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docx
24页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目录第 1 章 统一格式规定 21.1 图件格式 21.2 工程和样品代号及编号方法 31.3 粒度及层厚的规定 4第 2 章 地质测量 52.1 剖面测制 52.2 地质填图 62.3 地质测量提交资料 9第 3 章 山地工程编录 93.1 编录基本要求 93.2 探槽编录 103.3 坑道编录 103.4 钻探地质编录 113.5 山地工程编录提交资料 11第 4 章 采样与化验 124.1 岩矿鉴定标本 124.2 化学分析样 124.3 岩石光谱样 134.4 土壤金属测量(化学样) 144.5 矿床开采技术样 144.6 其他分析 15第 5 章 其他 16附录一 17附录二 19附录三 21附录四 22为加强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地质资料汇总、汇交,提高地质工作成果资料的质量, 项目野外地质工作除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中国地调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外,针对 一些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本工作细则,作为各项目工作的统一标准项目组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不得擅自变动和更改随着地质工作进展和认识的加深,本细则有不恰当、不完备之处,可提出意见,并将意见汇集 到总工办,由总工办负责作进一步修改和增补,使之逐步完善。
第 1 章 统一格式规定1.1 图件格式所有图件包含有图名、比例尺、图廓线、图面内容、接图表(分幅时)、图例、剖面图(必要 时)、柱状图(必要时)、图签等内容原始素描图则用文字说明代替图例1.1.1 图 名凡区域地质图、矿区(点)地质图、工程分布图等综合图件,图名都冠以“广西XX 县XX矿区XXX图”1.1.1.2勘探线剖面图、纵投影图、储量计算图、工程素描图等图件,图名冠“XXX矿区X XX图”1.1.2 图 例 图件图例及花纹按广西统一图例格式执行,不足部分由各子项目负责统一编制 图例的排列顺序为:地层单位、符号(从新到老)f岩浆岩时代、符号(从新到老、从岩体到岩脉)f岩石花纹符 号(沉积岩f变质岩f岩浆岩f蚀变)f地质界线f产状符号f地质构造(褶皱f断层)f矿体、 矿脉及编号f工程及编号(钻探f坑探f浅井f槽探)f勘探线及编号f观察路线、观察点及编号 f光、薄采集位置及编号f工程取样位置及编号f矿(化)体品位/厚度、采取率f设计工程位置 及编号f物化探异常f工作区范围不足或多余部分,由各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图件的具体要求,按上列顺序负责补充修改1.1.3 图 签图件图签分综合图图签及素描图图签。
1.1.3.1 综合图图签90mm综合图图签50mm单 位图 名11拟 编图号审 核顺序号清 绘比例尺总工程师日 期20mm个—15mm 乂图20mm资料来源25 mm90mm分幅简易图签~~名号25 mm顺序号20mm 25 mm1.1.3.2 素描图图签W 90mm素描图图签(原始图签)29mm图 名图 号顺序号拟 编编图日期审 核审核日期20mm 25mm \ 20mm ~ 25mm1.1.4 图 幅_ 综合图件根据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图,凡图幅大于80X 110cm时(包括图边、图框)均要求分 幅素描图一律按50X75cm规格图幅编制素描图分幅素描图图签放在最后一幅图,其余用简易图 签分幅图应在右上角图框外画出分幅表冬 30mm 、分幅表8mm_15 mm15mm1.2 工程和样品代号及编号方法1.2.1 勘探线编号以矿区中部00线为中心,每50m—条勘探线,往西(南)以奇数编号,依次为01、03、05、07、 09、11……;往东(北)以偶数进行顺序编号,分别为02、04、06、08、10……1.2.2 工程和样品代号地质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下表:1.2.3 编号方法1.2.3.1 地质点、实测剖面、样品、标本等均用顺序编号,即项目代号、顺序号连接而成,号 码允许不连续、缺号,但不许有重号。
例如:B18即第18号标本1.2.3.2 探矿工程由工程代号、勘探线(或矿脉)号及勘探线(或矿脉)上该类工程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勘探线号及工程顺序号均为二位数字,例如:TC0701即为矿区07号勘探线第一号探槽项目代 号项 目代 号地质观察点D标本B剥土BT薄片b探槽TC光片g浅井QJ构造标本GB竖井SJ矿物测温标本KW斜井XJ自然重砂Z平坑(平硐)PD人工重砂RZ沿脉YM基本化学分析样H穿脉CM光谱分析样GP米坑CK金快速分析样KF钻孑LZK组合分析样ZH照片ZP单矿物分析样DF磁盘(电算用)CP土壤地化样TR光盘KP原生晕样Y内检样町次生晕样C外检样町小体重样XT选矿试验样XXU1.2.3.3 送样单及样品登记表等资料,样号在2位数以上,采用简写方式,即与表格上下对直 写最后一位数的序号,但每页表格第一格以及每进十位数的样号要写样品全号表格中上下文字内 容相同,采用简写方式,即在内容相同下格中间打一个“ ••”即可,但每页表格第一格和内容有变时 要写全内容表格上下内容相同简写方式不允许笼统竖写或打竖直线分析数据不允许采用简写方 式1.3 粒度及层厚的规定1.3.1 层理厚度划分巨厚层(块状) 厚层 中厚层 薄层 微层 显微层>1.0m;0.5m —1.0m;0.5m —0.1m;0.1m —0.02m;0.02m —0.01m<0.01m 。
