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藕香残玉簟秋.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篇(一):什么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扬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时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释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惆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梦想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那么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聚合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扬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扬,流水自去.由渴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根基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迫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诚恳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释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幸福,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喜欢.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沉重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藕香残玉簟秋篇(二):翻译"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致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领略节令,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 红藕香残玉簟秋篇(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下面是什么?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下面几句是什么?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扬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3 —。












