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4233555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第一节 优质水稻常规栽培技术一、育秧移栽技术优质水稻栽培,除要选用优质高产、熟期适宜的品种(组合)以外,培育壮秧和合理密植移栽也是确保稻米品质优良和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 (一)壮秧标准根据早、晚稻和中稻及不同茬口的要求,可分为大、中、小苗,采用旱育和水育肥床秧田培育大蘖壮秧大苗:叶龄5.5以上,秧龄35天以上;中苗:叶龄4~5.5,秧龄25~35天;小苗:叶龄2.5~4,秧龄25天以下不同秧龄的秧苗都要求基部粗壮扁平,叶片挺直,带大蘖率高,植株富有弹力二)秧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旱地或水旱田苗床做专用秧田要求苗床地下水位在50厘米以下,便于灌溉苗床应相对固定,可一床多用,多季培肥,床土厚度在18-20厘米在确无旱田或园田的纯水田稻区,应推广高床育苗把稻田变为旱田或利用水渠主埂,整平加宽到所需宽度,高出田面30㎝,秧田规格因需要而定,一般以1.2~1.5m宽为宜三)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以防治恶苗病为重点,进行晒种、风选、筛选、盐水选种(12.5㎏大粒盐加水100㎏,鸡蛋露出水面2分硬币大小)种子纯度要求在95%以上盐水选种后,用多菌灵700倍液或强氯精300倍液等任一种药剂结合浸种消毒,浸种2-3天,每天上下翻动2-3次。

      后用清水漂洗二遍,再催芽,待90%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早稻易可采用温汤浸种,高温(35-38℃)破胸,适温(25-30℃)催芽,常温晾芽,但芽长不要超过半粒谷四)育秧方法1.湿润育秧是我国最普通的育秧方式它是在一般稻田的基础上通过精细耕作和整地做成苗床,然后进行以水管为主的育秧2.旱育秧旱育秧,是指利用旱地、旱田或水旱田,通过精耕细作、整地和培肥,做成育秧苗床在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在水分不饱和的湿润状态下培育水稻秧苗要特别注意苗床调酸和防治水稻立枯病3.保温育秧包括大棚育秧和塑料薄膜覆盖育秧大棚育秧要求秋整地、秋打床、秋施农肥,耕翻10~15㎝大棚育秧规格一般掌握在距离地面高度1.8~2.0m,宽度6.0m,长度20m为宜,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棚布要开闭式,可在上一年就备好床土,搭好棚架,新年后扣棚布,化床土大棚育秧的主要优点为:一是能在早春提早扣布化床土,提前在棚内作业,实现早育抢积温;二是由于大棚内空间大,温差小,并能实行多层复盖,有利于早春保温防冻育壮苗,提高成秧率并且浇水施肥等苗床管理十分方便,育苗成本也低提倡棚内立体栽培,综合利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与大棚育秧所不同的主要是以塑料薄膜搭架覆盖保温来代替大棚保温。

      薄膜覆盖育秧,因秧苗生长空间相对小一些,保温增温效果更好,但要特别注意根据天气变化,进行适时揭膜调温和通气,还要防止风吹和机械损坏薄膜五)播种播种日期,应根据本田茬口和天气情况确定,一般在气温稳定通过10~12℃时可进行露天播种,低于10~12℃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后才能进行播种要适期早播,在保证正常出苗的前提下相对越早越好可用定位播种器或手工播种播种量:常规稻,旱床为200~250g/ m2,湿润秧田为20~40g/m2;杂交稻,旱床为150~200g/ m2,湿润秧田为10~20g/m2要求播均播匀,播后压种塌谷,旱育秧时可用过筛细土或配制的营养土均匀覆盖0.5㎝,做到不露籽;播种后再用苗床专用除草剂进行封草六)秧田管理1.播后检查:床面是否落干,水分不足时即行补浇透水;苗出土见绿即撤地膜并通风,排出有害气体,蒸发床面多余水分2.温度管理:出苗前密封保温,出土后见绿即通风,一叶期不超30℃,2叶期不超25℃,3叶期不超过20℃,插秧前3~5天同外界温度;遇到低温时要采取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3.水分管理:钵体育苗和隔离层育苗较易缺水,其标志为秧苗早晚露水珠少,通风时秧苗叶片打卷;置床育苗在出苗前保床土水分,出苗至3叶期控制浇水,3叶期后按需要适时浇水,床上水分要求在80%~90%。

