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汉的武器装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5812613
  • 上传时间:2018-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兵器武备兵嚣武首秦汉时期的铁兵器武备,主要有剑、戟、矛、长刀、短刀和镞等兵器,以及甲、胄等防护装备剑数量较多,剑体结构大致相同,但形制多样,其外装(附装的剑首、剑格及握柄)多保存不完整根据其长短分为长剑、中长剑和短剑三种除了全铁制剑外,在边远地区还发现有少量铜柄铁剑长剑通长一般在 70 厘米以上,扁茎或四棱茎根据剑身的宽窄及其与剑长的比例分为四型,但无战国 A 型宽体剑和 D 型空茎剑B 型:窄体剑剑身宽一般在 4 厘米以下,剑身长、宽之比一般大于 15:1根据剑柄结构和特征分为二式Ⅰ式:扁茎方肩剑广州汉墓 M1069:34,剑身扁平无中脊,通长 93.6 厘米(图 5-40 一 3),年代为西汉前期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4 件,其中 D:89 为装配有玉剑首、格、瑜、璐的玉具剑,剑身稍宽,通长 110.8、茎长 13.2、剑身宽 3.6~3.8 厘米(图 5-40 一 12),年代为西汉前期洛阳烧沟 M1017:1,扁茎,剑体略见中脊,铜剑格,铜剑首,通长94.3、宽 3.3 厘米(图 5-40 一 2),出土时有木剑鞘朽痕,年代为新莽时期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 25 件保存较为完整的铁剑中,有 20 件属于此式,通长 72.5~117.8 厘米,年代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 20 件,均为此式,茎末有圆穿,剑格有铜格和玉格两种,有的剑鞘上还装有玉瑰。

      宜昌前坪西汉前期墓 M9:19,四棱锥状茎,铜剑格,通长 85.5 厘米(图 5-40 一 7)资兴东汉墓出土 11 件,剑身断面呈菱形,长条形扁茎,茎末有一小孔,大多带有铜格,如 M530:69,通长 97.5 厘米(图 5-40 一 8),年代为东汉早期此式剑还发现于易县燕下都东沈村西汉中期墓(图 5-40 一 11)、临潼地窑村西汉晚期墓、江川李家山西汉中晚期墓以及西安龙首原汉墓、北郊汉墓和南郊三兆村汉墓等地Ⅱ式:扁茎斜肩剑广州西汉前期墓出土 2 件,茎扁宽,剑身断面呈菱形,略显中脊其中,M1168:3,锋残,残长 86.5 厘米(图 5-20 一 4);M1095:6,茎残,出土时剑旁有玉秘和玉旒,残长 82 厘米(图 5-40 一 5)湘乡可心亭 KXTM:4,剑身细长,断面呈扁圆形,有中脊,方柱形茎,圆形剑格,长 97、宽 4 厘米(图 5-40 一 10),年代为西汉中期资兴西汉墓出土 3 件,茎根部有窄格,剑身断面呈菱形有棱脊其中 M64:1,通长 72 厘米(图5-40-6),年代为西汉晚期此式剑还发现于威宁中水西汉晚期墓等地C 型:窄体长茎剑剑身宽一般在 4 厘米以下,剑身长宽之比一般大于 15:1,剑茎细长,一般长 15 厘米以上,多为四棱茎,方肩。

      凤翔高庄秦墓出土 5 件,剑身细长,剑身断面呈扁圆形,有中脊,剑锋细长,茎扁平细长,无剑格、剑首其中 M21:1,通长 105、茎长21、剑身宽 3.2 厘米(图 5-41-10),年代为秦代涪陵点易 M2:34,剑身细长,有中脊,通长 111.2、茎长 24.4、剑身宽 3.5 厘米(图 5-41-6),年代为西汉初期保安山M2K1:1669,剑身断面呈菱形,茎细扁,断面近似长方形茎首端有一小圆孔,用以固定剑首玉质剑格、剑首通长 117、剑身长 93、宽 3.1 厘米(图 5-41-7)据出土情况看,剑茎上原缠有麻和金丝缑,剑鞘上装配白玉质剑瑰和剑璐,当为玉具剑,其年代为西汉早期该陪葬坑还同出有另外 2 柄剑(图 5-41-8)广州汉墓 M1095:10,剑身窄长,扁平无中脊,剑首套一铜冒,剑格处套一铜箍,通长 124、茎长 35 厘米(图 5-41-16),年代为西汉前期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7 件,通长 110~146、茎长 34.541.5 厘米(图 5-41-1、13),其中 4 件为装配玉剑首、格、瑜、秘的玉具剑;D:91,剑身细长,茎、身交接处套一椭圆形小铜箍,茎末套有一个菱形铜箍,通长 125.5、茎长 37.5、剑身宽 2.5 厘米(图 5-41-15),年代为西汉前期。

