及机电接口应用 139概率论B 141电控科技创新训练 143机构科技创新训练 147有限元分析 149金属切削机床 151机器人技术 154系统工程 156控制工程基础 161内燃机理论与构造 164人机工程学 169木工机械B 171机械优化设计 173数据库C 175CAD/CAM原理 179汽车构造及理论 181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17:24: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专业代码:080301 学科门类:工学(机械类)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具备林业与木工机械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应用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在通用机械、林业机械、汽车工业等行业从事机械产品与装备研发、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运用、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开发与应用、机械装备与系统的运行管理、生产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专业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等1、本科生应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军训及公益劳动等活动2、通过大学美术、大学音乐、大学影视等课程学习,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3、强调主动学习、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等知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5、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技术,初步具有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运行和维护能力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力学 2、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图学A、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B、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A、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工程测试技术B、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林业与园林机械等四、全学程教学安排本专业全学程共计144周,用于教学安排共计7学期 112周,用于毕业论文(设计)1学期共计14周在112周的教学周数中,理论教学93.5周,教学实习16.5周,军事教育1周,入学教育1周,公益劳动2周,教学评价1周,各项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本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开设35门必修课,共计126.5学分,设专业选修课21门,共计49学分,学生必须从中至少选修32学分此外,学生必须从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2学分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践、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机械基础实验,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工程训练,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工艺实习,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林业与园林机械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1、工程训练A(第3学期,工学院实验实习中心,3周,3学分)实习目的: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对简单零件初步具备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种上应具备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劳动观念、质量和经济观念上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要求:以机械制造中的冷、热加工基本工艺以及现代数控加工实习为主,并进行操作训练获得常用工程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并适当安排实验、电化教学以介绍新工艺、新技术等机械类专业的实习重点是冷加工,冷加工中以车床为重点热加工实习铸造是重点、其次是焊接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4学期,教室楼,1.5周,1.5学分)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完整的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分析设计工作和计算说明设计内容:(1)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动态静力学分析;(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以上二者任选其一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5学期,教室楼,3周,3学分)设计目的:初步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初步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设计要求:要求包括能根据设计任务拟定总体方案,按机器工作状况分析、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合理选择材料,计算和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考虑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机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等4、林业与园林机械课程设计(第7学期,教室楼,2周,2学分)设计要求与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林业与园林机械设计程序、方案确定、参数选择、图样绘制、手册及工具书使用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奠定一定基础选择林业与园林机械的典型机构、工作部件,确定设计题目5、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第5学期,森工楼,1周,1学分)实验目的:学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进行实际电子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通过完成理论设计和实际调试,加深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调试电路的实践技能实验要求:在熟练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原理的条件下,通过正确的实验技能及手段独立完成1)通过对实际电路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路的分部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6、机械基础实验(第2-5学期,森工楼,56学时,3.5学分)实验目的及要求: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械专业方面的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以及初步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实验内容:工程图学(测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实验7、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第5-6学期,森工楼,32学时,2.0学分)实验目的及要求: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实验内容: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实验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6学期,森工楼,1周,1学分)实验目的:(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方法2)掌握方案制定的方法3)能够在系统框架下考虑机械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4)培养在设计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动手能力实验内容:(1)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应用综合知识,按照题目要求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建模2)实现所要求的机械系统的选型和设计。
3)完成对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选型4)通过模型及程序验证设计方案9、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第8学期,北京等地,14周,8学分)(1)培养文献综述能力利用社会实习、调研和检索到的与设计或研究题目有关的国内外资料,初步掌握该领域的发展概况,写出设计实习报告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2)参与科研与设计实践综合训练结合实际科研或来自生产实践的设计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和产品等开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1、文化素质培养:选修人文类课程10学分,涵盖大学美术、大学音乐、大学影视等各类人文素质课程2、名师讲堂:每学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设讲座3、创新能力培养(1)数学建模(与理学院合作);(2)社会实践(在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并写调查报告);(3)相关学术活动(组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4)机械创新设计(与团委合作);(5)课外科技制作竞赛(与团委合作);(6)“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七、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八、相近专业车辆工程 自动化 工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毕业的最低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总学分:187.5学分理论教学学分:153学分(2448学时)必修课学分:109学分(1744学时)选修课学分:44学分(其中公选12学分 专选32学分)实践必修环节学分:34.5学分(包含名师讲堂1学分)■ 必修课 机械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周)总学分各学期学时分配承担单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讲座讨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z07a0007t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320000 2.0 32 人文院s07a0004t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018000 3.0 48 人文院m07a0083t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6036000 6.0 96 人文院m07a0082t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3018000 3.0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