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课件.ppt
17页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语言 2.体会作者流露文字之间的情感, 对家国的思恋,对古典文化恋慕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 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 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 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 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 ,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 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当年离开内地,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 我已21岁,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 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 写作背景ì走入霏霏, 想入非非 佛教的说法,指一般 的识力达不到的地方 后比喻脱离实际, 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 霏霏非非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视觉 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雨 潮湿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清清爽爽 新新,有 一点薄荷 的香味淡 淡土腥气舔舔 吧那 冷雨听觉听觉凄凉 凄清凄楚 凄迷清脆可 听如瀑布比碎 玉黑键灰键“拂弄” 、“奏”羯鼓 电琵琶 “刷、 鞭、打 ”等第6节 第7节第9节第5节第10节雨是一种音乐、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观雨 •嗅雨 •听雨雨意盎然淋淋漓漓诵读指导 • 诵读作品,要注意把握作品的声调节奏 • 声调表喜之情态,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 稳舒缓;表乐之情态,语气宜气快声高, 语调宜逐渐上升;表忧之情态,语气宜气 短声细,语调宜升降曲折。
• 节奏朗读节奏大致有轻快、沉稳、舒缓和强疾 四种语言特点语言特点 一、一、句式长短参差,文言口语和句式长短参差,文言口语和 欧化语言穿插,自如而连贯欧化语言穿插,自如而连贯 二、二、大量使用叠音词,节奏和大量使用叠音词,节奏和 韵律感强,描写细腻韵律感强,描写细腻三、三、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有力烘托了思想情绪比等修辞手法,有力烘托了思想情绪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来作为他表达情感 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能否换成“ 寒”“苦”等?“冷”——准确表现了雨的凄冷,这是在春寒料峭里 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自然角度);又表现了漂泊 在外的游子笼罩着淡淡乡愁的心境(情感角度) 1、“雨”意象内涵 ——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2、不能换“寒”——用来形容冬雨,而本文从绵绵春雨,写 到潇潇秋雨,所以用“寒”不恰当 “苦” ——意指愁苦、痛苦,更多的带有主观的 感情色彩,所以用“苦”不恰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 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 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 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乡愁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 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 诗情 :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下 课 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