      孟津朝阳村 M8:10,形剑身,茎扁平,末端有一圆穿,铁剑格,剑格长 1 厘米,通长 117.5 厘米(图 5-41-2),年代为新莽时期扶风官务新莽时期墓出土 1 件(M1:68),通长 116 厘米,经鉴定系以炒钢为原料反复锻打而成的百炼钢剑徐州段山东汉墓出土 1 件(XZ78M:1),菱形剑身,六角形扁平茎,通长 109、茎长 20.5、剑身宽 3.1、脊厚 0.3--8 厘米(图 5-41-12),剑茎正面错金隶书铭文一行二十一字“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倍造五十涑口口口孙剑口“(5-41-9),铜剑格内侧阴刻隶书“直千五百“据铭文可知,该剑为东汉建初二年(公元 77 年)蜀郡工官所造,经鉴定系用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锻制而成云南大关 M3:8,长 126、宽 2-5、茎长 23 厘米(图 5-41-3),年代为东汉,出土时有木鞘朽痕此种长剑还发现于满城 1 号墓(图 5-41-11、14)、江川李家山西汉后期墓、赫章可乐西汉晚期墓、清镇平坝东汉初期墓、乐昌对面山东汉前期墓、长沙金塘坡东汉中期墓(图 5-41-5)等地另外,汉景帝阳陵南区丛葬坑 8 个坑中出土铁剑 140 件,均为陶俑所佩带的明器。

      据报道,铁剑形制相同,剑身扁薄,无中脊,或全长 39.7、剑身长 28.7、茎长 11 厘米;或全长 36、剑身长 28.8、茎长 7.2 厘米据剑首大致位于立俑胸、腹交界处的情形计算(图 5-42),当时实用剑的长度当在 115 厘米左右,其剑茎长度为 23~30 厘米,均属于此种长茎剑E 型:杖式剑满城 1 号汉墓出土 1 件(M1:5110),剑身甚细长,断面略呈橄榄形,剑茎和剑身无明显分界,茎上端渐趣扁平,断面成长方形全剑纳于一木杖之中,木杖作六节竹节状,自第二、三节之间断开,上两节为剑的柄,下四节为剑鞘剑柄和茎以铣铆钉横穿固定,杖首、杖末均有铜饰并鎏金银,通长约 114.7、剑身长 93、宽 2.3 厘米(图 5-40-1),年代为西汉中期F 型:异形剑安阳梯家口村 M45:1,剑身扁圆有中脊,剑身与剑柄浑然一体,剑柄上缠绕皮丝织物,未发现剑格和剑首,发现时剑身遗留有木质剑鞘朽痕通长 89.7、柄长14、宽 2.6、厚 0.7 厘米(图 5-40-9),年代为新莽时期南阳杨官寺东汉中期画像石墓出土 1 件(YGSM:41),剑身作扁平长条形,断面呈菱形,方肩剑柄为青铜铸制.柄首为环首,作卷曲兽状。

      通长 110、剑身宽 3.4 厘米(图 5-40 一 13)该剑剑身形翻同 B 型工式长剑,但剑柄为铜制,且与同墓出土的另一件铜刀柄大致相同,显然是长刀环首与铁长剑的一种结合,与边远地区的铜柄铁剑有所不同长剑增多,尤其是窄体长茎剑大量使用,是秦汉时期铁剑的一个重要发展和特征秦氯西汉时期,铁剑是战争中最为实用和常用的常规兵器之一,并且剑术盛行因此,考古发现的秦汉铁剑主要的是格斗中的实用剑,但也可能包括用于剑术的舞剑东汉画像石上棠可见到舞剑的图像,如山西离石马茂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就有舞剑斗牛和佩剑武士的巨像 (图 5-43)另外,榆树老河深西汉末东汉初鲜卑墓地出土的铁剑中,有 7 件为铜负柄、铜剑格和铁剑身结构,并且剑柄末端套装多组成对的圆盘形扁珠,晃动便哗哗作响,其通长为 6880 厘米,属于长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图 5-41-4)中长剑通长一般在 70 厘米以下,扁茎或四棱茎根据其剑身的宽窄、剑身与剑长的比例以及剑首结构分为二型,但无战国 A 型宽体剑B 型:窄体剑剑身宽一般在 4 厘米以下,剑身长、宽之比一般大于 12:1根据剑柄结构和特征分为二式工式:扁茎方肩剑洛阳烧沟 M71:1,剑体略见中脊,有铜剑格和铜剑首,通长 51.5、宽 3.5 厘米(图 5-44-7),出土时有木剑鞘朽痕,年代为西汉晚期。