      4.苗床灭草:苗床封闭用1.2%丁扑水稻苗床除草剂,每20~25㎡一袋(2.5㎏)均匀撒于床面(或按说明使用手头备有药剂)进行封闭,而后即行覆膜盖布未封闭的在秧田杂草 一叶一心时,按说明使用20%敌稗乳油,均匀喷雾进行灭草处理5.防治立枯病: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用50%立枯净1.5g,或2.5g敌克松1000倍液喷撒,或用青枯灵、克枯星、病枯净等药品,按说明使用,防治立枯病6.苗床追肥:旱育钵体及隔离层育苗,应酌情适时补肥;旱育苗床一般不追肥,如缺肥时可用100倍液喷施后,用清水冲洗两遍一般在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1m2苗床用尿素1.5~2.0g,稀释100倍液喷撒,施肥后用清水冲洗叶面,以免烧伤叶片七)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水稻优势产业带,主要有水稻移栽、水稻直播和水稻抛秧等三种水稻种植方式要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生态条件、不同熟制及茬口,合理安排种植方式目前,这两个产业带仍然以水稻移栽为主导种植方式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业劳动力出路好、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地区,水稻直播和抛秧发展的速度较快,应用面积也大八)耕作整地与施肥1.耕作整地和施基肥 绿肥田燥耕晒垡2-3天,绿肥亩施750-1000公斤,多余部分应割出。

      冬闲田应冬耕翻垡,冻融土壤,移栽前10-15天先施有机肥,洒匀后耕翻耙碎土垡,上水后耖平施面肥待插秧采用旋耕整地时,有机肥和化肥同时施入,上水耖平待插秧2.肥料用量 应根据目标产量,总施氮量掌握在10-14公斤,(每500公斤稻谷需吸收氮素9-12公斤),及相应的磷、钾等元素方法是重施基面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合理重施穗粒肥,通常亩施有机肥750-1000公斤,及碳铵25-30公斤,(占氮素总量的50-60%),过磷酸钙5-20公斤,氯化钾5-7.5公斤作基面肥,其余作追肥九)合理密植,适时移栽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中心环节之一合理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灌溉条件以及秧苗素质、插秧时间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水稻密植方式有正方形等行株距、长方形不等行株距和宽窄行等三种1.正方形等行株距如20cm×20cm、25cm×25cm等,这种方式种植的植株分布均匀,地上部受光和地下部根群伸展比较一致,在稀植的情况下对分蘖发生有利,但密度增大行株距缩小时,田间操作不方便,不利于通风透光2.长方形不等行株距如30cm×20cm、25cm×20cm等,这种密度方式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密度水平,同时行距大,便于通风透光和田间操作,在生产上较普遍采用。

      3.宽窄行如行距(30,20)cm×株距(10,15)cm,这种密植方式是近年来水稻尤其是杂交稻高产超高产栽培中流行的一种方式,它既适合于分蘖力强品种的稀植栽培,又可以适合分蘖力较弱品种的高密度栽培,通风透光好,增产效果显著移栽时,要做到适龄移栽要根据品种、育秧方式、播种量、茬口等因素来合理确定移栽的适宜秧龄移栽时,要求田土淤泥先沉实后插秧,不要深水插秧,要达到不漂秧、不浮秧、不伤秧、不勾秧,薄水浅插,第一叶露于田面插得直,株距、行距都要能对直;插得匀,杂交稻单本或双本,常规稻3-4本;插得笃,秧苗挺笃,不斜不眠二、大田肥水管理技术(一)分蘖期以浅水层为主,自然落干后适当露田,再灌水,促使根系下扎和低位、中位分蘖;在施足基面肥基础上,适量施用分蘖肥若露田复水后,叶色仍然褪淡,应及时追肥,每亩尿素4-5公斤(为总N量的15-20%)对生长不平衡的田块要及时补肥,对生育期长的晚稻应适量施用壮秆肥达到穗数苗后注意控蘖促壮,以利攻大穗争足穗二)长穗期在达到预定穗数苗的90%时即可排水,分次轻搁田,以防止苗峰过高,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稻体基部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苗情叶色等,在控制苗肥的情况下,穗重型品种在倒3-2叶时重施促花肥,以利增加穗枝梗数和颖花量;多穗型品种在倒2-1叶时重施促花肥,以减少颖花退化。

