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A文】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
16页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20RR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1.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2. 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2,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以及利益分配,分析一下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局限1,为什么说“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第五章P57-58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第五章P60-62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第五章62-634,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第六章P66-675,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第六章P70-72第一次思考题1.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探索了劳动、分工等,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不合理性,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把它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对阶级斗争进行了历史考察,初步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 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其代表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即有形而上学的错误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运用两者的合理之处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果,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其代表是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二者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既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社会整体,若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是坚持其中之一,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偏颇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以整体主义为主,也重视个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和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另外,行为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二者注意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但是忽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因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二者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4.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再次,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5.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应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尔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统一我们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6.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