      淮南刘家古堆东汉墓出土 1 件,通长 66.5 厘米资兴东汉墓出土 1 件(M154:1),剑身断面呈菱形,长条形扁茎有一小孔,铁剑格宽大,通长 55.5 厘米(图 5-44-6),年代为东汉中期察右后旗三道湾 M102:31,属于中长剑,剑身细长有中脊,有剑格,扁圆茎,残留朽木痕,剑首后连接用宽皮条串联的十八个扁铜圈和居中的一个铜球形饰,通长 56.5、剑身长36、茎长 9 厘米(图 5-44-5),年代为东汉晚期Ⅱ式:扁茎斜肩剑大邑五龙乡秦代墓出土 1 件(M19:4),通长 50 厘米(图 5-44-3)满城 1 号墓出土 2 件,剑身较细比较长,略显中脊,其中 M1:4246,残长 46.2、宽 2.2 厘米(图 5-44-2),年代为西汉中期资兴东汉墓出土 2 件,剑身扁平无中脊,茎扁平有一穿,其中 M94:9,通长 41.5 厘米(图 5-44-4),年代为东汉早期此式剑还发现于赫章可乐西汉前期墓、榆树老河深西汉末东汉初鲜卑墓等地C 型:环首剑剑首与剑茎连为一体,剑首呈圆环形或扁圆环形西安方新村出土 1 件(M2:4),剑柄稍窄,剑身有中脊,通长 67 厘米(图 5-44-8),年代为西汉晚期。

      东胜补洞沟匈奴墓出土 1 件(M3:1),剑柄与剑身等宽,遗留有木质剑鞘朽痕,通长 63 厘米(图 5-44-1),年代为西汉末东汉初短剑通长一般在 30 厘米左右,剑身长一般不足 20 厘米发现较少,主要根据剑柄的差异分为三型,未见战国 A 型角形首剑和 D 型球形首剑B 型:环首剑武夷山城村汉城出土 1 件(T17:26),柄稍细,尖锋略残,残通长 17.8 厘米(图 5-45-4),年代为西汉前期C 型:T 形首剑榆树老河深出土 1 件(M15:6),扁茎,柄首扁平近 T 形,斜肩,剑身断面呈菱形有中脊,通长 38.3 厘米(图 5-45-1),年代为西汉末东汉初E 型:无首剑剑首为另行装配,一般无存满城 1 号墓出土 4 件,细茎,剑身较宽,如M1:5111,出土时有木剑鞘朽痕,通长 34.4、剑身宽 2.8 厘米(图 5-45-3),年代为西汉中期资兴西汉晚期墓出土 1 件(M56:5),扁茎,方肩,剑身有棱脊,通长 34 厘米(图 5-45-7)天长三角圩西汉中晚期墓 M1:158,短茎,“一“字形剑格,剑身有中脊,断面呈菱形,茎末端有一穿孔以安装剑首,通长 27.5 厘米(图 5-45-5)。

      汉杜陵 V 他:18,剑身扁平,中脊不明显,格、首无存,通长 30.2、宽 1.2 厘米(图 5-45-6),年代为西汉晚期此型铁短剑还发现于威宁中水西汉晚期墓等地铜柄铁剑剑柄和剑格为铜制,铁制剑身,发现较少,但剑柄和剑格形制多样多为中长剑,也有少量属于短剑和长剑根据剑柄形制结构以及剑格的不同分为五型,但未见战国 A 型环首扁茎剑B 型:蘑菇状首,扁圆茎,剑格前部呈舌状向前伸出,分四瓣紧裹铁制剑身,形成“三叉格“只有一式,未见战国时期剑茎饰螺旋状绳纹的 B 型Ⅰ式剑Ⅱ式:茎表面密布小突点纹江川李家山 M26:14,空心扁圆茎,长格束腰,两侧有凸齿,铜格两面铸圆点纹和圆圈纹,通长 68.5 厘米(图 5-46-2),属于中长剑,出土时铜鞘头尚存,年代为西汉后期李家山 M57:29-1,其形制结构与上例略同,剑首饰错金银纹饰,通长 50.7 厘米(图 5-46-7),也属于中长剑,年代为西汉中晚期C 型:喇叭形首,扁圆茎,三叉剑格并包裹铁制剑身呈贡石碑村出土 9 件,均空心扁圆茎,其中 M1:3,茎上铸有凸起的圆点纹,格上有圆圈纹和点纹组成的图案,茎首作盘状,剑身细长有中脊,通长 58 厘米(图 5-46-3),属于中长剑,年代为西汉中晚期:D 型:喇叭形首,扁圆茎,“一“字形剑格。

      赫章可乐西汉前期墓出土 1 件(M104:2),剑茎饰镂空三角纹,柄首饰镂空条形纹,剑身残,残通长 24.8、剑身宽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