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制造浅景深的方法.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5032747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造浅景深的方法  我国摄影家张轶拍摄的《初梦人生》清晰范围很小,从前景数起只有第三个婴儿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其余均是虚糊影像,确像是在睡梦中的景物,正好符合了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选择了长景深,孩子们都是清晰的影像,那将是另一种意境了  初生婴儿,均在襁褓之中甜蜜地酣睡着,确是人生初梦,要表现这样的场景画面,当然是短景深为最佳选择现在我们从画面上看,作者在拍摄时,为求短景深效果,不仅选择了大光圈,使景深短下来,而且选择了长焦距镜头,因为长焦镜头不仅可使景深浅短,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接近,使前后景物距离缩短,具有压缩空间感的本领,画面上婴儿与婴儿紧紧挤靠在一起,就是长焦镜头所起的作用再看画面表现效果,这幅作品摄距也不会很远,因为在婴儿室内,房间不会很大,画面只取了婴儿们的头部,摄距如果远了,画面场景不会这么小大光圈+长焦镜头+近摄距,决定了《初梦人生》短景深的艺术表现效果制造浅景深的方法浅景深是很多摄影人很喜欢用的一个技巧,尤其是在拍人像的时候,浅景深很容易突显出模特儿在画面上的位置,同时也适度的柔化及美化背景的效果一般来说,制造浅景深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用大光圈的镜头(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

      通常只要光圈有到f2.8,就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浅景深效果了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以现在一般初学者会购买的变焦镜来说,多数是落在18-70mm f3.5-4.5这样规格的平价镜头上,望远程的光圈值最大只有f4.5这跟大光圈变焦镜的f2.8相比,已经有了一格半左右的级数差距,自然在浅景深的营造上会比较吃亏今天,我们就要教大家如何用平价的变焦镜头,来拍出美丽的浅景深照片1.尽量使用望远端来拍摄当焦聚越常长时,景深就越浅,所以尽量利用变焦镜望远端的部分来拍摄,就可以有效的缩短景深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望远程来拍摄,后面的背景就比较模糊了消费类DC中高端长焦机种很多,7倍变焦就可以达到135相机的200mm的焦距,可以拍出很好的浅景深效果片子来,所以长焦镜头对控制景深更有利一些,但不是绝对的。

      拍摄同样大小的影像,长焦镜要离得远些,越远虚化越差;同时焦距越长,镜头光圈越小(消费机镜头没有恒定光圈的),虚化也越差在消费类DC上长焦与大光圈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光线足够则使用长焦;光线不足时多使用大光圈2.拉远主体跟背景间的距离当我们拉开主体跟背景的距离后,就可以将背景落在景深清晰的有效范围之外,这样子,同样的可以营造出浅景深的效果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同样的焦距,当背景比较远时,变得比较模糊消费类DC镜头一般为3倍光学变焦,包含了拍摄人像的最佳85-105焦段,这一焦段拍摄人像不会出现畸变,但这个焦段的镜头背景虚化效果没法让人满意而单反相机上使用的专业人像头都是定焦,最长焦135,以定焦的大光圈和特殊设计来满足人像拍摄的要求,但价格太贵,不是一般摄友能买得起来拍着玩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单反数码相机,如果没有高端的人像专用头,依旧无法拍出极佳的浅景深人像照片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拍摄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照片不会有太大的差别3.拉近主体跟相机的距离当拍摄距离越短时、景深越浅,所以在拍摄时尽量离拍摄主体近一些,就可以拍出浅景深的效果。

