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围神经双卡多卡综合征研究进展PPT精品文档.ppt
30页周围神经双卡、多卡综合征研究进展*1.周围神经的结缔组织膜 * 结缔组织膜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2.3.周围神经的结构 神经元突起*神经纤维 有髓 鞘膜—雪旺氏细胞 无髓:直径< 1μm4.周围神经的血供神经干伴行血管 阶段血管神经系膜 神经外膜血管横斜 神经束间血管网斜穿神经束膜神经束内微血管网5.周围神经的轴浆转运一、概念 ( Weiss观点)l轴浆转运(axoplamic transport) :物质在神经纤维内的运输6.二、轴浆转运的方式和速度顺向 :慢速 ——1mm/d 维持神经纤维的 成长和再生 快速 ——410mm/d 体温影响速度 逆向: 快速——100mm/d 营养胞体、反馈控制胞体合成蛋白质7. 神经递质、合成酶、蛋白质外源性物质:NTF、病毒8.双卡、多卡概念 1973年,Upton和McComas提出了双卡综合征(Double-Crush Syndrome,DCS)的假说,认为由于神经近端受压,可导致轴浆运输变慢或减少,从而使该神经其他部位对卡压的 易感性增高;一个轻微卡压引起的轴浆运输减少不至于引起神经退行性变,即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第二个卡压慢慢出现时可加重轴浆流的减少,使之低于远端神经退变的 安全阈值(safety margin),而出现临床症状。
9. Dahin等经实验研究看到,远端神经卡压可引起轴流逆向运输障碍而引起神经胞体变化,从而可导致近端神经的再次卡压,由此提出了逆向双卡(Reverse Double Crush Syndrome,RDCS)的理论10. Mackinnon定义多卡综合征(Multiple Crush Syndrome,MCS) 为:一根神经可以在多处卡压,也可以在单一解剖部位的多点受压,其中任何一点均不引起症状,然而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足以引起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11.病因病机一、机械因素1、解剖因素:Struthers弓 、 Guyon管2、劳损(overuse)二、代谢因素 糖尿病、酒精性神经病变、慢性肾衰、甲状腺功能减退、粘液性水肿12.尺神经沟卡压 图13.腕管处卡压 图14.臂丛神经易卡压处 图15.正中神经易卡压处 图16.尺神经易卡压处 图17.桡神经易卡压处 图18.腋神经易卡压处 图19.远近端神经损伤关系l周围神经本身具有潜在的易卡性l一损伤处的神经内膜水肿破坏了神经循环l一处卡压可引起其他部位的伤害性剪力l一处卡压可减少肌泵利用,致肢体扩散性水肿,增加特定解剖节段的组织压力20.l近端神经造成系列轴流卡压可使远端神经对卡压敏感l近端神经卡压致淋巴—静脉回流中断,远端易受卡压l神经损伤部位释放一种可通过神经内循环的代谢产物,增加该神经其他节段的易损性21.22.病理变化特点l三大病理变化:慢性缺血、血神经屏障改变、严重的瓦勒氏变性lMackinnon提出神经卡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直接反映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lNTF:NGF、CNTF23.病理变化压力神经 机械性变形 局部血流受阻 外膜CAP渗出外膜水肿血流缓慢,缺血缺氧血—神经屏障神经束间水肿Ca离子通道开放束间“腔隙间隔综合征”神经内膜水肿束膜细胞未受损束膜细胞受损 细胞膜结构破坏24.神经束内水肿不解决 成纤维细胞入侵 胶原增加 神经外膜束膜增厚 阻碍轴索生长 神经受压 微循环损害 局部缺血 髓鞘代谢受损 脱髓鞘 25.病理和症状、体征关系慢性缺血,血—神经屏障破坏;动力性神经卡压,疼痛时好时坏,间断性感觉异常神经纤维脱髓鞘;患肢无力,持续性感觉异常瓦勒氏变性;麻木,肌萎缩,肌无力,两点辨别觉异常26.诊断l病史:无外伤史、职业、工作方式、睡眠习惯、代谢性疾病l临床表现lEMG:MNCV、F波、SNAP27.治疗l保守治疗1、工作调动2、药物:维生素、弥可保、中药3、理疗:超声、温水浴、蜡疗、红外线、激光4、针灸、推拿、牵引5、局封、小针刀6、支具固定28.l手术1、远近同时解除:治疗+预防,晚期2、先近后远3、先远后近4、只近或只远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