1.3.2 碎屑岩粒度划分1.3.2.1 粗碎屑岩(砾岩)块石(角)砾岩碎屑粒度>1000mm ;巨(角)砾岩碎屑粒度200 — 1000mm粗(角)砾岩碎屑粒度50 — 200mm ;中(角)砾岩碎屑粒度10 — 50mm ;细(角)砾岩碎屑粒度2 — 10mm 1.3.2.2 中碎屑岩(砂岩)巨粒砂岩 粗粒砂岩 中粒砂岩 细粒砂岩 粉砂岩碎屑粒度 碎屑粒度 碎屑粒度 碎屑粒度 碎屑粒度1—2mm;0.5—1mm;0.25—0.5mm0.1—0.25mm 〈 0.1mm 1.3.3 化学岩或重结晶的结构粗晶(粗粒)> 0.5 mm中晶(中粒)0.1-0.5 mm细晶(细粒)0.01-0.1 mm微晶(微粒)0.005-0.01 mm隐晶 < 0.005 mm1.3.4 花岗岩粒度划分伟晶> 10 mm粗粒> 5 mm中粒2-5 mm细粒0.2-2 mm微粒< 0.2 mm第 2 章 地质测量填图前要明确任务要求,收集、整理并研究前人资料进行野外踏勘,选择并测制地层剖面, 确定地层层序,划分填图单元,编制填图计划2.1 剖面测制2.1.1 实测剖面方法及要求a 、按所在 1 : 5 万图幅磁偏角校正罗盘;b 、剖面名称、编号、导线号应用红油漆写在露头点上作标记;c 、剖面起点、终点、分界点、重要的矿化蚀变、构造均应定点控制。
2.1.2 实测剖面记录2.1.2.1 统一按〈〈实测剖面记录表〉〉记录每条导线的参数、岩层分层情况、岩性、岩层产状 及样品采集情况,同时在野外记录本上对所出现的岩性、岩层、矿化蚀变等详细描述记录参考 附录二、附录三)2.1.2.2 记录内容及要求a 、沉积岩描述顺序① 岩性:岩石名称、颜色、风化特征、结构构造、层理厚度、碎屑特征及含量、矿物成分及含 量、其它特征(层面构造、变形构造、矿化等);② 接触关系特征;③ 产 状;④ 样品采集类型及编号b、 岩浆岩描述顺序① 岩性:岩石名称、颜色、风化特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含量及其特征;② 流动构造、包体特征(产状、数量、大小、成分、接触关系)、节理;③ 岩脉及其产出特征;④ 岩相变化及接触关系特征;⑤ 接触带特征;⑥ 样 品c、 构造描述顺序① 断裂空间分布情况、可见长度、挤压破碎带或蚀变带宽度、构造岩特征、断裂两盘产状、形 态(沿走向、倾向的变化情况)、断面特征、应变矿物及其展布特征、伴生、次生构造;② 断层两侧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及破碎情况;③ 断层活动期次、性质确定;④ 样 品d、 在实测剖面过程中,要求野外同时作出相应的剖面草图。
剖面图按实测情况自然展开作图, 平面图则以预计的剖面方位为基线作图e、 对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原生沉积构造、断裂、褶皱、矿化蚀变等应作大比例 尺(1: 10—1: 100)素描图或照相f、 采样要求详见各类样品的采集所采样品均要标在剖面图上2.1.3 室内整理要求① 实测剖面记录表、记录本要每天整理完善,核对原始数据,计算各类参数,提供准确数据;② 整理完善剖面图及平面图,确定初步分层方案;③ 所采样品应当天整理完毕(编号、填写标签等);④ 修饰完善野外素描图;2.1.4 资料整理2.1.4. 1 平面图先确定剖面图基线总体方位,然后根据测量方位和平距将每根导线逐一绘到厘米纸上平面图 的内容有:产状、分层线、断裂线、岩脉、矿化蚀变带、褶曲轴线、地质点、地层代号、居民点、 导线点、重要标志2.1.4.2 剖面图 用垂直剖面法作图,即用每根导线的平距垂直投影到基线上,标出高差(累计高差)地形线,岩层产状画真倾角,画出岩性花纹剖面图上还标出采集的各类样品及编号2.1.4.3 柱状图根据实测结果所确定的分层情况,计算岩层厚度,作出地层柱状图2.1.4.4 编写实测剖面小结2.2 地质填图2.2.1 地质填图的质量要求2.2.1.1 1: 10000地质填图大致查明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化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 要素。
因此,对1/万地质填图要求如下:a、 矿体及找矿标志层、地层分界线、岩体接触线与成矿有关的构造、蚀变带及岩脉沿走向追 索,点距100-200m,并辅以线距200m左右的穿越路线观察,对特殊地质体地段可适当将点距加密到 50-100m,掩盖地段需布工程揭露,工程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b、 其他地层及岩性以穿越路线观察,线距大约200mc、 矿体(脉)岩脉、蚀变带、构造按填图比例尺精度要求表示在图上d、 新发现的矿化露头、蚀变带及一些有代表的岩石都要拣块或刻槽采取化学样及其他样品及 标本e、 地质填图采用1: 1万航测地形图为底图,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进行填图,重要地质观 察点图上允许误差< 1mm,其它地质观察点图上允许误差<2mmof、 1: 1万地质草测,线距250-300m,点距250-300m,要求每平方公里地质观察点数为15-20个g、 1: 1万地质简测,线距200-250m,点距200-250m,每平方公里要求有地质观察点数为20-30 个h、 1: 1万地质测量,线距100-15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