      光圈f4.5,拍摄距离比较远时光圈f4.5,镜头焦距相同,主体与背景的位置不变,拍摄距离变近时,背景变得比较模糊上面的范例图片都使用了光圈f4.5的相同条件来拍摄因为我们在第一点时提到尽量利用望远程的部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跟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就会有了限制,此时摄影者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取舍,以免拍出了主题过大的照片  靠近被摄主体后,加大了镜头和被摄主体间距离、镜头与背景间距离的对比,易获得浅景深因为摄影师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太近,消费DC一般要设置为近拍模式,即“小花”模式如果相机具有超微距模式则更好,但这种拍摄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拍花草或小昆虫,用于拍摄人像显然不太合适,你不希望把镜头贴在MM鼻子拍粉刺豆豆或雀斑的大特定而招来一顿痛打吧所以,要想拍出好的浅景深效果,请使用近拍模式,靠近被拍摄对象,拉开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使用大光圈和长焦以下四张照片以直尺为例显示光圈如何改变景深第一张以光圈f/4 值拍摄,当对焦位置在10的时候,仅10还可看的清楚,其余的数字几乎都看不清楚第二张以光圈f/8.0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f/4多很多,表示景深增加第三张以光圈f/22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上两张多很多,7-12皆可清楚看到,表示景深增加。

      最后一张以光圈f/32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上面各张张多很多,6-14皆可清楚看到,表示景深更深大景深的作用  初学摄影者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在一个旅游点上拍纪念照,从取景框中看出去,人物和远处的景物都很清晰,可当照片印出来后,却发现画面上的人物非常清晰,而背后的景物却是一片模糊,无法辨认,不能起到“到此一游”的纪念作用有时,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体上,忽略了背景的存在,或者感觉中的背景是模糊虚化的,但是印出来的照片却让人大吃一惊,背景上那些无关紧要的物体都清晰可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干扰了主体,分散了人们对主体的视线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方便地知道拍摄时的景深大小呢?  在大部分的135单反照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有的景深表位于镜头光圈刻度和距离刻度之间,采用一排对称的光圈系数,指明每光圈在某一拍摄距离时的景深范围当你将距离调好,光圈选定之后,可以从对称的两个光圈刻度上找到大致的景深范围,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近点,另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远点在两点距离内的被摄景物,都会是比较清晰的一些120照相机的景深表位于照相机的调焦旋钮上,通过一条“U”字形的线条指出景深范围。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景深来拍出有特色的照片?  在一般情况下,常常习惯于选用标准镜头,开到中级光圈(f/8左右),拍摄3米~5米距离的人或景物这样的照片景深适中,也比较接近人眼平时的观察习惯但这样的照片较为普遍而缺少个性,有经验的摄影师更喜欢从两个极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寻求画面的独特魅力  如果在拍摄时有意识地收小光圈,并选用广角镜头,那么,从近处一直到无限远的物体,都会相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主体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中用得比较广泛大景深可以展现田园的开阔、山河的气势以及建筑物的第一处细节大景深还特别适合于旅游纪念照的拍摄,使人物和身后的景物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了留影的作用浅景深的效果  取得大景深并不难,但是仅满足于所有的影像都清晰,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自然界的景物丰富繁杂,在拍摄时常常无法避开一些杂乱的景物,如果让这些景物与主体一样清晰突出,势必会干扰主体这时学会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和相关景物,并虚化一些景物,你的照片就会更富有个性  获得浅景深的主要方法是开大光圈,并向你所要突出的主体仔细对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杂乱的物体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只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空间来陪衬主体。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将焦点对在前景的主体上,让模糊的远景在画面上产生空间透视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对主体的干扰作用有时,杂乱的远景在虚化之后会形成某种质感效果,使画面变得更耐人咀嚼你也可以将焦点对在中景的主体上,让前景和背景同时模糊,形成对主体的一种明确的视线引导作用  获得浅景深的第三种方法是让前景虚化,它会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摄影家很讲究前景的虚化作用,它所形成的心理效应是突出了摄影的回眸一瞥的真实性和偶然性,使人们相信摄影者是从现场的真实情景中抓拍的,而不是有意的摆布  通过模糊、朦胧、虚幻的前景来烘托或反衬清晰的主体,不仅会使画面显得简洁、明快、干净,而且浅景深中局部的虚,还可以给观赏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画面更加含蓄,魅力无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