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发.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0804772
  • 上传时间:2022-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发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的主动、有意义的建构;而知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该理论同时强调了知识获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对于二语习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母语学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主动性的引导关键词:建构主义二语习得母语学习教学情境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的认知理论,被视为“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被公认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早倡导者,该理论后来在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不断地丰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人主动建构的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而形成内部反应(S—R联结)”的模式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对新信息有意义的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从人的心理内部建立起来的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理论思潮,存在着不同的取向,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取向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其中,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假定知识是事先存在的,个体必须在接受它们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加工,再进行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它认为已有知识与外部信息之间存在反复的交互作用,但它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并不认同“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斯皮诺等人阐述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就是一种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对二语习得的启发1.重视母语学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支架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这种教学思想得益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基础、经验)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目标)之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可通过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跨越,连续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在二语教学中,想通过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对于二语的掌握水平,关键就在于要夯实第一发展水平,即积累足够的基础和经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存在性。

      母语与第二语言作为客观的人文知识,都具有传递交流情感信息这一共性,所以母语与二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2.重视二语习得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关的活动,教学环境则是一个用以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现实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并赋予其某种意义在二语习得实践当中,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可以降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甚至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达到掌握单词、篇章、句法、表达方式等的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协调,可以不断更正和丰富各自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3.重视二语习得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外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收者和信息吸收者,而是进行有意义建构的主体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二语习得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再是教师从自身出发、以课本现有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先验知识,指引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这就要求教育者创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协作、会话、情境等多种学习环境要素,达到使学生有效掌握语言的交际性用途的目的在没有相应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第二语言无疑是存在各种困难的,二语习得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要旁征博引,千方百计为新旧知识牵桥搭线;要学会创设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新信息、重组旧经验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参考文献[1]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惟存教育,2002,9[2]王俊杰黄国华莫永华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范式转换——加涅与梅耶的信息加工模式对比[J].远程教育杂志,2008,(2),49-51[3]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5),14-16[4]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9,03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