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docx
48页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 本年度报告借鉴“社会组织发展指数”(SOI)和“公民社会指数”(CSI)构建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的基本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北京市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和发展的情况作整体描述;第二,介绍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取得的成就,从价值、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及治理、活动及影响、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具体运行情况;第三,提出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 2013年北京民办非企业单位总体情况通过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能够很清晰地观测出当前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现状1.发展活力充足,社会服务类和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增长最快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4004家,占据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从组织数量的增长趋势上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势头良好,与2012年相比,2013年底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幅明显其中,增长最多的是社会服务类和教育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规模发展迅速小型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减少,资产在百万元、千万元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幅较大。
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明显升级从开办资金上来看,相比2012年,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开办资金总额达到32.45亿元,资产增长1.14亿元此外,资产规模也相应升级,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49家,较2012年增长了63.33%;从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较2012年增长了11.09%资产规模在10万元以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也从987家下降到710家,降幅达到28.06%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结构、规模显著升级,详见表1、表2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社会资本尤其是个人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载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举办者有五大类,分别是公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基金会,北京市公民个人出资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占六成左右表1 2011~2013年市级、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模对比表2 2013年北京市不同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模对比3.地区分布不均衡,“城八区”具有明显数量优势同2012年、2011年相比,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地域发展仍不平衡在参检的33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共有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13家,占9%;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003家,占91%。
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只占9%,但是规模实力均强于各区(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就有30家,超过区(县)该规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之和同时,各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域分布也不平衡朝阳区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425家,居各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之首,占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的12.82%;海淀区则共有420家注册,占12.67%这两个地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模和实力均强于其他区(县),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朝阳区和海淀区共占36.91%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然较少,同2012年相比甚至略有减少城八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吸引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有利于民办非企业的发展各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具体分布见表3表3 2011~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地区分布4.行业领域广泛,教育类占主体地位北京市参检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有1903家,占总体的57.39%,居于主体地位;社会服务、卫生、体育三大类紧随其后,分别有436、259、222家,分别占总体的13.15%、7.81%、6.69%跟2011、2012年度相比,社会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迅速;卫生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也较快,从2011年的224家发展到了2013年的259家;而工商服务、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然较少,均不足10家。
2013年新增了1家宗教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表4 2011~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分类续表不同区(县)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教育、法律等领域分布不均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域发展不均衡,且行业差距较大海淀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306家,西城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10家,而平谷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41家,密云县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29家;按类别划分,朝阳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93家,但卫生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34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14家,具体情况参见表55.从业人员数量增多,素质较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队伍有了明显发展2013年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了12.23%,共有124905人,比2012年增加了13607人其中,全职人员95172人,比2012年增长了8809人;兼职人员29733人,比2012年增长了4798人从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来看,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为大专、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且其中拥有职称人员比往年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逐渐走向专业化6.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从参与涉外合作项目来看,2012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涉外合作项目达148个,2013年参与涉外合作项目达224个,逐年稳步增长;从参加国际组织来看,2012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国际组织共12个,2013年增长到40个,主要有公益组织、学术组织、文化组织、娱乐组织、体育组织等。
表5 2013年市、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情况续表续表续表二 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取得的成就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机构价值、资源管理、内部建设、业务活动以及发展环境五大方面均有所进步一)机构价值有所提升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贡献大,社会功能突出,机构运行更加规范,建立了信息公示及承诺服务制度,党建水平进一步提高1.公益贡献大,社会功能突出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创造了3.74亿元税收,开展公益活动共计5383次,新增就业人员13000余人,并在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转移政府职能等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1)经济贡献较大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税收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2013年度,北京市参与年检的33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合计32.45亿元,资产总额达302.17亿元,与2012年的254.68亿元相比提高了18.65%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税收贡献为3.74亿元,为北京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占有主导地位,税收贡献达到了2.59亿元,在北京市各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贡献最大。
2)成为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年增长率在7%左右(见图1)2013年度,就业人员的上涨幅度剧增,高达12.23%在其他单位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的同时,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图1 2006~2013年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就业情况2013年末,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专职人员9.52万余人,占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76.22%其中,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增加了6348名从业人员,在所有行业类型中增量最大;社会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2013年度增加了4433名从业人员,其增幅在各行业中最大,在就业人员规模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3)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2013年年检数据显示,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和培训机构有在校生13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教育机构在校生达到13.75万余人,学历及学前教育在校生为21.55万余人;有民办医疗机构251家,床位7380张,全年门诊812万余人次,其中医保人员就诊752万余人次;有文化机构145家,对外演出、举办展览及开展文化活动共计1.92万余场次,观众约124.80万人次,服务103.54万人次。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提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4)提供养老助残服务,与政府救助形成有效衔接在养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社会服务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专业优势,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与政府救助形成有效衔接2013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有民办养老机构551家,比2012年度增加了391家,涨幅高达244%养老助残服务机构的服务类型丰富多样,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需求2013年,主营机构养老的机构有200家,主营社区养老的有42家,主营居家养老的有61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拥有床位4.33万余张,在院养老人数达1.89万人,其中失能老人7134人,半失能老人5014人养老服务机构共计服务63.54万人次有助残康复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395家,2013年康复人数达2275人,在院治疗人数共8694人,共计服务47万人次这些民办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机构的压力,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同时也为这些老人和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困难5)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公益性法律援助机构,免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其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全市共有15家民办法律服务机构,在2013年提供法律咨询共计2.49万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70万人次6)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政府委托事项在社会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社会工作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承接政府委托项目,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载体2013年共有142家社会工作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共计333项,政府购买资金总计4829万余元,政府购买岗位共计284个,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助残、科学研究、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协助政府各部门做了大量服务性工作,充分发挥了与政府的协同作用2.机构运行更加规范随着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检和评估工作的逐年开展、政府监督力度的加大,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1)参检率与年检合格率较高参加年检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越来越多,2004~2013年,应参加年检单位的数量由1475家增长至3359家,年均增长率为9.58%在2013年度应参加年检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3359家,实际参检的有3316家,参检率为98.72%同时,年检合格率也有所提高,截至2014年12月,2013年年检合格率是99.76%,不合格的仅有6家。
各地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合格的比例相对较高,多数在97%以上(见表6)表6 2010~2012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各区(县)年检合格率各行业年检合格单位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同时各行业机构年检的合格率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在教育类、体育类和卫生类等多个行业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近年来年检结论为合格的均占其总体的100%民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年检质量提高,年检的监督作用加强2010年度年检结论中,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2家,均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2011年度年检结论中,年检不合格的达3家,同样属于教育类机构;2012年度年检结论中,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达6家,其中5家为教育类,1家为社会服务类同时,民政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的判定标准也更为细致和严谨,这体现在年检结果基本合格单位的数量上2010年度年检结论中,年检基本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97家;2011年度年检结论中,年检基本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