      中间品种注意促、保兼顾,用肥量为尿素5-7公斤(约占总N量的25-35%)缺钾的田块,亩补施氯化钾5-7.5公斤注意薄水施肥,自然落干,促进以水带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提高群体质量、促进大蘖优势、主攻大穗、增加穗粒数和提高结实率的目的三)抽穗灌浆期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常灌跑马水,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要防止生育后期脱力早衰,进行根外追肥,每亩可用尿素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再加水50公斤,作叶面喷施1-2次,以延长功能叶寿命,强化增粒优势,协调强势花与弱势花的争养分矛盾,确保减秕增重要根据土质、气候条件等,在收割前早稻3-5天,中、晚稻5-7天断水干田,切忌断水过早三、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一)水稻病虫害防治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栽培技术为主的农业防治,二是以施用农药为主的化学防治,三是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 1.农业防治 在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系统中,提倡选用抗虫品种,搞好控害丰产栽培,推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等农业措施,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丰产技术协调统一起来包括:(1)选用抗病虫、丰产、优质品种;(2)适时播种和移栽;(3)合理密植与施肥;(4)合理排灌,适时露晒田。

      2.化学防治 在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上,提倡采用“抓两头(秧苗期、孕穗破口期)、放中间(分蘖期)”和“治小田,保大田”、按照防治指标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的施用策略具体做法是:苗期集中用药,治秧田,保大田这一时期主要是注意防治三化螟,兼治稻蓟马,山区注意防治稻瘿蚊,注意防治烂秧和稻瘟病中期按病情和虫情适当用药孕穗破口期是防治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虫害,应以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病害,主要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齐穗期要注意防治穗颈瘟和纹枯病推荐用药:(1)防治二化螟,每亩用20%海正阿维唑磷兑水喷雾;(2)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每亩用58%稻虫杀净100克,兑水50-60公斤水喷雾;(3)防治纹枯病,使用井岗霉素等;(4)防治稻瘟病,使用三环唑等;防治白叶枯病可用叶枯净等3.生物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来控制稻田各种虫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大量杀伤自然天敌的农药二)稻田草害防治稻田杂草防除也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杂草种类和危害性,各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防除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1.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 稻田杂草主要可分为三类,即稗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

      秧田期的杂草主要有:稗草、碎米莎草、牛毛草、节节草、鸭舌草、眼子菜、丁香蓼等移栽大田的杂草主要有稗草、雨久花(兰花菜)、野慈姑(驴耳菜)、泽泻(水白菜)、眼子菜(水上漂)、牛毛草(牛毛毡)、萤蔺(小水葱、灯心草)、针蔺(小水葱)、扁秆藨草(三江藨草—三棱藨草)等,其发生时期主要为2个时期,即插秧后7~10天,稗草和莎草科杂草相继发生;插秧后15~20天,阔叶杂草如鸭舌草、节节草、野慈姑、眼子菜等杂草将陆续破土萌发2.杂草防除 分非化学防除和化学防除两种技术措施非化学防除 是指通过合理的耕作、整地、播种、灌溉、施肥、轮作和品种选用等农艺、生态措施过去应用较广泛的是通过耕作的“养草灭草”、通过密植早发的“以苗压草”、通过深水灌溉的“以水控草”等这些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但对稻苗的生长、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通过在促进水稻快速出苗、增强稻苗生长活性和提早建立群体冠层等方面进行品种改良与肥水调控,提高了水稻对杂草的竞争性,抑制杂草滋生的作用明显而对机械条直播而言,生育中后期的人工拔草或机具除草要比人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