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枣庄历史名人故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明***
  • 文档编号:98184955
  • 上传时间:2019-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9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枣庄历史名人故事      山东枣庄,历史悠久,许多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比如贺敬之、墨子、鲁班等不知大家对枣庄历史名人的故事了解如何,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下部分枣庄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奚仲  任姓,古薛国(今滕州市)人据传为黄帝之后,夏禹之臣,因善造车,受封于薛,为异姓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非常喜爱科学技术,再加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奚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决心把车造成,为人们解决陆路交通运输的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为“车正”后来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遂成为薛国的始祖今滕州市与薛城区的交界处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车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之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一带)人,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学多才,创立了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等主张,其主要思想、业绩体现在《墨子》一书。

      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墨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      滕文公  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增强了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信心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      毛遂  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张汪镇)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

      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张汪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湣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湣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      叔孙通  汉初薛国(今滕州)人秦末,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孙通在彭城率领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

      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叔孙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召集儒生,参照周朝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孝文帝时,叔孙通又任奉常,并制定了宗庙仪法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匡衡幼年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读书不但刻苦勤奋,而且说《诗经》见解独特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在后几年里,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疏广 疏受  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朝廷征为博士汉宣帝时,选疏广为太子太傅。

      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疏广任太傅五年,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二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金遍赠乡里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      贾三近  (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财,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

      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